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 鹽文化 | 中條山騾馬古道:隱藏山林的商旅繁華

2020-09-16 運城新聞網


東峪風景秀美 (資料圖)

運城鹽池這兒翻越中條山,有一條通往平陸、河南的虞坂運鹽古道,而在永濟市虞鄉鎮黃家窯村的中條山中,則有一條通往芮城的騾馬古道。

老人傳說:東峪原是運糧古道

一天,我和幾位朋友相約,到家鄉黃家窯村的東峪遊玩。在東峪口的碾麥場邊,遇見村裡兩位老人。聽說我們要進東峪遊玩,其中的閆宏娃老人對我說:「咱村這東峪,在以前是一條騾馬道,每年麥收後到種麥前,這多半年時間,山南的人(芮城人)就趕著騾馬隊伍,成群結隊地馱著糧食,翻過中條山,要趕到虞鄉城集會上。」一旁的蘭致祥老師聽了,接著說道:「人家那邊糧食多,咱這邊還不夠吃哩,馱糧食的騾馬,來往不斷,穿行在山道上,鈴鐺聲,遠遠地就能聽到。」

這東峪,以前是一條騾馬古道,我還是第一次聽說,那麼這條騾馬古道是如何形成的呢?

蘭老師見我好奇,就對我介紹:「你看,從永濟韓陽到運城解州之間,數咱村這條峪翻一下橫嶺,就能夠直通山南,其他的山峪都要翻幾座山。山南有多餘糧食要賣到這邊,回去再買些鹽、煤、雜貨,運回山南,先是人擔著東西,後來就用騾馬馱,這樣慢慢地就有了這騾馬古道。」

年近八旬的閆宏娃老人說:「以前聽大人說,當年趙匡胤率領部下去方山練兵,就是從咱這條峪走的,水庫後邊還留下了上馬石。趙匡胤是宋朝的皇帝,到現在總有上千年的歷史了。」

「咱這條峪裡頭,山南人跑得多,後來咱村的、虞鄉的,遠的還有解州、臨晉、趙伊的,都知道翻山做生意。人來人往的多了,走虞鄉的小路邊上,建有茶房,供人喝水歇腳。在東峪口有龍王廟、藥王廟、觀音殿、茶房,水庫邊上有山神廟,三岔、龍頭、七岔、十谷莊,都有歇腳點,高岔有娘娘廟、茶房。以前人建廟供奉神仙,就是為了保佑人們出行平安。」蘭老師說。

遠望著蜿蜒起伏的中條山,邁步走在了曾經的騾馬古道上。

碰巧有村民李唐娃上山,我們就一路同行。路上,68歲的李唐娃告訴我,他家以前在山上的高岔,住窯洞,種山莊稼。他小時候就親眼見到山南人,牽著騾馬馱運糧食,半夜就能聽到鈴鐺響。虞鄉過去是縣城,有個大的糧市,山南的糧食運過來,一斤能頂二斤,利大,販糧食的人就多。

實地探訪:十多公裡山路景色宜人

村民的說法,引起了我們的極大興趣,我們就沿著山谷,一直往上走。

東峪澗灘內,布滿了大大小小的石頭,一條平緩而上的小道,順著山溝走勢通向山裡。兩側的山坡上,長滿了柏樹和其他林木。很快,我們就來到了東峪水庫邊,庫水清澈,映照青山綠樹。過了水庫,譁譁的溪水流淌在山谷中,進山的道路就成一條窄窄的羊腸小道。

沿途的風景如畫,走過十谷莊、大水潭,走到高岔口,我們繼續前行,攀登1500多米高的橫嶺,再下坡到了芮城地界,看到了方山的進山大門。我們徒步走了十多公裡山路,親身體驗了當年的騾馬古道。

這條騾馬古道,是藉助東峪自然的山谷條件形成的。這裡東南有著名的五老峰,西南有雄偉的百梯山,村子在中條山北側,屬於永濟市虞鄉鎮,而中條山的南側屬於芮城縣大王鎮後坪村。

村裡的東峪,在經千萬年的雨水衝刷、洪水作用,自橫嶺向北,自然形成了一條幽深狹長的峽谷,彎彎曲曲,直通村裡,長十餘公裡。在橫嶺南側,也形成了多條稍淺的山谷,向下匯聚成小溪,流向下方。在山谷邊的高地上,有後坪村、前坪村等村莊,這裡距橫嶺只有4公裡。山的南坡,較為平緩,形成了黃土塬地,具有較大面積的耕地,物產豐富,糧食產量充足。但因當地南有黃河阻擋,北有中條山,交通不便。

中條山橫亙東西,阻隔了南北往來,但地處大山腳下的人們,經常上山打柴、挖藥材,在山中尋找食物、山貨,來接濟生活。

因為南北面自然條件的差異,人們在生活中,就有物物交換的必要。山南人有糧食,但缺少一些生活用品,如食鹽、布匹等,就馱著糧食、土產、毛皮、中藥材等翻山過來,上集趕會。村裡的人,還有北邊的人、經商的人,也會帶著物資,翻山到山南去。

而東峪這條山谷,則成了南北交往的重要通道。一是它比較平緩,只需翻越一道山梁。二是線路比較便捷,兩地都可從中受益。三是它位置居中,東邊解州到西邊的韓陽之間,近50公裡,就數這條路好走。

行走在這條道上,一是用肩挑,二是用騾馬馱運。選擇人挑,十多公裡路,還要翻山越嶺,比較累,最後人們就多數選擇用騾馬馱運。這樣,時間一長,南北過往的客商,便逐漸形成了中條山的騾馬古道。

古建遺存:古碑茶社舊址記錄盛景

往來客商增多,沿途就需要提供吃飯、歇息的地方,這樣就有了茶房。沿途共有四處茶房:村北、東澗、槐溝,另一處在芮城後坪峪口,叫「河東萬富茶社」。

萬富茶社尚有遺址,院牆方石壘砌,地鋪方石,佔地四分半,且有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的石碑,其意為:茶社位於唐靖道院東,前為東通虞鄉、解州、西連蒲城的騾馬古道,因路人絡繹不絕,澗水溪流,蒼綠沁脾,避風向陽,商機無限,故芮城大王鎮大陽村人鹽運富商關懷良,在此還願祝福世人,於道院北側建茶社一座,採山中黃芩、山菊、條參、銀杏等為茶,供路人歇息消困、解渴潤體、賞景悅目。

這塊石碑,距今251年,它記載了當年騾馬古道上客商往來、繁榮熱鬧的景象。

在後坪村靖道院遺址處,曾有一塊石碑《中條山靖院道堂碑銘》,記述了唐朝虢州刺史王顏以官俸在家鄉中條山捐修靖道院,重建泰明觀之事。碑文中記載,靖道院右方巖左五峰,以北10公裡有泰明觀。從這裡可以看出,在唐代,這條山谷曾是古人尋仙求道的幽徑,在東峪口左側上廟地曾建有泰明觀。

在黃家窯村,也有一塊石碑,是清乾隆六年的《佛菩薩移修碑記》。據石碑記載,在山谷裡的高峪岔,曾建有一座佛菩薩廟。而當這座廟宇年久失修時,又是四方香客、來往客商,集資捐款,將廟中的三尊菩薩,移至村南的峪口東澗茶房觀音殿內。

從這三塊石碑上的記述,可以看出這條騾馬古道,已有一兩千年歷史。它不僅繁榮了兩地的經濟,也讓兩地文化得到交流,同時在軍事上,也有重要作用。中條山阻隔了南北,但騾馬古道的形成,有效地方便了大山南北的通行。在方山,就一直有宋朝皇帝趙匡胤當年帶兵習武的傳說,而騾馬古道,則是趙匡胤領兵進入方山的必經之路。在村裡的山神廟後面,還曾有趙匡胤的上馬石。上馬石上,刻有一個反寫的「馬」字。在抗日戰爭期間,這條騾馬古道依然是中條山抗戰的重要通道。

黃家窯,一座有著豐富歷史蘊涵的小山村,地處騾馬古道的要衝,見證了古道的繁榮和沒落:騾馬古道是人們逐漸行走形成的,興盛於明清時期,新中國成立後人們安於農業生產,逐漸淡出,到改革開放後,道路發展迅速,古道慢慢沒了人煙。

相關焦點

  • 2020年海澱區「中國農民豐收節」暨海澱區第31屆農民藝術節
    9月26日,2020年海澱區「中國農民豐收節」暨海澱區第31屆農民藝術節開幕式在上莊鎮西馬坊村京西稻保護區基地舉行。聚焦「農業中關村」建設、 聚力鄉村振興、聚匯農事體驗——「三聚融合」成為活動的最大亮點。
  • 【聚焦】恩平市慶祝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暨良西鎮「四薯」美食節...
    【聚焦】恩平市慶祝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暨良西鎮「四薯」美食節來了!恩平市慶祝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暨良西鎮「四薯」美食節將於9月29日隆重開幕!
  • #聚焦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 鹽文化 | 劉茅古鹽道上的千年風光
    環繞著古老的天寶鹽池,除了虞坂古鹽道因其最古老、最便捷成為河東池鹽運往中原大地的重要通道外,還有一條古鹽道——劉(範村)茅(津渡)道。據考證,在特殊的歷史時期,尤其是北周年間,古河東戰事頻繁,不同的政治勢力圍繞鹽池做著各自的努力。劉茅古鹽道便是這種爭奪之後誕生的另一條鹽道。它從鹽池岸畔蚩尤村經過,自劉範村口的山腳起,沿中條山盤桓而上,遠望這條古鹽道,如今已被山木野草覆蓋。
  • 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農民聯歡慶豐收
    【解說】9月22日,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主場活動啟動儀式及群眾聯歡在山西省運城市萬榮縣黃河農耕文明博覽園舉行。今年的中國農民豐收節以「慶豐收、迎小康」為主題,山西、內蒙古、山東、河南、四川、陝西、甘肅、青海、寧夏等黃河流域9個省區代表齊聚運城,共同參加鄉村綠色發展研討會、黃河流域特色農產品和貧困地區農產品展銷活動、非遺展演、鄉村傳統藝術品展覽等一系列以黃河流域傳統農耕文化為主題的展示活動,聯動慶豐收、迎小康。
  • 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河南省主會場開幕式在開封...
    果香迎賓客,民樂慶豐年。9月22日,以「慶豐收、迎小康」為主題的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河南省主會場開幕式將在開封祥符區西姜寨村拉開帷幕,開封全市人民將與億萬農民一起載歌載舞,共慶第三個中國農民豐收節。
  • 2020年 中國農民豐收節 運城主會場掠影
    2020年 中國農民豐收節 運城主會場掠影 2020-09-23 15: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迎接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永濟推出3條精品旅遊線路
    9月18日從永濟市文化和旅遊局獲悉,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該局精心準備,特意推出3條精品旅遊線路,期望讓全國遊客有更多遊覽選擇。第二條線路的主題是「休閒農業體驗遊」,具體路線是:神潭大峽谷-堯王臺-葫蘆園。第三條線路的主題是「古蒲州歷史文化遊」,具體路線是:普救寺-鐵牛館-鸛雀樓。
  • 重慶舉行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新聞發布會
    原標題:9月18日重慶舉行重慶市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新聞發布會  9月18日,重慶舉行重慶市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新聞發布會,請重慶市農業農村委副主任唐雙福出席介紹相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再過四天,就是農曆秋分的時節,在這樣一個秋高氣爽的季節,今天我們舉行重慶市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新聞發布會。今天發布會非常高興邀請到市農業農村委副主任唐雙福先生出席,與記者朋友們作溝通交流,並介紹相關的情況。下面,我們首先請唐主任就我市舉辦2020年中國農業豐收節的相關情況向大家作介紹,有請。
  • 2020年麗水·蓮都「中國農民豐收節」今日開幕
    2020年麗水·蓮都「中國農民豐收節」   今天開幕啦!   △點擊視頻,小布帶你走進豐收節   9月22日,由浙江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蓮都區人民政府、麗水市農業農村局、麗水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聯合主辦的2020年麗水·蓮都「中國農民豐收節」在蓮都區麗新鄉鹹宜村拉開序幕。
  • 2020年新沂(棋盤)第三屆中國農民豐收節24日開幕
    為了提升農民朋友的獲得感、幸福感、榮譽感,匯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磅礴力量,10月24日至25日,2020年新沂(棋盤)第三屆中國農民豐收節將閃亮登場。2018年,我國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當年10月,新沂(棋盤)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在歡樂喜慶的氛圍中拉開帷幕,2019年又成功舉辦了第二屆農民豐收節。
  • 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主場活動有...
    中國農民豐收節是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審議通過,由國務院批覆同意的第一個在國家層面專門為農民設立的節日。2020年,經農業農村部考察甄選,確定在山西運城舉辦主場活動。我省按照全國實施方案,突出農民主體,突出鄉土特色,突出全民聯歡,成功舉辦了2018年、2019年中國農民豐收節,全面展示了我省特有的農耕文化、傳統民俗文化以及豐富的農業旅遊資源、特色農產品,打造了特色鮮明的豐收節豐收購物季、鄉村休閒旅遊節等系列活動,展示了農業農村發展取得的新成就、新面貌、新生活。可以說,農民豐收節正在紮根鄉村、成風化俗,正在成為最具特色的鄉村文化符號。
  • #聚焦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鹽文化 | 鹽池七色
    白風吹死海一湖水,山祐盬池萬古魂運城鹽湖起源於一億年前的中生代白堊紀、新生代第四紀,受地殼變化影響,形成狹長陷落地帶。後因大量含鹽類礦物質匯聚沉澱蒸發,逐漸形成今天的運城鹽湖。運城鹽湖是世界第三大硫酸鈉型內陸湖泊,南依蒼翠高峻的中條山,北靠峨嵋嶺鳴條崗,東連涑水瑤臺,西接黃河古渡。
  • 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 向農民致敬為豐收禮讚
    泉州市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奮力譜寫農業高質量發展新篇章——向農民致敬 為豐收禮讚燕將明日去,秋向此時分。今天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秋分,全市人民將迎來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秋天,是一個燦爛絢麗的季節。
  • 鞏義市慶祝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活動在竹林鎮長壽山舉行
    2020年9月22日,鞏義市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在竹林長壽山廣場盛大開幕!上午十時,鞏義市委書記、市長袁聚平,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馮獻峰,市政協主席李佔龍,市委常委、組織部長景雪萍等在竹林鎮趙明恩書記及其他領導陪同下,款步走進會場,各鎮(街道)主要負責人、全市知名農業企業、農業合作社代表、廣大農民群眾等參加儀式。
  • 渝北區舉行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慶祝活動
    川渝同心慶豐收 五穀豐登迎小康渝北區舉行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慶祝活動9月22日,農曆秋分,也是第三個中國農民豐收節。當天上午,我區在興隆鎮牛皇村舉行2020年「川渝同心慶豐收·五穀豐登迎小康」中國農民豐收節慶祝活動,充分展示渝北區農業新發展、鄉村新變化、農民新風採,展示廣大農民朋友共迎小康的榮譽感、幸福感、獲得感,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 2020中國農民豐收節•第三屆中國農民電影節新聞發布會...
    2020中國農民豐收節 第三屆中國農民電影節新聞發布會舉行 第三屆中國農民電影節有五大特點 致敬農民 致敬時代 致敬電影 致敬英雄
  • 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將有哪些精彩活動?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6月28日訊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今年的9月22日,將迎來我國第三個中國農民豐收節。日前,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印發《關於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有關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 迎接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第31屆關公文化旅遊節——運城市文旅局推出5條精品旅遊線路
    來源:運城新聞網運城晚報訊(記者 王斌)9月13日從運城市文化和旅遊局獲悉,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和第31屆關公文化旅遊節,該局精心打造,特意為來運遊客推出5條精品旅遊線路,讓全國遊客在「兩節」期間,有更多的遊覽選擇。
  • 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開州區慶祝活動開幕
    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開州區慶祝活動開幕 2020-09-23 18:52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福建省2020年少數民族「中國農民豐收節」在羅源縣舉辦
    本報訊 27日,2020年福建省「中國農民豐收節」福州專場、福州市「中國農民豐收節」主場暨福建省2020年少數民族「中國農民豐收節」主會場活動在羅源縣松山鎮八井村拉開帷幕。本次活動突出展現了以羅源畲族為代表的我省少數民族的民俗文化、農事特色,以及羅源鄉村欣欣向榮的產業發展、民族團結進步的美好局面、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幸福生活和時代風採。活動現場舉行大型文藝表演,通過喜慶豐收、不忘初心、民族團結、幸福小康四個部分的節目,體現本次豐收節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