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聲『阿姨』,就是城市的素質,叫的人溫暖。」
「和氣執法,遠比文明更高」
「不管百姓還是警察都素質好」
「上海是中國的燈塔之城」
……
這些話,來自同一條微博的評論區。
近日,這條時長僅14秒的微博視頻引來了眾多網友關注,收穫好評如潮。視頻中,上海浦東的一位民警溫和勸說未戴口罩就出門的阿姨「抓緊時間回去拿口罩戴起來」,而阿姨則一邊應著「好的好的」,一邊一路小跑回去拿口罩了。
疫情的到來,好像改變了城市的正常運轉,也讓一些「嚴苛、無情」的措施束縛著身在其中的每個人。是什麼,在這樣的「嚴苛」與「無情」中仍舊能讓人感受到城市的「溫度」和「深情」,上海公安給出了答案——
愛和希望,是隔離病毒的「秘密武器」
疫情當前,要阻斷病毒的肆虐,嚴格的管控是必然。但嚴格不代表冷漠,城市中的弱勢群體、老百姓的微觀困難……每個鮮活個體的特殊境遇依舊等待著被看見、被關注、被解決。
2月16日,一位作家在微博爆料,一家網際網路長租公寓運營商藉由「疫情嚴重,房東要收回房子」,反覆電話騷擾租客,逼迫其搬家。剛籤好租房協議、預交了半年房租、租期到今年6月底,春節期間一家老小從未離開過上海的租客,此時卻被租房公司限期搬家。得知情況後,上海市公安局閔行分局的民警連夜上門走訪,安排租客到派出所做筆錄,將租賃合同、租金繳納記錄等依法取證,並協調居委回和物業公司幫助租客維權。更暖心的是,做完筆錄的凌晨,民警擔心女孩打車不安全,開車將她們送回了家。這件事的處理結果換來了發帖作家的回應:「謝謝上海這個高效有序的文明城市。太喜歡上海啦。」
「這種事情,我們看到了就要儘量協調幫助,不能讓他們流落街頭。」對於警方來說,很多工作不僅要堅守眼前,更需要跨前幾步,如此方能顧及城市中的更多個體。
前幾天寒潮來襲,上海氣溫驟降。本已嚴格的防控措施,再遇上觸及冰點的氣溫,無疑讓一些無家可歸之人的生活雪上加霜。在對轄區橋洞等區域全面排摸後,浦東警方發現了17名流浪者,當即決定迅速進行分類安置。對願意回老家的,由救助部門負責購買火車票,送他們回家;還想留在上海的,安置到鎮裡的臨時安置點,趕在雪落之前讓他們能有一處「避風之港」。
常有人說,上海是一座有溫度的城市,而來自執法者的關懷或許就是熱源之一。戰疫,離不開人與人之間的支撐,比病毒蔓延更快的,是愛和希望的傳遞。
化解誤會,是避免恐慌的「繡花秘籍」
當病毒肆虐,焦慮與不安之下,人們對信息獲取的渴求更加急迫。當大量不確定的傳言滿天飛,難免會引發誤會。這時公眾最需要的,是來自權威聲音的回應。
2月12日,網傳青浦交警部門張貼告示稱「沒有健康登記表或出入證不能進入相關單位處理交通事故」。發現情況後,青浦警方立即進行核實。原來相關告示系由當地街鎮單位張貼,並非交警部門所為,在與有關部門充分溝通後告示即被撤下。
2月17日,一段抖音視頻在網上流傳,稱靜安區奉賢路一小區門口,有外地來滬人員進不了小區而在外搭帳篷自行隔離。警方當即進行核查,原來該處為街道設立的來滬人員信息登記點,帳篷則是由於天氣降溫而臨時搭建供志願者休息避寒所用。
……
非常時期,誤會的產生或許只是因為一些人的「關心則亂」,但若沒有來自權威渠道的發聲,任不實傳言流傳「發酵」,難免會引發公眾的不解與猜疑。
如何避免「小誤會」造成「大問題」,是這場疫情給到執法者的一張考卷。而作為答卷者,上海公安也將精細的「繡花功夫」發揮到淋漓盡致。事情再小,也要迅速查實、及時解釋,不僅要講清楚來龍去脈,更要附上圖片,讓公眾徹底安心。最好時不時再帶點詼諧幽默,緩解大疫之下城市的緊張氛圍。
粉碎謠言,是撫慰人心的「錦囊妙計」
特殊時期,謠言總是與真相齊飛。闢謠,就是一場與傳言的「時間賽跑」。為避免謠言引發不必要的社會恐慌,上海市公安局成立了疫情期間的闢謠專班,上下聯動,提高工作效率。
2月11日,一條「拒絕居家隔離人員在閔行區吳涇鎮一小區跳樓」的視頻通過網絡社交平臺轉發擴散。當晚,閔行分局官方微博闢謠表示,視頻中輕生的男子,是因無力償還賭債而跳樓,送醫救治後已無生命危險。
2月13日,一段「昨日上海疫情大爆發,12日有3000多例」的微信聊天錄屏視頻在網上流傳,警方第一時間找到音頻發布者。經調查,發布者承認,因自己的寵物店被市場監督部門勸導暫緩營業,他認為疫情可能嚴重,便虛構了語音信息發至朋友微信群。查實真相後,公安機關立即向公眾解釋,並對信息發布者作出行政拘留10天的處罰。
2月17日19點21分,一則「上海據說有醫院把全白肺的病人放回家了」微博引發眾多網友關注。後經上海市衛健委證實,這則信息並不屬實。浦東分局第一時間找到發布人陳某,陳某承認自己將道聽途說的不實信息添油加醋後通過微博發布。18日凌晨0點11分,警方發布微博以回應網友關注。從謠言發布到警方查實,再到微博闢謠,時間僅僅過去了4小時50分鐘。
……
在新型冠狀肺炎疫情爆發以來的非常時期裡,他們以「雷霆速度」把謠言擊碎,又在最短的時間內將真相還以公眾。「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不僅是每則不厭其煩的宣告,更是警方夜以繼日揭示真相所捍衛的準則。
網絡上有句調侃:「造謠一張嘴,闢謠跑斷腿。」確實,這些日子民警們成日裡加班加點,忙著調查核實與解釋。偶爾他們也覺得「無奈」:「這些個消息有趣得很,白天不出來,一到下午四五點就蹦出來,常常搞到凌晨一兩點才水落石出。」
但,「無奈」歸「無奈」,誰都不會停下手頭的活,因為他們明白這個「擔子」總要有人扛。謠言澄清,誤會釋明,住在這座城市裡的人才能日日安心,夜夜好眠。
2月18日,國務委員、公安部黨委書記、部長趙克志明確要求,「公安民警在開展疫情防控工作時,要堅持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嚴禁過度執法、粗暴執法」。這座城市的執法者做到了這些,又不止這些。
看見每一個人,聽到每一個聲音,關注每一個故事……當溫情被融入執法中,或許這就是這座城市的溫度所在。
你問,一座城市,如何在戰疫中取勝?
最起碼,要有想人所想急人所急的溫柔,要有化解誤會撫慰人心的耐性,更要有擊碎謠言還原真相的魄力……
而有一群人,正在為此日夜奔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