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泰國是佛教之國,大多數泰國人信奉四面佛。佛教徒佔全國人口的九成以上。泰國同時是世界最聞名的旅遊勝地之一,幾乎年年中國遊客數量蟬聯第一。喜歡深度旅行深入探索的我這一次認識了一個朋友,在朋友的帶領下,參加了泰國東部烏汶府的一場親戚的喪禮。
都說東南亞的習俗受到中國影響,我本以為習俗跟我們國內相差無幾。可這次深入體驗和深度跟拍觀察後,完全顛覆的了我的印象,有大不同。泰國人妥妥的把古老的傳統發揮到的了極致。不信接著往下看!
朋友說,在泰國喪禮一般要持續七天,也有隨分子的傳統,不過數額很少。隨個兩百或三百泰銖,就能連續吃吃喝喝七天,每天三頓,喪禮一切都由失去親人的子女操辦和花費。當時第一反應就是簡直是在替天行善,苦了自己錢包,卻溫暖了一群人。朋友說到這裡還不聽的訴苦說他不喜歡泰國的傳統習俗,花錢給自己買7天罪受。
泰國的節日眾多,而且大都和佛教有關,葬禮儀式當然也脫不開干係,村子裡大擺宴已經是第五天了,下午即將開始入殮火化的儀式前,死者的孫子輩代表們集體到村子裡的寺廟念經頌死者。值得一提的是泰國每個村莊都有兩個寺廟,一個是為了保佑村民健康,另一個是為了保佑沒有水災。
寺廟誦經結束後,和尚們開始到死者家裡的棺材前再為死者念經超度,連續七天,和尚們每天都得到場誦經,每天死者家屬要給和尚們錢。第五天和尚們家裡誦經後開始將死者棺材裝車,司機開動皮卡車,死者家屬將一根足足有幾十米的白繩子繫到車前,每個人都將手搭在繩子上,氣氛壓抑,紛紛不語的向著村子兩公裡外的火花場地進發。
繩子的最前端是一眾僧人,僧人後面是穿白色孝服的死者孫子輩的代表,他們後面的則是親朋好友了。從死者棺材裝車那一刻開始,他們就有了一個約定俗成的規矩,直到火化前,男人不能和女人有任何肢體接觸,否則就是觸犯規矩,要不得。
在僧人前面還有手持遺像穿白色孝服的孫輩代表,邊走邊哭,像是在告慰逝者,她前面是幾個長者,像是在領路。
幾個長者前面還有一個白髮蒼蒼的領頭人,邊走邊撒小鍋裡面的炒熟了的稻穀。此刻前去火化的隊伍已經行進到深林裡面了,泰國森林公園眾多,村子周邊全都被熱帶森林植物覆蓋。
大約二十多分鐘步行就到了火化場地,在這裡還要再次舉行僧侶的誦經儀式。僧侶們高高坐在臺上,正面最近的是穿白孝服的孫輩代表,他們後面則是全村和死者親朋好友。
火化場地的誦經儀式還要持續大約半個小時。不過此刻諾大的火化場地上,已經湧滿了人,他們或是坐地草地上,或事坐在座椅上,足足有六七百人。
誦經結束後的下個環節還不是火化,看到這裡我都覺得冗長有太多規矩,而是死者家屬給村子裡面對這場葬禮有幫助人們的禮物饋贈。這裡面有僧侶代表、火化隊員代表,還有村民代表,村教師代表,紛紛接受了禮物後,最重要的火化儀式開始了。
只見火化隊員站在白布鋪著的桌子後面,桌子上擺著的是特製的火柴盒和白紙引線。
火柴盒上都是中文字,盒子裡面裝滿了火柴,還有特地用紙張編織的白色花朵用竹籤插起來的,我猜想是方便引燃棺材。
到了最後的一步,還是僧侶先行拿火柴,值得一提的是在泰國除了國王外,就屬僧侶最大了,任何事情都得僧侶打頭陣,據說泰國人平時見到僧侶都要半下跪的姿勢並雙手合十以示尊敬,等僧侶走遠後才可站起來。
緊跟僧侶身後的是孫輩代表,也都一一拿起白花引燃物,他們一起朝向火化臺架子上的棺材走去。
村子的裡人則跟在穿白色孝服的孫輩代表們身後,步上臺階朝著棺材走去。
眾人紛紛的將手中的引燃物放到棺材下面。嘴裡自顧自地嘟囔著話語,像是在告慰死者。
我也拿起引燃物走在人群前面,在高臺上向下拍照片,人們形態各異,但手中都持有引燃物。
放好引燃物的人們走下高臺,在另一側出口開始紛紛領小禮物,這禮物同樣是承辦這次葬禮的死者家屬來準備。
走近一看,原來是香皂,下來的每個人都排著隊自己伸手拿小禮物。
等到人們紛紛送完手中的引燃物,也領完小禮物後,死者家屬最後合影,以示紀念。朋友說每個環節都嚴格按照傳統習俗來辦的,相比中國傳統儀要繁瑣的多,而且一場葬禮下來光吃吃喝喝,還有給僧侶和火化隊的錢就是泰國農村家庭一年內的收入。朋友表示這是傳統,在農村都在遵守,沒錢掏空家庭甚至要借錢辦!
最後人潮漸漸退去,火化對人員將棺材推進了火化室,並點燃了棺材下面的引燃物,瞬間整個火化臺輕煙環繞,再過幾分鐘,逝者也將化作一縷青年和空氣融為一體,不禁感嘆,短短一生就此結束,理應珍惜當下痛快地活著。然而整個儀式還沒結束,還將再持續兩天,來宴請村裡人的一日三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