再次翻看很多年以前看過的《花季雨季》,書已經很久了,書頁有些卷邊,已經不記得這本書當時是如何買到手的,依然記得的,是當時讀書時的心情。
一.懷念青春,懷念那時候的陽光。
讀書時恰是青春少年,那時的陽光,就好像書中謝欣然說的那樣,太陽總是欣欣然的,每一次的朝陽升起,每一次的夕陽落下,都有無可抵擋的力量。
陽光很暖,同學們的笑容也很暖,不大的教室裡,老師們的講課聲依稀還在耳邊響著,曾經一位政治老師,慈眉善目,說話慢條斯理。曾經一位歷史老師,戴著厚厚的眼鏡,曾經一位語文老師,是個急脾氣,曾經的那位數學老師,身材不高,卻最有耐心。
想著想著,就有些難過。
二.青春時候的日記本,還在嗎?
《花季雨季》中的陳明,是個孤傲的學霸。蕭遙,是能力全面的優等生。謝欣然,有一手很好的字畫,劉夏,天生的好嗓子,王笑天,運動健將,還有林曉旭,餘發,柳清……
每個人形象都很鮮明,幾乎每一個都可以在自己的同學中找到相對應的人,這些豐富多彩的人,豐富著書中的故事,也豐富著自己的青春記憶。
青春無悔,青春歲月中每個人都在成長。林曉旭記著筆記,筆記中記錄著自己的成長。寫好日記本,封存起來,決定在未來的不惑之年重新打開看。
那時看日記本會是怎樣的心情呢?日記本中的自己還是自己嗎?林曉旭發現有時候自己也搞不懂自己。
林曉旭的母親是一位編輯,她告訴林曉旭說,當年自己也寫日記本,後來再看時,看十幾頁就看不下去了。
或許林曉旭在多年以後,再看這本日記本時,也會看不下去,但她那個時候的心情,應該會和我一樣的,既覺得那些文字可笑,又覺得恍惚,接下來的書頁還是會翻下去,看的卻不再是文字,是那時的記憶。
三.青春時朦朧情感,最難忘
還記得高中時候,也是滿滿當當的作業,也有一些同學在考試前,會半真半假打招呼,「兄弟,全靠你了。」跟書中的描述是一樣的。
高中時候也有過朦朧的情感,就好像書中的那樣。《花季雨季》中的謝欣然喜歡著蕭遙,那種感情是淡淡的、淺淺的,卻並不輕鬆。蕭遙對謝欣然也是欣賞的,他評價謝欣然的畫,說的是「有靈氣」,這一句有哲理的讚揚讓謝欣然歡喜不盡。
書中的他們是優秀的,即便暗暗愛慕著,不妨礙他們的成長,蕭遙在知識競賽上因為別樣的心思,最後關口選了最難的題目,最終輸掉了比賽,謝欣然一度不理解。
後來蕭遙又放棄了特優生的評選,謝欣然以為他因為競賽的失利而頹廢,找他質問,後來證明不是自己想的那樣。
知道真相的謝欣然對蕭遙更加欽佩,兩人約好下次競賽一起參加,蕭遙表示,在最後的關口還是會選最難的題目,並且堅信兩人一定會拿冠軍。
書的結尾部分,是同學們手拉著手,面向大海,唱起那首《明天會更好》:唱出你的熱情,伸出你的雙手,讓我們擁有你的夢,讓我們擁有你真心的面孔……」
記得當年課間操時經常會播放這首歌,課前歌時也經常唱。而畢業之後,已經很久很久沒有聽過了。一轉眼,已經過去了很多很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