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臺灣老兵12日到蔡英文辦公室前踢正步
參考消息網6月13日報導 臺媒稱,臺灣發生洪姓女子上街隨機訪談老榮民,藉機辱罵,並錄製訪談影片發到網上後,引來各界撻伐。外界本來對洪素珠所屬的「臺灣民政府」所知不多,在「洪素珠事件」之前,不少人只是將以美國和日本為宗主國的「臺灣民政府」視為政治立場偏激的組織,甚至有人認為「臺灣民政府」像個直銷團體,社會多不以為意。
蔡英文與「臺灣民政府」政見相同
據臺灣《中央日報》網絡報6月12日報導,儘管「臺灣民政府」說自己不是「臺獨」組織,但老實說,兩者關係相當密切。例如在「臺灣民政府」擔任「教育大臣」並曾在2012年主持「臺灣民政府」「臺灣語文圓桌會議」的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教授蔣為文,也同時擔任臺灣南社的副社長。「臺灣民政府」認為臺當局「流亡政府」,蔡英文早在2010年臺教會舉行新書發表會時,就已公開主張過同樣的觀點。針對「素珠之亂」,蔡英文及長年來不斷鼓吹仇視外省族群的激進「臺獨」組織,實在難辭其咎,因為其言行起到了示範作用;民進黨執政後,「洪素珠們」益為囂張,其惡形惡狀之舉,「臺獨」政客要負絕大部分責任。
臺灣《中國時報》6月12日報導稱,洪素珠辱罵老榮民事件後,民進黨意識到這事若不趕快定調,對民進黨的傷害會大於國民黨,因此政論節目上一位民進黨民意代表說:「素珠事件能代表大部分的臺灣民眾嗎?臺灣社會更多的是警察三更半夜護送失智老人回家的溫馨故事。」
報導稱,如果切割會讓民進黨好過一點,那就辜負了很多淺藍、淺綠和中立選民對於蔡英文目前仍有的尊敬與期待。民進黨不能撇清的原因有兩個:第一,執政黨本來就應該要避免「言論自由」失控變成「仇恨性言論」,立法或修法是一個方式。第二,民進黨難道會認為,「臺灣民政府」出身的洪素珠與深綠之間的言論契合性,會低於其與深藍之間的言論契合性?
花甲老兵蔡辦前怒踢正步
據臺灣「中央社」6月12日報導,逾500名1960年代出生的老兵齊聚凱道踢正步,活動發起人何啟聖當天說,這是臺灣失去很久的剛毅堅忍、築夢踏實的正面力量,這也顯示出民眾有防務意識。被問及「洪素珠事件」,他說,不值得評論。
退役的官校校友及三軍退役的1960年代出生的老兵500人清晨7時30分於府前凱道報到,9時30分開始閱兵分列式進場踢正步。媒體問及自稱「公民記者」的洪素珠辱罵老榮民事件,是否激發更多人前來參加?何啟聖說,「洪素珠,不值得評論」。不過談到榮民貢獻,何啟聖說,榮民驅逐日本,讓臺灣人不用再當殖民者的子民,「這不是榮民的貢獻,是誰的貢獻」。純民間自發性的「踢正步」活動,12日能在臺北市凱達格蘭大道舉行。完成這項不可能的任務,過程困難重重。參與的陸軍官校專科班校友盼望達到激勵民眾尊敬軍人的觀念。在洪素珠辱罵老榮民爭議後,這個活動所展現的「致敬」精神,更受矚目。
大陸民眾對臺灣觀感變差
據臺灣《中國時報》6月12日報導,近日「素珠風暴」在大陸傳得沸沸揚揚,更登上央視新聞,激起了大陸民眾的憤慨,然而這不是單一事件。今年4月「肯亞事件」爆發,大陸民間已經出現「臺灣最美的風景是騙人」等涉及臺灣人的言論。很多理解兩岸社會的人都清楚,「反中」在臺灣早就習以為常,「反臺獨」在大陸官方也很常見,但民間社會未曾出現反感臺灣現象。但隨著「天然獨」議題發酵,大陸民意似乎也出現變化。理性觀察,就像臺灣的「反中」,「厭臺」應非大陸主流民意,但過去8年,大陸社會逐漸積累起來對臺灣的尊重與好感正在迅速流失,卻也是不爭的事實。今年年初轟動兩岸的周子瑜事件,兩岸網友發生混戰,對立情緒就升級,陸委會甚至公開敦促對岸「約束」民間行為,現實並不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