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廈門,那就先聽一聽這些好玩的傳說開始吧:「廈門的由來」
廈門的由來,眾說紛紜,根據史書記載和傳說,歸納起來有五說:
築城說:—根據志書記載,「廈門城在嘉禾嶼, 明洪武二十七江夏候周德興」 「築城說」。
村名說:—是說嘉禾嶼西南海邊有個「廈門村」,城建在村附近而得名。 它是根據明萬曆《泉州府志》卷十一載:「同安縣寨十有四,西南曰廈門」。清乾隆《泉州府志》卷五載:「二十三都其地為蓮坂、毫灶、吳倉,廈門,, 」,據此而推斷的「村名說」。清初廢中左所,「廈門」才統稱全島,曰廈門島。
上下說:—有兩說:一據《廈門地名錄》稱,「廈門處於九龍江口外側,與 內側的海門相對而言, 是在下的出海口, 人們俗稱『下門』, 『廈門』似系『下門』的諧音雅化而來」的「上下說」。另一說是: 「門」是島的稱謂, 如浙江沈家門等。廈門島地處大陸的下端,「下門」即下面島嶼之意,雅化而成為「廈門」。
門戶說:—由其地理位置在我國東南沿海而得來的。清乾隆《鷺江志》的作者薛起鳳在「總論」裡說, 「鷺島者,泉東南島也,以其為泉之門戶,故曰門也」。「鷺島四面環海,為漳泉之咽喉,臺澎之門戶。」清乾隆《廈門志》作者周凱在
序文裡則說:「廈門處漳之交,扼臺灣之要,為東南之門戶。」從歷史事實看,
築城起即為海防禦敵人之門, 後又為鄭成功「通洋裕國」之門, 再後成為進出口、華僑進出之門,如今又有說「祖國大廈之門」。
拼廈門社區:愛拼才會贏,三分是節約,七分是享樂! 拼車、拼房、拼吃、拼玩、拼購、拼卡、拼讀、無所不拼!領土說:—築城取名廈門, 意為「華夏之士」不容倭寇侵攏。 東晉楊衍之《洛陽伽覽記》寫道:「太和十七年後魏高祖造宮室,洛陽依魏晉舊城門,東西有三 門,, ,北有二門,西頭曰大夏,漢曰夏門,魏晉曰大廈門,, 」。「夏」與「廈」,古字相通。所謂「大廈門」、「廈門」,在當時是作為象徵性城名。因為,中國在古代稱為「夏」。
張行孚在《說文發疑》中按《說文》說:「夏,中國之人也。 所謂中國者, 以天下言之, 則中原為中國, 以列國言之, 則王都為中國。」屈原《楚辭·九辯》中有「君子之門九重」,就是說個城門,天子威儀中國之意。所以說,「大廈門」、「夏門」是表示所鎮的土地 是中國區域,或中國領土。
再從當年修築「海上長城」來看,金門原名浯洲,又 名浯將,周德興在島上築城時, 借用「金城湯池」之意將浯洲改為金門,以示「固若金湯」島嶼之內涵。 廈門原名嘉禾嶼, 又名鷺島,別稱鷺江,借用「華夏之士」 而將嘉禾嶼改名廈門,以示廈門是「中國島嶼」。
廈門,聽上去就是一個美麗的名字。它地處閩南,而閩南文化源遠流長,因此其 保留了很多獨具特色的傳統文化。這些傳統蘊含著深刻悠遠的歷史, 它的風俗文化使得每一個廈門人引以為傲。在這裡, 我僅僅介紹我最為熟悉的傳統文化記憶。
傳統習俗——顏色的象徵
中華民族崇尚紅色, 廈門人也一樣以紅色象徵幸福、吉祥。門聯、請帖都用紅紙; 饋贈禮品時也要在包裝紙上放張紅紙條; 迎娶的車輛要掛紅彩帶; 喜幛、壽屏都要用紅綢緞製作, 喪事人家和他人共住一 座樓房的,還要在大門口掛塊紅布。
其次,黑、白、藍等色調,則被視作端重、衰思的象徵。我深深的記得,小的時候, 長輩們是不讓我們頭髮上扎藍色或著黑色的皮筋的,那時我雖不明白,但也得遵從了。但是今天,時代的進步,講究科學性,我們傳承的意識漸漸淡薄了,難道這就是進步?傳統節慶活動廈門同全國各漢族地區一樣, 很注重民間的傳統節慶。
以下是幾個特具代表性的節日習俗。
(一)、春節
和全中國各地區的傳統一樣, 春節,是一年中最重要的傳統節日。貼春聯、合家圍爐等等習慣都大同小異, 但是,與其它地方不同的是: 在廈門,初三這天,被作為新喪之家的消愁日,一般不串門,也不外 出賀年。
(二)、端午節
農曆五月初五, 廈門俗稱「五日節」 。以前,家家門口要插艾蒲、家中灑雄黃酒、 給小孩佩帶香袋, 用以驅邪, 但是現在已經很少見了, 對我來說, 甚至不曾耳聞。 但人們還是保留了在這一天吃粽子、 賽龍舟的風俗習慣, 而廈門的集美龍舟是歷年組織龍舟競賽的場所, 每到這時現場都熱鬧非凡。
(三)、中秋節
農曆八月十五日, 被稱為中秋節, 這天是人們合家團聚或倍加思念遠方親友的日子。對廈門人來說,除了賞月、吃中秋月餅外,還有一種最為獨特的民俗活動, 那就是「搏餅」 ,其極具特色, 充滿樂趣。博餅,是廈門人幾百年來獨有的中秋傳統活動,是一種獨特的月餅文化,也是廈門人對歷史的一種傳承。相傳,中秋博餅,是鄭成功 屯兵廈門時為解士兵的中秋思鄉之情、激勵鼓舞士兵士氣而發明的。 於是,一代一代傳下來,就成了如今廈門獨具特色的民間習俗。
中秋會餅每盒 63 塊餅,大小不同,共分為 6 種,分別代表古代科舉的狀元、榜眼、探花、進士、舉人、秀才(在「搏狀元」活動中 分別俗稱狀元、對堂、三紅、四進、二舉、一秀)。每人輪流將 6個骰子擲入碗中, 根據投入碗裡的骰子的點數領餅, 以最終奪得「狀元」為幸運。
廈門的中秋博餅, 講究的就是一個開心, 是博一個好兆頭, 大多數人都願意相信, 博中狀元的人, 一年運氣總是會特別好,這當然是因為博餅活動裡傾注了人們的感情寄託。 所以,廈門人總是對中秋節格外重視,甚至有「小春節,大中秋」的說法。現在,博餅依然是廈門人最鍾愛的中秋活動, 也是最熱鬧的一個
民俗節日形式, 但是,月餅在廈門的博餅風俗中, 有一個自己的名字: 「會餅」。這是中秋博餅必不可少的「道具」之一。「會餅」的形式也在發生著改變,出現了更多新的「會餅」,它不再是月餅,而是由 實用物品取代,比如:沐浴露、洗髮水等等,也可以是食品,比如: 果凍、薯片、可樂什麼的,反正只要想得出的東西都可以用來做「會 餅」,只要按照會餅規定的數量組合就行。
這或許是因為大家就是想在節日中找個樂, 而這個樂子變得更實際些吧。一樣的月光,不一樣的中秋;一樣的中秋月,不一樣的月餅 文化。但願更多的人了解廈門,了解中秋博餅文化!
文化藝術
廈門有歌仔戲、高甲戲、南樂、歌舞等四個專業文藝團體,還有星海合唱團、 少年兒童藝術劇團、 臺灣同胞文藝隊等許多業餘文藝組織。其中,我最為熟悉的就是歌仔戲,小的時候常常聽爺爺奶奶唱, 至今,仍有很多人崇尚這項傳統藝術,這其中不乏青年人。
歌仔戲(發音:歌子戲,或歌崽戲,後者在臺灣較流行),是 20 世紀初葉發源於漳州的傳統戲曲,故亦稱之為薌劇,後傳到臺灣並得到進一步發揚。 1928 年後傳回閩南, 經民間藝人的改革
創新,再取名「鄉劇」。「歌仔」有小曲、民歌的意思(歌仔用普通話表達就是「小歌」 ),歌仔戲以摻雜文言的閩南語為主,讓社會大眾也能接觸文雅詞彙或忠孝節義故事,這種戲曲唱詞通俗樸 實,唱腔活潑動聽,深受群眾喜愛。它已成為早期閩南地區和臺灣社會重要娛樂活動之一。現在,每逢節日,海峽兩岸的人民一同 舉辦的活動總是不乏歌仔戲。
禮節性習俗
在我成長的路途上,總會被要求規範自己的行為舉止,記憶裡, 廈門民間有很多禮節性的習俗, 而其中一些忌諱和應注意的禮節性習俗有:
在嬰孩面前勿講「猴」。因恐嬰孩患「猴損症」嬰兒多病難養)。如須談猴, 應改說為「爬樹」或「山人」。見嬰孩體胖,不可當面嘉嘗其「肥」,須言「好看」。抱時亦不可言「重」。以「中指」指人,極為無禮。以掃帚打人,最為恥辱。客至掃地,意念逐客,有辱於人。
以六碗菜請客,最為不敬。 (清舊制,凡臨死刑之犯,官以六饌餉之,以示皇恩涪大。)親友喜慶宴席,匆打碎盤碗碟。
新婚之日尤為諱忌。媒人到家談婚,不可奉茶,謂奉茶事難。產婦之房,未滿月不可進。
與人聚餐,筷子匆插在飯上,謂系祭鬼,有失禮儀。
喪後穿孝服者, 或穿麻衣, 不可亂入人家。 喪家亦不能到別人家拜年。
兒童匆戴兩頂帽,忌長不高。屋中張傘,屋內易漏。
這些忌諱,有些至今還在沿用,但多數已不再拘泥了。
表演藝術
廈門民間的表演藝術,還有舞獅、踩高蹺、蜈蚣閣、車鼓弄、錦歌、答嘴鼓等,生動活潑,多彩多姿。
特色美食
(一)、小吃
花生湯、海蠣煎、面線糊、沙茶麵 如果你去廈門旅遊, 有經驗的朋友們總要提醒你:這些小吃不可不吃。可你若找不到技藝純正的飯店,那是品嘗不到廈門小吃的真正特色的。廈門歷史最悠久的風味飯店要數「好清香」和「吳再添」了,但終日食客盈門,很難訂到座位。
(二)、春卷
春卷是廈門人過春節必上席的美饌,起源於泉州的傳統美食「嫩餅菜」 ,是一款大家圍坐一起自包自吃的菜,寓意全家美滿團圓。此菜光是餡料就很不簡單,包含有胡蘿蔔、高麗菜、鮮蝦
仁、肉絲、海蠣、荷蘭豆絲等十數種原料。 吃時先將春卷皮展開,抹上甜辣椒醬,依次撒上炒得香酥的海苔「貢糖」(古時進貢給皇帝的花生酥) 、肉鬆、芫荽等配料,再夾上十數種原料切絲煮熟的煲仔菜,包成卷狀,箇中味道何止五種?酸、甜、辣、鹹、鮮五味兼備的大卷,吃起來只有一個字:香。
(三)、土筍凍
土筍凍是廈門相當有特色的小菜,筍子怎麼也能結成凍?此「筍」非彼「筍」 ,土筍是生長在海灘泥沙中的一種軟體小動物, 因形似「小筍」而得名。它含有豐富的膠質,經過熬煮後所含的 膠質溶入水中 , 冷卻後即成凍,外觀晶瑩潤澤,宛如白玉,口感清脆、味美甘甜,如果佐以蘿蔔酸、芫荽芥辣醬或美極鮮味汁, 吃起來更加鮮嫩爽口。這道菜對降火消炎頗有療效,是當地宴會 的必備小食。
資料:
(一) 1. 博餅的工具:
會餅一套,骰子一副( 6 個),大碗一個(有點深度,而且要瓷碗才好,才能讓骰子在碗裡跳起來)
2. 博餅的方法:
大致是這樣的: 每個人每次要把 6 個骰子一起投進大碗裡 (再強調一次哦,一定是要用瓷碗才能玩的起來),眾人依次投骰子,看骰 子的點數得餅 :
有 1 個「四點紅」的得一秀餅,
有 2 個「四點紅」的得二舉餅,
有 3 個「四點紅」的得三紅餅,
有 4 個相同點數的(紅四除外的都可以)得四進餅,
若骰子點數分別為 1 至 6 順序排列著的得對堂餅,再來,就是得狀元餅的情形,狀元有很多等級,具體為:若是有 4 個「四點紅」 ,則可取狀元餅, 若 2 個人都出現4 個「四點紅」,則比較另外兩個骰子點數的大小,點數大者為勝 ; 有 5 個 相同點數的,俗成「五子登科」,比起4 個「四點紅」的狀元要大。若是 4 個「四點紅」加上 2 個「一點紅」,則稱為「狀元插金花」,僅次於 6 個骰子點數全部相同者。
特殊情形:六個「四點紅」,稱「六 抔紅」,所有的餅全歸投者所有; 六個「六點黑」,稱「六 抔黑」,要關燈搶餅。
說明:
1. 狀元餅只有一個,反正誰大就歸誰。
2. 在會餅沒有全部得出歸屬前, 遊戲繼續, 若某種會餅已經分完, 則可採用「追」的方式,這是最刺激的,即後來獲得者向自己前一個獲 得者追餅。 比如三紅餅已經分完,若還有人博到, 則此人按遊戲進行的反方向向離自己最近的一個三紅餅獲得者拿回獎品。
3. 六抔紅、六抔黑是否採用,一般依照大家意願,很多時候,為了照
顧玩家都能獲得獎品, 這兩種情形就忽略了, 更重要的是, 很少有人能投出「六 抔紅」或是「六 抔黑」。
(二)、廈門歲次民俗
正月初一,黎明開門,梵香燃爆,曰「開正」。晨起祭祀祖先, 是日,糞土不傾戶外。
正月初三,為喪家清新愁(即燒新床)之日。凡在初一、二未到過之友家,是日應勿往訪,訪即為不敬。
正月初四,奉佛人必焚紙帛與馬,接神,系迎接十二月二十四日的送神。
正月初九,玉皇誕辰,香案敬神。惟喪家要停祭兩年。
正月初十,地誕。是日不砍柴、不掘土。並以普通物品祭敬。正月十三,關聖帝君誕辰,商家均有祭敬。
正月十五,上元或日元宵,即三官大帝誕辰,鬧花燈。
二月初二,福德(土地)神誕辰。
三月初三,上已節。泉屬五縣人,制春餅祭祖先,或掃墓。二月十九,觀音誕。婦女多焚香。
三月二十,天后誕(俗稱媽祖婆生日)。過去多有迎神賽會。 五月初五,端午節。過去家家懸柳枝插蒲艾,以除疫氛;中午飲雄黃酒,以闢邪氣;制相饋。汲午時水浴身,不生痱子。海上賽龍舟。
六月十五,「半年」,家家戶戶造米糰圓,祭祖。
七月,俗稱「鬼月」,由初一起「開地獄門」,放出無依鬼魂, 受陽人致祭。至月末「閉地獄門」。各街輪流「普渡」。
七月七日,「七夕」,牛郎織女相會。七月十五,「中元」,敬三官大帝。 八月十五,「中秋」,搏餅互慶。
九月初九,重陽節,登高。 冬至節,各家均制團圓。
十月十五,「下元」,祭三官大帝。十二月十六,「尾衙」。
十二月二十九,除夕
最後帶大家欣賞一下廈門美麗的地域風景:
鼓浪嶼島:
碧海環抱中的鼓浪嶼,面積 1.87 平方公裡,島上海礁嶙峋,岸線迤邐, 山巒疊翠, 峰巖跌宕, 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了鼓浪嶼明麗雋永的海島風光,主要景點有日光巖、菽莊花園、皓月園,均為廈門名景。鼓浪嶼屬亞熱帶海 洋性季風氣候, 雨量充沛,四季溫和,島上 90 多科 4000 餘種植物常年鬱鬱蔥蔥, 珍貴樹種有國內僅有的大果紅心木、
國內最粗的印度紫檀、 從紐西蘭等國引種的各類珍稀果樹, 島上一些植被已形成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下的頂級群落。 鼓浪嶼周邊海域為廈門港主要部分, 瀕臨中華白海豚保護區、 文昌魚保護區、 大嶼島白鷺保護區,與金門列島隔海相望。
廈門市中山路:
始建於 1925 年,位於廈門鷺島的西南部。 中山路是廈門街市馬路「四縱七橫」中的「七橫」之一, 自開街以來, 一直是廈門的商業龍頭、經濟中心。中山路是廈門目前保留較完整的展現近代歷史風貌的舊城街區, 擁有小走馬路、陳化成故居、 中華第一聖堂等眾多人文古蹟。 中山路也是目前全國唯一一條直通大海的商業街, 成片的南洋騎樓建築、 流光溢彩的 LED夜景、琳琅滿目的各色閩臺特色小吃和迴響在小巷街坊間的古老南音,構成其與眾不同的風格特色。中山路現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3 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5 處,市級涉臺文物古蹟 1 處,歷史遺址、古蹟 10 餘處,還有南音等非物質文化遺產。
南普陀寺:久負盛名的南普陀寺地處我國福建省的繁華之城廈門,是當地頗為著名且歷史悠久的古剎名寺。 南普陀寺坐落在風光秀美的鷺島上的五老峰跟前,與廈門大學相鄰。始建於唐代,由於該寺以奉祀觀音為主,又在我國佛教四大名山之——浙江普陀山之南,故稱南普陀。
這裡香火鼎盛, 每年農曆的 2 月 19 日、6 月 19 日、9 月 19 日觀音誕的時候, 寺內均會舉行盛大活動,眾多善男信女手持燃香叩頭跪拜, 祈求健康和財富。 從寺後可以登上山頂, 俯瞰廈門大學校景和廈門港風光。在寺內, 遊客有機會品嘗著名的南普陀素菜。位於南普陀寺一側的閩南佛學院,創辦於 1925 年,在海內外久負盛名,是弘揚佛法、培養佛家弟子的搖籃。
廈門大學: 廈門大學地處我國福建省的廈門市,由我國的著名愛國華僑陳嘉庚先生一手創辦而成。廈門大學成立於1921 年,是我國教育史上第一所由愛國華僑所創辦的大學。 廈大後靠高山前臨大海, 兩邊各是著名的景點,南普陀寺和胡裡山炮臺。校園十分優美,不僅有錦繡的芙蓉湖、美麗的情人谷水庫等景點,氣氛十分靜謐。學校內舊建築有很多,古樸的清水牆、多彩的琉璃頂,如此反差 的建築風格被喻為「穿西裝,戴鬥笠」極具特色。
學校內高大的建南大禮堂和 宏偉的上弦場, 更是這種中西風格合併的突出體現。廈門大學內還建有魯迅紀念館和廈門大學人類博物館。不僅收藏了各種珍貴的文物資料, 也反映了當時廈門的歷史特色。
胡裡山炮臺:
位於廈門島西南部,建於清朝光緒十七年(1891 年),當初修築此炮臺用了五年時間。 寨牆臺基系用烏樟樹汁、 石灰、糯米與泥沙攪拌構築的, 炮臺上最有名的是當時購自德國克虜伯兵工廠的一門巨炮,至今保存完好, 有效射程可達 6460 米,花了白銀 5 萬兩才購得。該炮在抗戰初期還擊中過一艘來犯的日本軍艦1997 年 9 月,胡裡山炮臺設立了榮光寶藏博物院,其中展出的一門小炮是葡萄牙人於十三世紀製作的, 長 11 釐米,重 0.22 公斤,直徑 2.4 釐米, 是世界上最小的火炮。 這樣,胡裡山炮臺就擁有了當今世界最大和最小的兩門炮。
曾厝垵:
位於廈門島東南部,東至白石炮臺與黃厝接壤,西至胡裡山炮臺,南至環島路與大擔島隔海相望, 北至御屏山西姑嶺, 三面環山, 一面臨海, 風景秀麗。具有廈門獨有的、 香火旺盛的民間聖媽崇拜, 實在可算得上是極具代表性的閩南原生態自然 村。曾厝垵作為廈門港口城市的農村和漁村,在「村改居」之後, 仍得天獨厚擁有如此之多的歷史遺存,也算一樁幸事。
東坪山梅海嶺 :位於廈門市思明區東坪山山脈中部。三角梅的種類多的。因四季滿山遍野開著三角梅而聞名 「含蕊紅三葉, 臨風豔一城。」這裡是花的海洋,粉的像霞,紅的像火。一朵朵、一簇簇花兒盛開在枝頭上,開在山谷,這就是廈門市花園「梅海嶺」 的真實寫照。 三角梅是廈門的市花, 每到隆冬臘月, 在路邊、公園和許多綠樹成蔭的地方, 盛開著的三角梅就象江南陽春三月滿山遍野的映山紅那樣,此時此地,不是春光,勝似春光。
萬石植物園 :「廈門園林植物園」 是一座圍繞萬石巖水庫精心設計的植物園林。根據科研和遊覽需要,園內依次安排了松杉園、玫瑰園、棕櫚園、蔭棚、引種植 物區、藥用植物園、大型仙人掌園、百花廳、蘭花圃等20多個專類園和種植區, 栽培了 3000多種熱帶、亞熱帶植物,其中有被人稱為「活化石」的水杉、銀杏。有世界三大觀賞樹--中國金錢松、日本金松、 南洋杉, 以及名貴的仙人掌等奇花異木,是一座秀麗多姿、四季飄香的遊覽園林。
廈門觀音山: 廈門 觀音山海濱 旅遊項目 用地位於廈門東部,緊臨環島路 ,面向廈門東海域,與金門隔海相望,周邊有香山 、雞山、 觀音山 、虎仔山等,自然環境良好。 項目總面積達 1200 畝,居 3 公里海岸線, 設有「夢幻水世界」 和「夢幻世界」水陸兩大超級主題樂園, 以及匯集閩臺特色商品的閩臺商業街區三大主題項目,是集遊樂、休閒、美食、購物、文化、演藝、沙灘運動七大業態於一體的超級遊樂王國。
其西部為觀音山國際商務運營中心,南面靠近國際會展中心、國際會議中心、 國際網球中心、 國際遊艇俱樂部 緊鄰美麗的黃金沙灘海岸,懷擁臺灣海峽,與寶島金門咫尺相望,環境優美,風景宜人。地理區位優越。基地面積約 36 公頃。以體量不大的建築單體組成群體,以 建築物 儘量能觀海為基礎, 充分與本地塊所處的位置、環境與道路融為一體,形成南、中、北三個地塊中的 建築群有機地相互呼應, 形成一個整體。
利用觀音山的商務營運中心城市道路的設置,向東延伸,形成了一個海峽西岸未來新興的總部經濟高檔生態商務園區。 廈門觀音山國際商務營運中心圍繞建設綠色「 CBD 」的主題,以人為本、科技創新,高標準定位,高質量施工,力求打造精品,體現鑽石品質。在本地塊中為城市留出觀海的綠色視廊,成為觀音山商務中心區的休閒、娛樂、觀景、 旅遊 的中心。
廈門五緣灣溼地公園:是廈門五緣灣片區帶動項目之一, 佔地 85 公頃, 面積相當於半個鼓浪嶼, 是廈門最大的公園, 也是最大的溼地生態園區, 被稱為是廈門的城市綠肺。 溼地公園的設計理念是: 不破壞原有的生態基礎, 儘量利用現有的生態環境,以保護、修復為主,重構為輔,營造一個綠色原生態的溼地公園。在這塊原生態的溼地裡, 規劃有兩座水榭、 溼地生態自然保護區、 環湖特色生態過渡區、水上運動區、溼地迷宮棧橋、溼地植物展示及紅樹林植物區。所有的自 然景觀都是依現有的風景和地貌順勢而為,一點不顯人工雕琢的痕跡。
廈門園博苑:位於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區中洲島,它按中國古典園林流派,結合現代園林風格建造了北方園、江南園、嶺南園、民族風情園、國際園、閩臺園 等 10 大園區,每個園區都有各自非常鮮明的特色。園博園以廣闊的杏林灣水域為背景,由 5 個展園島、 4 個生態景觀島和兩個半島組成,自然形成多島結構、眾星拱月的園在水上、 水在園中的景觀特點。 園博園的大門像兩隻展翅的白鷺騰空而起,又像兩片白色的花瓣,盛開在園博園。作為園博園的標誌性建築之一,園博園大門――花之門將廈門的市鳥白鷺與潔白的花瓣結合在一起, 突顯了廈門園博園的地域特色, 讓人進園時就眼前一亮。 建在主展館東面內湖中的音樂噴泉, 是華南片區規模最大、技術含量最高、視覺效果最華麗的大型音樂噴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