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富春江上神仙侶 看這幾所你傾慕的杭州百年名校

2020-12-11 球賽情報站

一、鬱達夫就讀過的杭州名校

鬱達夫杭州求學經歷

1911年2月,鬱達夫離富陽赴杭州。考上杭州府中學堂,因經費不足,改入嘉興府中學。9月,轉入杭州府中學堂(時稱浙江官立第一中學堂)就讀,與徐志摩同班。?1912年9月,轉入美國長老會辦的之江大學預科(原名育英書院),不到半年,因參加反對校長的風潮而被開除。

1913年春,轉入美國浸禮會在杭州辦的蕙蘭中學就讀,不久因不滿學校的奴化教育,決意回家獨居苦學。

1。杭州府中學堂(創辦時稱「養正書塾」,杭州高級中學、杭州第四中學的前身)

清光緒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林啟在橫大方伯原圓通寺建立了養正書塾,為杭州中等學校的創辦開了先河。養正書塾是浙江省國人最早創辦的中等學校,這之後,杭州一些中等學校陸續開辦起來。1901年11月,養正書塾改為杭州府中學堂;1911年5月,改稱浙江官立第一中學堂;1913年春,學校更名為浙江省立第一中學校;1923年,和省立第一師範學校合併,校名統一為浙江省立第一中學校;1928年改稱浙江省立第一中學。

浙江省立第一中學校(貢院新址)

浙江省立第一中學(大方伯舊址)

1933年起高、初中分置,高中稱為浙江省立杭州高級中學,初中為浙江省立杭州初級中學。前者於1951年正式定名為杭州第一中學,1988年改稱浙江省杭州高級中學即杭高,後者於1954年正式定名為杭州第一初級中學,於1955年改稱杭州第四中學。

杭高內的「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石碑

2。之江大學預科(創辦時稱「之江學堂」,浙江大學之江校區前身)

浙江大學之江校區坐落在美麗的錢塘江畔、六和塔邊的月輪山巒,解放前為之江大學所在地,其是基督教美北長老會和美南長老會在中國杭州聯合創辦的一所教會大學,也是中國的十三所基督教大學之一,前身為1845年(清道光二十五年)於寧波創立的崇信義塾,1867年(清同治六年)崇信義塾從寧波遷到杭州,1887年改名為育英義塾,1897年正式稱為「育英書院」(Hangchow Presbyterian College),1907年在月輪山巒修建新校舍,1911年2月正式遷入新校舍,因地處錢塘江彎曲處,成「之」字形,故改名稱之江學堂,1914年因辦之江大學計劃實現,又改名為之江大學(Hangchow Christian College)。1951年被浙江省文教廳接管,美籍教員離校回國。1958年浙江大學組建核物理系後,歸為浙江大學,當時名「浙江大學物理無線電系」,又稱「浙大三分部」。1992年,經原國家教委批准,在此建設基礎部,作為重點項目列入國家「八五」計劃。

之江大學全景照

2006年,香港光華教育基金會向浙江大學法學院捐資一億元人民幣襄助,次年,浙江大學法學院改名為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並遷址至百年老校園——浙江大學之江校區。之江校區佔地面積650畝,校舍建築總面積7萬平方米。現為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和浙江大學人文高等研究院所在地。

3。蕙蘭中學(創辦時稱「蕙蘭中學堂」,杭州第二中學前身)

1913年春,鬱達夫轉入美國浸禮會在杭州辦的蕙蘭中學就讀,不久因不滿學校的奴化教育,決意回家獨居苦學。

1916年的蕙蘭學堂校園一角

惠蘭中學舊址位於上城區建國中路71號(即現在的杭州第二中學東河校區)。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美籍傳教士甘惠德在石牌樓淳佑橋東堍購地建校,招生興學,校名惠蘭中學堂。學制初為五年,後改為四年,1923年改為六年。1937年日軍侵華,學校被迫停辦,1945年復校招生。1927年以前歷任校長均為外國人擔任,之後始由國人擔當。1951年學校同前浙大附中合併成立杭州市第二中學。原惠蘭中學的大部分建築已拆毀,現僅存惠德圖書館、「樹人數德」碑、「惠蘭學堂」碑座、小銅鐘等。

二、王映霞就讀過的杭州名校

杭州女學校歷史沿革

杭州女學校開校合影

王映霞杭州教育經歷

16歲(1923年),進入浙江省立女子師範學校,1926年夏畢業。

是時,王映霞的班主任老師是位剛從北大畢業的文科生,他把五四新文學的清風帶進校園。從那時起,王映霞始知魯迅、郭沫若,始知創造社有個鬱達夫,令她做夢也想不到的是不幾年後的一個偶然,在世伯孫百剛先生(他與鬱達夫是留日時的同窗)的寓所邂逅鬱達夫。落花有意隨流水,近代文壇上從而演繹出一闋「風雨茅廬」的趣話。

1904年,鄭在常擔任杭州高等小學校校長,同年與邵章(字伯絅,號倬庵,杭州人,1872—1953)、陳敬第(字叔通,杭州人,1876—1966)、孫智敏(字廑才,杭州人,1881—1961)、胡煥、鍾濂、袁毓麟(幼名榮潤,號文藪,杭州人)等人稟請浙江巡撫聶緝槼開辦女校,三月初七(公曆5月2日)「杭州女學堂」在積善坊巷正式成立。這是杭州歷史上第一所由中國人創辦的女子學校,也是杭州婦女真正獲得上學讀書權利的開始。

1906年秋,學校增設保姆傳習所。1907年,改名為杭州女子師範學堂,並開辦蒙養園。杭州第一次有了女子師範教育、幼兒師範教育和幼兒教育。1912年,學校改為浙江省立女子師範學校,1923年成為省立女子中學。經歷戰亂洗禮,學校更名數次,百年前的杭州女學校變成了今天人們耳熟能詳的杭州第十四中學。

杭州第十四中學慶春路校區

三、鬱達夫小說《她是一個弱女子》中提到的「金沙港的桑蠶學校」

鬱達夫1932年所寫的中篇小說《她是一個弱女子》中有這樣的文字:

第十六章

不知從何處傳來了一個消息,說李文卿於學校畢業之後,在西湖上和本來是她住的那西齋的老齋夫的一個小兒子同住在那裡。這老齋夫的兒子,從前是在金沙港的蠶桑學校裡當小使的,年紀還不滿十歲,相貌長得嫩白像一個女人。

桑蠶學校(創辦時稱「浙江蠶學館」,浙江理工大學等校的前身)

1897年(光緒二十三年)8月,杭州知府林啟在西子湖畔金沙港關帝廟和怡賢王祠附近(現曲院風荷公園內)創辦蠶學館,揭開了我國近代紡織和農業教育的帷幕。學校從創辦時起,就以先進、科學的新學教學方法和切實服務於我國蠶絲事業的辦學宗旨得到了社會的肯定,而被譽為「開全國蠶桑改良之先聲」,受到清廷嘉獎。

光緒二十四年(1898)三月,蠶學館正式招生開學。對此,《農學報》有以《蠶館開學》為名的詳細報導:「杭州蠶學館已於上月十三日開學,學生二十人,備取學生二十人,額外二十人,留學日本二人,日本蠶師轟長木,為其國宮城縣農學校講業管主。」

學館早期學校變革

1908年更名為浙江中等蠶桑學堂;1911年更名為浙江公立蠶桑學校;1912年更名為浙江中等蠶桑學校……經過百餘年的發展,學校幾經更名、合併、重組,造福了浙江乃至全國的桑蠶產業的研究、發展,可以說是浙江理工大學、浙江農業大學(後併入浙江大學)等學校的前身。

相關焦點

  • 最新2019年杭州桐廬富春江度假要玩攻略,你想了解的都在這了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一直以來,蘇杭都是江南魚米之鄉和美麗風光的代表,來到這裡,江南水鄉的魅力風情無處不在,尤其是杭州。
  • 杭州下城區這兩所百年名校,你知道哪一所?
    文\芒果綠旗下 學校這些事兒下城區,下轄8個街道,74個社區,是杭州市轄區,杭州絲綢業和都市文化、教育中心,2019年全區生產總值1000多億元,好了,城市就介紹到這裡了,今天我們來聊聊杭州下城區這兩所百年名校
  • 富春江在杭州景點中能排第幾?
    我想,你大概率會想到西湖、靈隱寺、京杭大運河,再深入點,你會想起西溪公園、良渚遺址和六和塔等。誠然,杭州的5A景點是非常多的,西湖畔發生了太多的愛情故事,儼然是杭州乃至浙江的第一景,它不是自然景觀,而是文化景觀,現在西湖的水也很乾淨,每星期會換一次水,光看清澈的水就是一種難以言喻的享受了。
  • 杭州自駕2h,富春江一座被山水環抱的秘境小島民宿,《富春山居圖...
    元書畫大家黃公望隱居富春江畔 以長卷描繪了富春江兩岸的秀麗景色 造就曠世名作《富春山居圖》 描繪的正是富春俱舍所在的江段 富春俱舍之景可謂得傳畫家之神
  • 《富春山居圖》中的富春江在哪裡?跟著畫中的千年煙雲去看富春江
    富春江富春江為浙江省的錢塘江上遊,新安江與蘭江匯合後河段始稱富春江,為錢塘江建德市梅城鎮下至蕭山區聞家堰段的別稱。富春江整段位於杭州境內,全長110公裡,流貫杭州的桐廬縣、富陽區兩縣區及建德市部分區域。富春江自梅城以下5公裡至蘆茨埠附近為峽谷段。
  • 《富春山居圖》中的富春江在哪裡?跟著畫中的千年煙雲去看富春江
    富春江富春江為浙江省的錢塘江上遊,新安江與蘭江匯合後河段始稱富春江,為錢塘江建德市梅城鎮下至蕭山區聞家堰段的別稱。富春江整段位於杭州境內,全長110公裡,流貫杭州的桐廬縣、富陽區兩縣區及建德市部分區域。富春江自梅城以下5公裡至蘆茨埠附近為峽谷段。
  • 富春江在杭州景點中能排第幾?
    我想,你大概率會想到西湖、靈隱寺、京杭大運河,再深入點,你會想起西溪公園、良渚遺址和六和塔等。誠然,杭州的5A景點是非常多的,西湖畔發生了太多的愛情故事,儼然是杭州乃至浙江的第一景,它不是自然景觀,而是文化景觀,現在西湖的水也很乾淨,每星期會換一次水,光看清澈的水就是一種難以言喻的享受了。
  • 杭州自駕2h,富春江一座被山水環抱的秘境小島民宿,《富春山居圖...
    這是連名字 都帶著詩意的江南 在「江南好,風景舊曾諳」的杭州江 心 舟 行 抵 達 獨 島 秘 境 富春俱舍坐落於富春江畔 元書畫大家黃公望隱居富春江畔 以長卷描繪了富春江兩岸的秀麗景色 造就曠世名作《富春山居圖》 描繪的正是富春俱舍所在的江段
  • 2019杭州度假必去桐廬,這家酒店看富春江,富春山居圖你要知道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的美麗是大家公認的,西湖、靈隱寺、周莊烏鎮、斷橋殘雪等等,隨便一個都可擠入中國的最美景點榜單,但除了這些,你知道杭州還有哪些地方是一定要去的嗎?如果你來杭州度假,一定要去桐廬,來到桐廬,一定要去富春江看看。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如果你還未感受到富春江的真正魅力和名氣,《富春山居圖》你有耳聞嗎?《富春山居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被稱為「畫中蘭亭」。
  • 2019杭州度假必去桐廬,這家酒店看富春江,富春山居圖你要知道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的美麗是大家公認的,西湖、靈隱寺、周莊烏鎮、斷橋殘雪等等,隨便一個都可擠入中國的最美景點榜單,但除了這些,你知道杭州還有哪些地方是一定要去的嗎?如果你來杭州度假,一定要去桐廬,來到桐廬,一定要去富春江看看。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如果你還未感受到富春江的真正魅力和名氣,《富春山居圖》你有耳聞嗎?《富春山居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被稱為「畫中蘭亭」。
  • 富春江:一江春水,一江詩文,每個人都應該看一看!
    富陽:富,富春江也;陽,山之南,水之北也,富春江畔的千年古城。富春江同生共長的富陽,因富春江而得名,因富春江而揚名。富春江之於富陽,類似西湖之於杭州。一座城市的性格全由這一波綠水給予。只不過,西湖在唐以前便已存在,隨著杭州這個城市的不斷成長而成長起來的。
  • 富春江:一江春水,一江詩文,每個人都應該看一看!
    富陽:富,富春江也;陽,山之南,水之北也,富春江畔的千年古城。富春江同生共長的富陽,因富春江而得名,因富春江而揚名。富春江之於富陽,類似西湖之於杭州。一座城市的性格全由這一波綠水給予。只不過,西湖在唐以前便已存在,隨著杭州這個城市的不斷成長而成長起來的。
  • 2019杭州度假,遊富春江,見識瀟灑桐廬吧
    桐廬,自古以來就是鍾靈毓秀之地,北宋名臣範仲淹感慨於這片土地的奇山異水,贊之為「瀟灑桐廬」,可見桐廬的山水美景魅力之大。世人可能只知道杭州西湖、烏鎮周莊,但杭州的桐廬,有生之年你應該去看看。如果你去杭州度假,我建議你來這裡感受桐廬之「清秀悠幽」。
  • 早安·富陽⑦丨煙雨桐洲島 富春江上不能錯過的風景
    這裡是《富春山居圖》實景地——杭州富陽。 六月仲夏,我們用每天第一條「早安」資訊,帶你走進富陽的晨光明媚中,讓味道山鄉裡的靈動山水,伴你開啟嶄新的一天。第七站,我們來到富陽境內富春江上的第三大沙洲——桐洲島。
  • 富春江品江南 擁湖光攬山色
    富春江寧靜、令人神往,元朝畫家黃公望以10年心力在此完成了傳世的《富春山居圖》。幾百年後的今日,在《富春山居圖》原址,富春山居以度假棲息地的形式再度走向我們。本期「周末好去處」,我們去那兒品江南。坐落於富春山水的詩情畫意中
  • ...男子從蕭山開車到轉塘 不僅坐上了渡輪,還上了富春江的島……
    都市快報訊 前天,鄒先生發了一條朋友圈:「又開了條新路,從蕭山坐輪渡到轉塘,我的導航太神了,關鍵是上了富春江的島,本來想轉轉,但熱情的島民怕我再迷路,一直開著電瓶車給我指路。」記者朱家豪核實報導:鄒先生說,本來導航顯示從金華到杭州大概兩個小時,杭州南收費口下高速。
  • 富春江集團黨建引領創新發展
    96周年暨總結表彰大會」上,主持人把最美的頒獎詞獻給「優秀富春江人」「活力富春江人」「勇敢富春江人」「堅守富春江人」獲得者。來自集團不同崗位上的200餘名黨員和20多名東洲街道區域內非公企業和各村黨組織負責人參加了這次開放式黨建活動。  這是富春江集團召開的第28個「七一表彰大會」,也是富春江集團創辦至今最引以為豪的一個「傳統」。  是怎樣的力量,能讓企業的黨建會議堅持28年不懈?又是怎樣的情懷,讓企業對黨建工作如此重視?
  • 富春江集團黨建引領創新發展
    96周年暨總結表彰大會」上,主持人把最美的頒獎詞獻給「優秀富春江人」「活力富春江人」「勇敢富春江人」「堅守富春江人」獲得者。來自集團不同崗位上的200餘名黨員和20多名東洲街道區域內非公企業和各村黨組織負責人參加了這次開放式黨建活動。  這是富春江集團召開的第28個「七一表彰大會」,也是富春江集團創辦至今最引以為豪的一個「傳統」。  是怎樣的力量,能讓企業的黨建會議堅持28年不懈?又是怎樣的情懷,讓企業對黨建工作如此重視?
  • 杭州16所學校入選浙江省首批「百年名校」
    杭州16所學校入選浙江省首批「百年名校」www.zjol.com.cn 2007年03月26日 09:17:24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   一百年在歷史長河中只是短暫的一瞬,但對一所學校來說,更意味著豐厚的積澱。
  • 《杭州記憶~富春江》
    多年以來想到富春江觀光。這也是生活在北方的東北人,對江南的一個嚮往,從少兒時就讀《毛主席詩詞》中知道富春江。詩中「莫道昆明池水淺,觀魚勝過富春江。」今日有幸來到富春江畔,一江春水,碧波蕩漾。富春江,浙江省中部河流。為錢塘江建德市梅城鎮下至蕭山區聞家堰段的別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