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
在新加坡體驗意外
■李文
中青在線-中國青年報 2009-11-30 [
列印] [
關閉]
不久前,我赴新加坡參加了一個專題研究班,在為期兩周的時間裡多次深感意外。
等級不森嚴
抵新的第二天,我們就在新加坡外交部舉行了開課儀式。讓我感到驚訝的是,雖然在開課儀式上講話的是新加坡外交部的領導,但主持開課儀式的卻是負責接待我們日常事務的一位新加坡外交部的普通工作人員。
隨著學習進程的不斷深入,我們發現,在新加坡,「普通工作人員主持有高級領導出席的活動」的現象幾乎司空見慣。我們一行無論是到新加坡執政黨人民行動黨總部學習執政經驗,到新加坡貪汙調查局交流廉政建設信息,赴新加坡警察總署考察新加坡警察執法過程,還是在負責此次學習、培訓的新加坡公共服務學院聽取來自新加坡審計總署和公共服務署的官員作報告,都由普通工作人員主持。甚至我們在公共服務學院與新加坡政要林瑞生座談時,院方也沒有任何領導陪同。
我們在新加坡國會大廈觀摩國會議員質詢政府部長議程和國會辯論會時,發現那裡的氛圍同樣很平等。雖然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也坐在官員席上,但坐在對面議員固定席位的議員們穿著似乎都很隨便,男性幾乎都沒有穿西服、打領帶,女性也很少穿套裝。議員的質詢和官員的回答也都心平氣和,娓娓而談,其間多有議員進進出出,表現得也很隨意,只是在進出時向主席臺上的議長簡單地鞠了下躬,絲毫沒有表現出「重要場合應有的莊重和嚴肅氛圍」。
「總部」好簡陋
第三天,研究班全體成員到新加坡執政黨人民行動黨總部學習,發現這個「黨中央」不過是「駐紮」在一座最普通不過的二層小樓裡,不僅外表樸實無華,不設門衛,進出隨意,而且裡面的設施更可用「簡陋」二字加以形容。我們與前議員、現人民行動黨的執行董事劉炳森先生進行座談的場所,就是一間非常普通的教室;大家坐在三五排普通的塑料椅上,聽劉董事站在我們前面講,連一個像樣的主席臺都沒有。教室牆壁上貼滿了一眼看去就知道是少兒作品和少兒喜歡的彩畫。後方知,這座樓房是人民行動黨總部租用政府建屋局的。為節省開支,許多房間還轉租給一家社區中心。
據劉先生介紹,人民行動黨總部的正式工作人員只有十幾個人,基層支部沒有正式工作人員,許多工作均由人民行動黨的黨員作為志願者義務承擔。
議員真親民
一周後,我們到阿裕尼集選區觀摩議員接見選區民眾會。新加坡人民行動黨在每個選區都建有一個基層支部,由議員兼任支部主席,並設支部秘書和委員,負責日常工作。這些人都是兼職,不領取報酬。基層支部負責人通常被稱為基層領袖,他們的主要工作是搜集民意,密切與民眾的關係,團結黨的擁護者,以便在大選來臨時,取得選民的支持。定期接見選民,是新加坡國會議員的一項例行工作,也是人民行動黨了解民情、穩定民心、贏得民意的一種有效方式。協助議員接見民眾,是基層支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議員接見民眾都是利用業餘時間,每星期一次,通常安排在周一晚上8點開始。
我們代表團參觀的阿裕尼人民行動黨基層支部設在一座組屋(居民樓)的底層,約120平方米的面積。最右邊的是議員辦公室,約有14平方米,裡面堆滿雜物;中間是大廳,圍繞幾張長桌放著一些椅子,供工作人員和議員與求見者談話用;最右邊的是間「候見室」,整齊地排滿了長條椅的房間坐滿了等待接見的「求見者」。當晚負責接見的黨支部主席楊木光議員,要接見的群眾約有六七十人。
楊議員在正式接見民眾之前就對我們說,你們不要指望這些和我見面的民眾會提出什麼帶有普遍意義的困難和問題,因為這樣的困難和問題早在多年前就被政府妥善解決了;如果有那樣的問題存在,我很高興,因為那樣我就可以在國會上提出能夠修改現行法律或建立新的法律的提案。這些民眾提出的問題大都是政府無力解決的問題,對此,他們本人也知道,只不過我是他們最好的傾訴對象;談完後,他們至少在心理上獲得些慰藉。
花了一個多小時觀摩了這場見面會後,發現此言果真「不虛」。例如,一名來自我國福建省的女性求見者是位三歲孩子的母親。她的新加坡丈夫沒有固定職業,她自己因既不諳英語,又缺少專長,雖從事過多種工作,都難以勝任,現生活陷入困頓,希望楊議員幫她找到合適工作;一名老者的愛犬咬傷了行人,惹上官司,面臨巨額賠償,他又無力承擔,望楊議員幫忙拿個主意。楊議員對這些「問題和要求」一一做了耐心解答。
新加坡公共服務學院的一位教師在與我們交流時提到曾有中國官員問他,新加坡上訪的人多不多,他的回答是,新加坡議員定期「下訪」,都很難發現群眾中存在的、政府能夠加以解決的實際困難與問題了。通過這次觀摩後,我的體會則是,新加坡議員定期接見選區民眾這項活動,無效,卻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