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狂歡節:何人都可以當國王
極盡奢華的威尼斯狂歡節的傳統始於13世紀。在歷史上,自1798年奧地利進攻威尼斯之後,這個需要佩戴面具的狂歡節被禁止,但在1979年這一節日又捲土重來。在節日期間,觀光客蜂擁而至,這也給快要遺忘傳統的的本地居民一個機會,重新慶祝這一歷史上的節日。如今,威尼斯狂歡節將持續兩周,並在期間舉辦眾多盛裝活動。
節日最早起源於十一世紀,那時的人們會在近兩個月的時間中狂歡不止。到了十八世紀的威尼斯,那時的人們經常在聖馬可廣場舉辦一系列舞會。在著名的Quadri咖啡廳牆上的掛畫上就能看到當時舞會的場景。狂歡節期間大量財富都在賭場中揮霍一空,而不論人們在社會上身處什麼階層,在這一天都可把自己的真實身份隱藏在面具與服飾之下。人們尤其喜歡將自己裝扮成滑稽戲中的丑角,鳥嘴醫生等等。在西方戲劇中常常出現狂歡節的隱喻,卑微的小人物當上了國王,而王公貴族則做回了普通人。這一切的靈感都來源於威尼斯狂歡節的傳統。
如今的狂歡節,給了人們更多理由訂做面具與禮服。城市的角落裡到處是歡快的遊行隊伍,人們也可在聖馬可廣場享受現場音樂表演。節日期間舉辦的露天活動任何人都可以參加。威尼斯狂歡節是圍繞華麗面具展開慶祝的節日。傳統面具諸如莫雷塔,期初是女性進入修道院時必須佩帶的面具,需要用嘴咬住扣子才可佩戴,這樣能讓人保持肅靜。而現在莫雷塔設計的更為妖嬈華麗,側重展現女性神秘的美麗氣息。而男生鍾愛的伏特面具遮蓋全臉,戴上面具的人如同幽靈一般。但是這種面具不影響正常喝水用餐,極為方便。而佩戴鳥嘴醫生曾來源於歷史上傳染病肆虐的歷史。內科醫生為了防止病毒通過空氣傳播,特意設計了這套面具讓人們佩戴。而如今人們佩戴這一面具是為了紀念大瘟疫肆虐的黑暗歷史。
在節日期間,每天都有面具競賽活動。所有參賽者加入狂歡隊伍,在街道展示自己的面具後登上舞臺。不光有為成年人設計的面具,也有為兒童設計的面具。在節日期間可以與各種身著盛裝的人們偶遇。不要忘記拿起相機拍攝人們的盛裝華服,許多攝影師都曾對狂歡節面具進行細緻的拍攝。
走在威尼斯古城街道上,也會和狂歡隊伍不期而遇。遊行的人們身著盛裝,天空中飄滿五彩紙花。隊伍都會經過位於市中心的聖馬可廣場,在那裡您將不會錯過任何遊行。而在節日期間,你也可以把自己裝扮成任何一個角色,而不會引起人們異樣的目光。如果你在節日當天沒有準備任何衣服,可以去威尼斯的商店購買面具與傳統鬥篷。傳統的威尼斯面具是最百搭的化妝飾品。如果你只想做個旁觀者,穿正裝或便服就可以了。
在狂歡節期間,威尼斯也會在設計典雅的別墅中舉辦盛大的化裝舞會。在不同場地舉辦的化裝舞會主題都各不相同,可以為此選擇不同的狂歡節裝扮。當然也有不需要喬裝打扮的聚會。如果您是古典音樂愛好者,在狂歡節期間可以參加復古中世紀音樂會,天才音樂家們將身著中世紀禮服為您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