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港片年產量驟降到53部,連王晶都轉行拍電視劇

2020-12-14 無二君

香港,一顆無比璀璨的「東方之珠」;香港電影,曾是亞洲電影的一面旗幟。

1901年出現第一家電影院喜來園;1909年,香港本地影片《偷燒鴨》上映。

香港電影在五十年代崛起,主要由大陸南遷的老導演構成,如朱石麟(下圖右)、卜萬蒼等老藝術家。

因此當時的港片無論從題材上還是從形式上都是對母體的延續,與大陸三四十年代的電影一脈相承。

六七十年代,隨著邵氏的壯大,武俠片成為港片的標誌,與當時美國西部片、日本武士片齊名。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受世界電影新浪潮的影響,香港電影也開始了新浪潮,其中,以許鞍華、徐克為代表。

八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末,香港電影產量爆發,更是誕生了如今依然為人稱道的眾多明星;各種類型片也層出不窮,堪稱香港電影的後黃金時代,也代表了香港電影的最高水平。

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香港,年產量保持在200部(統計數據包含紀錄片在內各種類型片)以上,甚至在1993年達到300多部,將近日產一部。

如今,香港電影的落寞已成不爭的事實,甚至有人用「港片已死」來形容現在香港影界的現狀。

看港片的興衰,我們常常提及一個人——王晶。

從父親王天林當導演的時候,王晶就開始接觸電影圈,1976年從電視劇編劇開始做起。

從編劇到導演,1981年,執導個人首部電影《千王鬥千霸》,從而開啟了他的導演生涯。

從影30多年,王晶總共參與製作(編劇、執導、監製、製片等)過400多部電影,論數量,絕對港片第一人。

即便在香港電影最慘澹的年份,王晶依然有電影可拍,而其拍攝電影的數量直接代表了港片的繁榮程度。

當時香港武術指導眾多,如袁和平、袁祥仁兄弟,程小東、劉家良、韓英傑等等,經驗豐富,王晶只專注拍文戲,槍戰武打追逐撞車的場面交由動作指導全權負責,這樣,一部普通的商業片通常只用十幾天就能完成。

至80年代中期,香港電影呈現「三魁報春、百花齊放」的興旺局面,從籌劃到公映,時間短、靈活性高,工業化十分成熟。

而香港電影真正開始沒落不是在1997年,據在冊統計,1997年香港電影產量為209部;而港片真正的沒落是從新世紀後開始的。

世紀之前,香港電影的後黃金時代,依然產量眾多,票房可觀,只不過從當年的「雙周一成」到了鄭伊健的時代。

2003年,港片產量30多年來首次跌落100,且只有70多部。

隨後,港片數量逐年下降;到了2008年,港片產量僅53部(含合拍),達到半個多世紀以來的最低值。

而這一年,王晶也僅僅執導了兩部電影,《只有殭屍暗戀你》與《我的老婆是賭聖》,成本低,票房低,口碑差,都是炒冷飯的爛片,沒有任何亮點。

同一年,王晶在大陸拍了兩部口碑還不錯的電視劇:《仁者黃飛鴻》、《十大奇冤》。

其實王晶拍過很多電視劇,比如經典亞視熱播劇《縱橫四海》,曾在香港創造收視奇蹟;再比如最近因為楊雪再度翻紅的《小魚兒與花無缺》,聶遠、朱茵版的《雪山飛狐》等等。

而王晶幾乎完全放棄電影轉而到內地拍電視劇,這也是第一次。

這一年,香港幾部大製作影片如《赤壁上》、《葉問》都是和大陸合拍。

早在2002年,張藝謀執導的《英雄》就採用了這種模式,該片的大獲成功讓這種模式放大,也成了香港電影的新出路。

大陸的導演搭檔香港的明星,香港導演搭檔內地的名角,成就了一部又一部經典;到如今,更是融為一體,不分你我。

港片的製作往往需要考慮大陸市場,不僅題材過審,更是在資本和製作團隊上要全方位考慮。

自2008年之後,港片的年產量都維持在100部以下,2013年達到最低值42部。

雖然近年港產片數量有所增長,但有約一半的數量是與大陸合拍,這基本預示著「港片」作為華語電影四大市場(大陸電影、香港電影、臺灣電影、新加坡電影)的影響力在正逐漸消失……

曾經的香港電影有質量有內核,是華語電影最耀眼的一部分,時光流逝,繽紛華麗的港片隨著那個時代的輝煌一去不復返…

相關焦點

  • 1992年的劉德華拍了14部電影,其他大腕都在幹嘛?古天樂還沒出道
    1992年對於劉德華是很重要的一年,就是在這一年,他在歌壇加冕四大天王,從此奠定了他的至尊地位。同時,他還拍了14部電影,分別是《絕代雙驕》《九二神鵰俠侶之痴心情長劍》《真假威龍》《群星會》《至尊無上之永霸天下》《俠聖》《與龍共舞》《廟街十二少》《戰神傳說》《龍騰四海》《譁!
  • 那個成家班「最不能打」的龍虎武師太保,70歲成了港片影帝
    而太保這樣的草根配角多半被遺忘在歲月裡,但正是這些草根豐富生動的演出,集體拓展了港片的氣象和生命。只是連太保自己也沒猜到,一個龍虎武師後來的演技人生。七年後的電視劇《鐵樹花開》,又讓他拿到了當年臺灣金鐘獎的最佳男配角。但命運多荒誕,好像太保就是沒有領獎運。那一年金鐘獎頒了五個多小時,偏偏把他的男配角獎頒給了因《白色巨塔》而獲得提名的張國柱。
  • 王晶連拍5部戲都沒能把他捧紅,讓他救個場,卻意外走紅了
    早年的香港電影總是值得回味的,那個時候港片搶佔了市場,先後推出的多部經典作品都得到了人們的關注和喜歡,而一些演員也憑藉作品水漲船高,順勢走紅,比如說出演《古惑仔》的一眾演員們。
  • 古天樂今年到明年七部港片新作,這部科幻號稱香港技術最難
    香港電影人出現頻率最高的古天樂算是一個,但是他出現的電影基本都是港片,在佘詩曼、周潤發等人都到大陸發展的時候,古天樂一直堅守在香港,就憑他在內地捐建上百所小學的熱度,隨便來內地參加個節目、拍個電影,片酬都能翻一番,但是他為什麼不來呢?
  • 韓寒真的拍了一段電影裡說到的那部電視劇《旅行者》?
    韓寒真的拍了一段電影裡說到的那部電視劇《旅行者》?1.劉鶯鶯打撞球那一場戲還有一個長鏡頭版本,袁泉邊說臺詞邊從一號球打到九號球,三分鐘,一桿清臺,一鏡到底。但我們最終沒有使用。2.阿呂尿撒自己手了擦在馬浩漢身上,馬浩漢尿自己手了擦在江河身上,只有江河尿自己手了擦在自己身上。最終江河得到了一個好的結局。3.胡生的扮演者高華陽是我車隊的隊友。
  • 他主宰了港片半壁江山
    時光網特稿無獎問答:以下四張劇照(從左至右順序)分別對應古天樂主演的哪四部電影?猜得出絕對是古天樂真愛,猜不出那也真的很正常。妝發無限趨近、片場之間可隨時無縫切換的造型、讓角色名字變得不再重要,能認準古天樂那張臉就行了。
  • 2019年香港電影總結:港片未末日,古天樂宇宙逆改天命
    2019年,金像影帝古天樂開啟勞模模式,一人主演6部「原味港片」,幾乎是部部過億票房。當港片重新煥發「港味」,就連好萊塢大片也被比了下去。①拯救港片的「古天樂宇宙」香港導演王晶在2017年接受「梨視頻」採訪時說過一句很令人傷感的話。
  • 香港電影淪陷史:從港片稱霸到被好萊塢徹底佔領
    之前有寫過一篇以年份來詳述香港電影市場變遷的文章,但自80年代起到如今都都快40年了,倘若以每一年為單位的話,那篇幅會很長。今天,老賽就以時期來劃分,將自1980年到2019年間香港電影市場從盛到衰,從港片稱霸到被好萊塢攻佔的過程介紹一下吧。
  • 拍了11部電影,還外加一部電視劇!
    很多人都知道,在1992年,可以說是周星馳年,那一年他一共參演了七部電影,而且有五部還包攬了年度票房榜的前五,而且剩下的那兩部也進入了前十五名。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1990年才是周星馳最高產的年份,那一年,星爺一共拍了11電影,還外加了一部電視劇,下面就由小編慢慢說來。
  • 文清繼曹穎趙琳後 向央視辭職轉行拍電視劇(圖)
    昨日記者得到確切消息,《生活》欄目主持人文清已經將個人關係轉到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同時悄然於昨日加盟《十月懷胎》劇組。   雖然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是央視下屬的電視劇製作公司  據央視知情人士透露,文清想轉行拍電視劇已經很久了,但是一直顧慮到央視的紀律,央視為維護主持人良好形象,對她們外出演出嚴格限制,曹穎、以及被趙寶剛挑中在《別了,溫哥華》中飾演任曉雪的趙琳都曾為此在主持事業正處於高峰時,忍痛離開央視,而倪萍也已經將關係轉到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全心拍攝影視劇。
  • 那個北上十七年最懂內地的港片導演,拍出了最熱血的中國女排
    與許多老牌港片導演不同,陳可辛出生在中國香港,但12歲隨家人移居泰國,18歲到美國學電影,21歲返港,從導演生涯一開始,陳可辛電影就不是標誌性的港片路數,而是一種多元文化交融的氣象,他和曾志偉、李志毅創辦的UFO電影公司,拍攝的《新難兄難弟》,都融合了港片與好萊塢電影。
  • 有希望「拯救港片」的7部電影:每一部都引領了一個短暫的潮流
    大約從1994年開始,輝煌一時的香港電影便開始出現疲態,到2000年前後,港片在年產數量、年度票房、質量水平等各個方面都已呈現不可逆轉的全面衰落之勢。導演王晶曾將這種衰落的原因,歸結為臺灣電影市場的崩潰和大陸電影市場的尚未崛起。
  • 你很討厭「正午陽光」拍的電視劇?那就對了
    文|令狐伯光「正午陽光」拍的電視劇,可謂是承接了2020年和2021年的跨年。《大江大河2》成功為2020年年底劃上一個句號,電視劇《山海情》成功為2021年的國產劇迎來了一個好頭。《大江大河2》就不用多講了,口碑質量非常過硬。而剛剛開播的電視劇《山海情》,同樣是觀眾好評如潮。
  • 港片史上,這是最華麗的三人行
    到了1991年,《縱橫四海》中,張國榮自己說出這句話,應該也算是調侃自己吧。那一年,張國榮已退出樂壇。同樣在《縱橫四海》中,周潤發也拿調侃了自己:饅頭泡在稀飯裡,猜一個香港影星。那一年她有兩部作品上映:上半年的《縱橫四海》,下半年的《極道追蹤》。那是1991年,也是鍾楚紅在影壇的最後一年。此後,鍾楚紅嫁人過起全職太太生活,只在香港影壇留下了紅姑這名號。
  • 2003年,成龍花3億拍《飛龍再生》慘敗,成壓垮港片最後一根稻草
    相比之下港片處境越發慘澹,成龍老東家港片巨頭嘉禾在2003年只拍了兩部《行運超人》和《金雞2》小成本電影,甚至到了後來直接重組賣身。本地市場被好萊塢侵佔,港片製作大幅度縮水,幾乎沒人願意拍大製作了,這時成龍毅然回到香港拍《飛龍再生》,想給港片注入強心劑!
  • 趙露思2018年以來拍了7部電視劇僅次黃景瑜,如今總算是熬出頭了
    趙露思,看著是運氣好,十八線的女藝人拍了一部網劇然後就火了,如今人氣增高好像發展路線一路平穩的樣子,但是為了今日的走紅,趙露思其實真的準備了很久。最近還有人總結了娛樂圈明星2018年以來拍戲的部數,結果發現趙露思居然排在了第二,趙露思從2018年開始拍了足足7部電視劇,僅次於黃景瑜的9部,可以說也是演員中的勞模了。有人覺得趙露思拍了7部電視劇,是不是意味著她資源很好呢?
  • 為什麼如今的港片再也沒有港味了?
    一、最能代表港片「港味」還得屬警匪片 港片的味道,是專屬於港片的特色,其它任何地方,哪怕是內地電影,也根本拍不出來的那種感覺。 香港電影的黃金年代,新人輩出,流派紛呈,迸發出了無限的想像力和無窮的生命力,時人稱之為「盡皆癲狂,盡皆過火」。
  • 2018香港電影不完全報告:港片其實還沒死
    「港片已死。」這句話不知道喊了有多少年了,香港電影真的死了嗎?還沒有。2018年,多部港片在內地市場拿到數以億計的票房成績,其中包括像《無雙》這樣口碑超出預期的作品。那香港電影開始復興了嗎?也沒有。從2018年的情況來看,香港電影正處在一個「奮死求生」的狀態。1.香港人已不愛看港片?
  • 這部歷史劇因「尺度過大」被封殺,53集電視劇剪成7部電影後過審
    這部歷史劇因「尺度過大」被封殺,53集電視劇剪成7部電影後過審每個國家都有專門的部門對本國的影視作品進行審核,哪怕是開放如美國,對於電視劇、電影等作品的拍攝也有一定的規定。但就是這麼一部有劇情有演技的電視劇,最終卻沒有通過審核。而不過審的原因是該劇的歷史背景。 該劇的背景正是我國歷史上有名的五胡亂華時期,講述了從拓跋燾建立北魏到孝文帝改革這一時期的故事。演員們生動形象地演繹劇中的每一個角色,讓觀看者能夠通過劇情,了解到一個真實的歷史。
  • 掃毒之後,古天樂又一大片將上映,使徒行者2打造又一港片IP
    截止到目前,2019年剛過半一個月,古天樂就已經上映了主演的4部電影。除《家和萬事驚》票房慘澹之外,其中三部均破億,《追龍2》破3億,《反貪風暴4》近8億票房和《掃毒2》已經累計突破12.8億,個人2019年累積票房已經超過24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