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中有很多無比唯美的作品,而這些作品可能並不是很出名,其實這樣的作品,那也是最不容錯過,儘管這樣的作品並不是很出名,但同樣很是經典。詩人在創作時,也是營造出了一種高遠的意境,這也正是此類作品,能夠一直流傳下來,並且感動我們的原因。唐詩之所以能夠如此偉大,也正是由於它的豐富性,各自各樣不同類型的題材,那在唐詩中可謂是比比皆是,裡面一些經典的作品,更是膾炙人口。
小編今天要向大家推薦一首比較冷門的詠月詩,那便是劉方平的《月夜》,這首詩其實也是一首難得的佳作,通篇更是營造出了一種高遠的意境,讀來也是朗朗上口,儘管只有短短的四句,一共才二十八個字,但是讀來卻是讓人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這也正此詩,最為令人感動的一個地方。
《月夜》唐代:劉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鬥闌幹南鬥斜。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唐詩中這樣的作品應當說是很多,但是劉方平的這首最獨特的一個地方,便是描寫的極為生動,詩人對於日常生活中的那一份觀察,也是極為細膩。也正是這種細膩的觀察,才能夠寫出如此生的優美詩篇。而從這首詩中,我們也是最能夠感受唐詩的獨特韻味,以及唐詩那一份唯美。說到底唐詩還是以抒情為主,大部分的詩人都只是描寫了一種情緒,從而也使得唐詩無比的優美,也無比的抒情。
第一二句詩人寫得就很優美,也很是生動,「更深月色半人家,北鬥闌幹南鬥斜。 」,夜已經是很深,到了這個時候可是月色開始暗淡了起來,只是把很多人家的庭院都照亮一半,北方那一顆最亮的北鬥星橫在半空中,南鬥星也開始西沉了。這兩句詩可謂是如詩如畫,讀來更是朗朗上口,詩人以一種極為細膩的筆觸,把深夜裡的月色,描寫的出神入化。
第三四句描寫的就更加的生動,也更加的唯美,「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今天夜裡突然感受到了春天的暖流,大概春天是真要到來了,同時還聽到了夜裡的春蟲的叫聲,透過綠紗窗飄進了房間裡,使得人們聽起來更加的感受到春天來了。最後這兩句詩人並沒有在描寫月色,而轉而描寫了春色,這樣的一種描寫,也使得這兩句與前面的兩句遙相呼應,使得這首詩更加的有意境。
劉方平的很多詩作那都是描寫的如詩如畫,而且他的很多作品,那都是有一種深入人心的力量,往往可能只是寥寥數語,便是能夠直擊人心。他的這首《月夜》,也是他最經典的一首作品,同時也唐詩裡描寫月色最唯美的一首作品,通篇美得猶如一幅淡淡的山水畫卷。這也正是此詩最為令人感動的一個地方。
唐詩中很多描寫月色的作品,可能也只是單純地描寫月色,可是劉方平的這首作品就不一樣,他不僅僅描寫了月色,同時也描寫了春天的景致,這樣的一種描寫,也令這首詩更加的唯美,也更加的令人感動,這也正是此詩獨特之處。這麼一首唯美的作品,也最是能夠體現出詩人的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