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新海誠繼《星之聲》、《秒速5釐米》、《追逐繁星的孩子》之後的又一部愛情作品,《言葉之庭》被認為是新海誠作品中由含蓄走向激進的轉折點。
新海誠的作品無一例外,都離不開「安靜、孤獨、思念、距離」這樣的主題。這在《言葉之庭》前的幾部作品中尤為突出。而《言葉之庭》相比之前的幾部作品,更多的是讓人耳目一新的感覺。相比豆瓣評分同樣是8.3分的《秒速五釐米》,新海誠在《言葉之庭》中其實做出了很大的突破。
色調是《言葉之庭》相比《秒速五釐米》最大不同的地方,《言葉之庭》運用了大量的綠色,就如同葉子的顏色一樣,在平靜的旋律下又蘊含著蓬勃的生命力。綠色,代表著朝氣、生命力以及希望。
新海誠將綠色作為主色調有著非常深刻的用意,在之前的作品中,更多的是讓人感覺到壓抑,但卻又無處釋放。但是新海誠在《言葉之庭》中終於邁出了一步,他打破了從前一成不變的愛情準則,比起安靜和沉默,勇氣與釋放成為了《言葉之庭》最值得歌頌的地方。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言葉之庭》與其他作品的不同,那便是先抑後揚。
01影片的核心矛盾:老成少年和不老青年間的純真愛戀
在新海誠的前幾部作品中,愛情都是發生在最懵懂也最單純的學生時代,同齡人之間的愛情非常正常,也容易被人們認可和接受,更容易引起粉絲們的共鳴。而《言葉之庭》雖然同樣講述的是愛情故事,但卻做出了非常大膽的設定——「姐弟戀」and「師生戀」。
男主角秋月孝雄生長在一個家庭觀念非常開放的離異家庭,孝雄之母已經47歲但是仍然保存著少女的天真,對於家庭來說,戀愛對孝雄之母更重要,而她的現任男朋友也比她自己要小很多。這樣的家庭環境註定了男主角對於愛情的觀念會更加開放。
15歲的他與27歲的她在雨天的庭院裡不期而遇。似曾相識成為了男主秋月孝雄與女主雪野百香裡一見鍾情的理由。不得不說,15歲的秋月孝雄相對於其他同齡人是比較早熟的,而27歲的雪野百香裡並沒有青年女性該有的知性與成熟。
男主離異的家庭造就了男主從小就開始獨立的性格,他有著不符合這個年紀的成熟。晴天裡,「總覺得自己被關在孩子氣的世界裡,焦慮無比。」秋月孝雄如此評價自己。
而女主就像她自己給自己的評價:「二十七歲的我,絲毫不比十五歲的我聰明,只有我,一直停留在原地。」客觀上來說,雖然兩人在生理年齡上相差了十二歲,但其實在心理年齡上兩個人非常靠近。
跨越年齡的愛情往往都是最純真的,但,往往都要面對流言蜚語。
《秒速五釐米》凸顯了打敗愛情的現實因素——距離。而《言葉之庭》則將阻礙愛情的因素上升到了另外一個高度——年齡。
除了年齡上的差距之外,身份的差距更是將兩人在一起的可能性無限縮小,雪野百香裡是秋月孝雄同校的老師。師生戀是一個直到現在都非常具有爭議性的話題,而這也是《言葉之庭》中最大的矛盾所在,卻也是這部作品最為核心的主題: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02影片前期不改套路:等待、堅持和努力
【1】關於等待:新海誠的每一部作品中都不缺乏等待。在《秒速五釐米》中,等待是整部影片的主旋律,《櫻花抄》中明裡一直在等待貴樹,《太空人》中貴樹一直在等待明裡,而花苗卻一直在等待貴樹,但是等待的最後卻沒有了結果。
而《言葉之庭》同樣如此。相信很多人在看《言葉之庭》的時候都會想起周杰倫的那句歌詞: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
「隱約雷鳴,陰霾天空,但盼風雨來,能留你在此。」這句出自《萬葉集》的詩句是對等待的最好詮釋。
這是女主角雪野百香裡寫給男主角秋月的詩句。兩人對此的理解心照不宣,大多數人都不喜歡雨天,但是對於秋月和雪野來說,雨天阻隔了世俗的流言蜚語,是上天給他們安排的最好的二人世界。於是,什麼時候入梅、期盼下一個雨天成為了兩人最大的期盼。
《天氣之子》中的讓人覺得糟糕透頂的雨天在《言葉之庭》中卻顯得如此珍貴和美好。
【2】關于堅持:等待是最為漫長的煎熬,在《秒速五釐米》中,男主貴樹雪夜奔現路上的等待,將一個人等待時的煎熬、期盼與不安表現得淋漓盡致。而對於《言葉之庭》中的男女主角來說同樣如此。等待雨天的過程是非常煎熬的,但是不管是男主還是女主都堅持了下來,只要是在雨天,庭院那裡都會出現彼此朝思暮想的人。
堅持就是在最難以堅持的時候再堅持1秒。現實中很多人都敗給了等待,敗給了堅持,因為堅持需要非常強大的毅力,有不少戀人在堅持的過程中都放棄了,但其實對於很多人來說,只要再堅持一秒或許又會是另外一個結局。
而《言葉之庭》中男主那句「隱約雷鳴,陰霾天空,即使天無雨,我亦留此地。」將男主堅持到底的決心凸顯得尤為珍貴。
【3】關於努力:秋月孝雄的夢想是當一個製鞋師,但他卻不知道意義究竟哪裡,直到遇到了雪野。為雪野製作一雙讓她可以走得更遠的鞋子,成為了秋月努力的方向。
他深刻的知道以自己現在的樣子是很難和雪野在一起的,所以他必須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讓不可能成為可能,別無他法。所以他努力打工,努力賺錢,希望可以考上大專完成製鞋師的夢想,然後親手將為她製作的鞋子送給他。
然而,等待了,堅持了,努力了,就一定會有收穫麼?答案是:NO!
在《秒速五釐米》中,貴樹、明裡,以及花苗都等待過,堅持過,也努力過,但終究還是沒有在一起。仔細剖析原因,只能歸結於四個字:不夠勇敢。
小時候的貴樹可以勇敢到在惡作劇下拉著明裡的手衝出教室,也可以勇敢到在雪夜穿越關東平原千裡奔現,但是長大後的貴樹卻沒有再勇敢過,明裡的等待換來依舊是等待。花苗暗戀貴樹,但是直到畢業也沒有勇敢地向貴樹表達愛意,最終兩人就此別過,再也不見。
03影片後期主題升華:勇氣比等待、堅持與努力更重要
值得慶幸的是,《言葉之庭》中的男女主角比起《秒速五釐米》中的主角要勇敢許多。他可以勇敢地和侮辱雪野的高年級生打架,也會勇敢地向比他大12歲的雪野表達愛意,可她卻因為被師生戀的流言蜚語壓得不敢接受。
但秋月畢竟還是個孩子,他成熟的外表下,依然裹挾著一絲任性:
「請忘記我剛才說的話吧,我其實根本不喜歡你,你從一開始就似乎不招人喜歡,一大早就喝啤酒,用莫名其妙的短歌來糊弄人,自己的事隻字不提,卻不停套出別人的心思,你早就知道我們是師生關係了吧,也太狡猾了!」
「你啊,你就一直那樣!總對重要的事隻字不提,然後擺出若無其事的標籤,一直孤單一人,度過一生吧!」
秋月近乎瘋狂的咆哮,把影片推向了高潮,在大多數人看來,這是新海誠電影風格的套路,猛烈的開始,然後平靜地結束。很多粉絲看到這裡,都會認為雪野將會和前幾部作品的主角一樣,待在原地,保持沉默,任爾東西南北風,也無風雨也無晴。
但也是從這裡開始,新海誠的風格開始有了突破:雪野終於不再像前幾部作品中的女主角一樣選擇沉默,而是勇敢地衝出門外,抱住秋月孝雄,瘋狂釋放著壓抑在內心的情感:「在那裡,是你給了我前進的力量。」在這一刻,雪野的勇敢消除了兩人之間的年齡距離,身份距離,心與心的距離終於被拉近。
勇敢邁出一步,比在原地等待更重要,雪野百香裡的勇氣比起原地等待與堅持更值得歌頌。
04關於結局:天涯咫尺,咫尺天涯,勇氣是消除距離的最好方式
最終,秋月孝雄和雪野百香裡有沒有在一起?我想這是大部分粉絲看到最後都會產生的疑問,而新海誠老師給出了一個開放性的結局:
「回望當初,那時我一定也一直在訓練自己邁步,如果有一天,能夠走得更穩更遠了,就去見她吧。」
我想秋月孝雄的內心獨白已經給出了答案,那應該是粉絲們喜聞樂見的答案。
《言葉之庭》可以說是對新海誠老師最有意義的一部作品,因為他開始逐漸從沉默、壓抑中爆發,以更加激進的方式來詮釋愛情中的轟轟烈烈。這樣的手法也在新海誠老師後續的作品中有所體現。《天氣之子》中,哪怕是顛覆全世界也要和你在一起的愛情價值觀,正是從《言葉之庭》開始生根發芽。
勇氣在愛情中非常重要,它可以消除一切不安與距離,有時候心與心的距離近在咫尺,卻遠在天涯,如果勇敢地邁出這咫尺一步,或許你就能輕易地觸碰到愛情。而這,正是新海誠老師在《言葉之庭》中所要告訴我們的關於愛情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