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業的發展如火如荼,在競爭激烈的商業中成為開封城的一枝新秀,別具特色的經營使娛樂業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獨具一格的經營理念和別出心裁的經營手段為娛樂業的發展貢獻了重要力量,它們相互輝映,反映著開封娛樂業的高水平,展示著宋代幵封城獨特的城市面貌。
瓦子是專業化、固定性的綜合娛樂場所,條件優越,演出盛況空前。其經營狀況代表著當時的時代潮流,雖然有關瓦子經營的文獻記載不是很多,但結合現代學者的研究也可見一斑。
表演技藝專業精彩
瓦子勾欄是以演出著名的娛樂場所,多少市民慕名而來。在街巷上也有藝人耍槍弄棒,市民們為什麼一定要掏錢到瓦舍中來觀看呢,就是因為瓦子的演出具有很強的專業性,異常精彩。
首先是表演內容的專業性。瓦子內伎藝多種多樣:歌舞蹈、雜劇、影戲、傀儡戲、說話、魔術、雜技、馴獸、相撲、蹴鞠等等不計其數。這些節目取材廣泛,內容豐富,生動感人。每個節目都有很強的完整性和系統性,節目和節目之間也具有很強的協調性,這一切都表現出瓦子演出的專業水準。
再者是表演人員的專業性。瓦子內培養了大批職業藝人,他們大多經過師傅的指點,經過自己的刻苦訓練而練就了一門專業技藝。其中很多藝人具有良好的綜合素質,表演感染力很強。丁現仙、李郎中、周八官人等人都是御用藝人,文獻記載:教坊使丁仙現舞,望仁宗御像引袖障面,若揮淚者。都人父老皆泣下。這些藝人有的博古通今,有的擅長琴棋,有的幽默搞笑,深受市民的喜愛
最後是演出服裝和道具的專業性。像現代的演出一樣,沒有服裝和道具,表演就會大打折扣,當時的勾欄表演已經重視了這樣的表演要求。《都城紀勝瓦舍眾伎》記載:其諸部分紫、緋、綠三等寬衫,兩下各垂黃義斕。雜劇部又戴渾裹,其餘只是帽子蹼頭,可見當時的服裝有寬衫、渾裹、帽子和蹼頭。這些只是很少一部分,據相關文獻記載,當時的服裝和道具還有青色花衫、面具、吊敦、窄抱、寬袍、背子、抹褲、頭巾、簪花、錦繡鞋子、鮮花等。不同服裝代表不同人物,豐富表演內容的同時便於觀眾識記,加上道具的配合,使得演出氣氛濃厚,表演特色鮮明。
經營手段規範先進
瓦子勾欄是當時最專業的經營型娛樂場所,其經營管理按照市場要求已經有了一定的規制,並且使用了在當時比較先進的手段,增添了瓦子的人氣,提高了經營活力。
首先,由熟悉娛樂文化的專人管理。瓦舍勾欄事物繁多,不僅有表演,還有各種商務,沒有專人管理是不能正常運作的。《東京夢華錄》卷五《京瓦伎藝》中說崇觀以來,在京瓦肆技藝,張廷叟,孟子書主張。由此可以推斷出張廷叟和孟子書應該是經營娛樂業的,且都擅長文藝,是這方面的內行。廖奔先生推測說,張廷叟、孟子書大概就是開封城瓦子的總管理人,且考證出孟子書就在教坊擔任樂官。瓦舍勾欄由有娛樂業從業經驗的人管理是沒有錯的了。張廷叟和孟子書之類教坊樂官負責瓦子的管理,主持日常事務,對瓦子內的各類藝人進行管理。
第二,實行收費入場制度。瓦子勾欄是商業劇場,己經開始實行買票入場制度。演出開始前,觀眾進入勾欄,有工作人員在門口收錢。宋代勾欄具體是如何收費的,文獻還沒有記載。元代杜仁傑的《莊稼不識勾欄》中說要了二百錢放過口自,入得門,上個木坡。明朝初年朝鮮印行的中國語言課本《樸通事諺解》中說道:勾欄裡看雜技去來。去時怎得入去的?一個人與他五個錢時放入去。元明的勾欄演出由宋代發展而來,如此記載可能也反映了北宋勾欄的收費狀況。還有一種收費形式是演出過程中向觀眾討賞,《水滸傳》第回這樣描寫到:雷黃……便和那小李二到勾欄裡來看。只見門首掛著許多金字帳額,旗杆上吊著等身靠背。……那白秀英唱到務頭……拿起盤子……白秀英託著盤子,先到雷橫面前……雷橫說:我賞你三五兩銀子也不打緊,卻恨今日忘記帶來。瓦舍勾欄的收費還不是相當規範,但相比搖地攤式的表演卻將收費落到了實處。勾欄的看棚雖然簡陋,但畢竟封閉了起來,避免了收費時觀眾一鬨而散的情形。收費入場如同現代的買票看戲,這樣保證了勾欄的經營收入,在當時是十分先進的。
第三,場地寬敞,服務周到,人人鹹宜。瓦子場地寬敞,如桑家瓦子,三瓦相連,有大小勾欄多座,可容納多人同吋觀看,就是在現代也是一個規模不小的劇場。再如州西瓦子,約一裡有餘,豈不是能容納更多的觀眾。觀眾席內除有腰棚供觀眾安坐欣賞外,各個瓦子中還有大片空地,可供觀眾站立觀看。瓦子伎藝,品種齊全,可以適應不同階層、不同年齡、不同文化層次的人。瓦子還是一個商貿市場,各種商品琳烺滿目,餓了有吃食,渴了有酒有茶,可以奕棋賞畫,可以休閒購物。另外還有出售有關演出內容的文字資料,如刊印小說、紙畫、令曲(曲譜唱詞的稿子)等。一出瓦子,也是各地段的繁華購物街,梅花包、羊肉飯、衣物、冠梳、書畫、珍玩、金銀彩帛等等應有盡有。人們在子及其外部都能享受到極具衝擊力的視覺盛宴和全面的服務,可謂各得其所,人人鹹宜。
第四,瓦子勾欄中有相應的演出設備。勾欄演出不受時間限制,不受天氣影響,既然是不畏風雨寒暑,必然可以遮風擋雨,冬天不至於太冷,夏天不至於太熱,這表明瓦子內有良好的封閉和通風設備,可保證全天候演出。勾欄演出既有早場,又有夜場,為了保證夜場的順利演出,瓦子內必然有相應的燈光設備。宋代制燈業發達,住宅用燈昂耀奪目,節円花燈五彩繽紛,勾欄內肯定是利用了更適宜演出的室內燈光,營造絢爛的舞臺效果。勾欄內理應還有相應的音響設備,勾欄內演出說唱類節目較多,如果沒有相應的音響設備,在可容納千人的場地實現淺吟低唱的表演是不可能的。
商業宣傳個性突出
瓦子勾欄本來就是為市民娛樂提供服務的,其廣告宣傳也迎合市民的口味,帶有明顯的世俗氣息,其中一些超前意識運用在宣傳上,正好反映了宋代市民的個性。首先,利用招子、帳額吸引觀眾。瓦子內有多座勾欄同時演出,為了吸引顧客,廣告的競爭也十分激烈。那時的勾欄裡裡外外有許多宣傳裝飾,門口張貼著招子,也就是現在的海報。因為招子是彩色的,所以又叫花招兒,上面寫明今曰的表演內容、表演時間和表演者的名字。如今日秀英招牌上明寫著這場話本,是一段風流蘊藉的格範,喚做《豫章城雙漸趕蘇卿》招子上面寫明了表演者名字一一白秀英,表演時間——今日,表演內容——《豫章城雙漸趕蘇卿》。有時還會寫明可以表演的節目種類和劇目,供觀眾挑選。觀眾一看有自己喜歡的劇目或者演員,自然就入勾欄來消費了。另外如上文《水滸傳》中提到的勾欄中還掛了帳額、靠背,這些行頭都是勾欄的宣傳廣告,也標誌著一個演出團體的實力和規模,勾欄經營者以先期宣傳搶佔觀眾。
第二,名角聯袂,夜作場。東京開封的瓦子勾欄中積聚著當時頂尖的著名藝人,群星閃耀。如諸宮調的創始者孔三傳、名揚四海的雜劇女星丁都賽、常到皇宮去表演的尹常賣、李外寧等等,他(她)們的精湛技藝和為人都是當時的熱門話題,各個階層的人都願意到勾欄去一睹他們的風採。教坊大使丁先現到勾欄來作場更是觀者如潮。藝高一籌者如小張四郎,長期佔據勾欄表演,形成了專門的表演隊伍。瓦子是不以風雨寒暑,円夜經營,看客們終流連於此,連天黑都忘記了,瓦子中有明星夜表演,看客們豈不更要競相前往。勾欄經理人已有很強的商業策劃意識,利用明星效應來吸引顧客,怎能不掙錢呢?藝人地位在許多朝代十分低下,宋代勾欄卻用他們來招攬顧客,市民們確實也趨之苷,宋代市民自由、放縱的個性鮮明顯現了。
另外,藝人演出時炫技也是一種宣傳手段,他們或透漏表演情節,或故弄玄虛引起觀眾的興趣。如說書伎藝,表演者往往在高潮迭起時結束,為了使觀眾下次還來收聽,他們會抑揚頓挫的說: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這在現代的評書藝術中仍在沿用,已經成為了表演結束的一種標誌。瓦子勾欄在表演開始之前,會先鳴鑼敲鼓,這鼓聲就在告訴市民:演出要開始了,鼓聲震天,自然會引起市民的注意,起到了一定的宣傳作用。節慶廟會期間,勾欄藝人是宮廷和民間表演的主力,伎藝的直接展示也收到了很好的宣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