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沁雪劍士】
沁雪劍士相信,很多國人一聽到日本的傳統音樂(非現代音樂),立即就能辨別出來,並且感覺不舒服,包括沁雪劍士在內。
中國人聽了日本的傳統音樂(非現代音樂)為何難受?主要原因如下所述。
原因一:日本曾經野蠻侵略過中國,一聽日本音樂就會想起日本鬼子,恨
從明朝中後期開始,日本就不斷對我們中國進行騷擾和侵害,幾百年來從沒有中斷過。
近代開始,日本對中國發動了大規模侵華戰爭,屠殺的我國同胞數量不計其數,其罪行罄竹難書,故國人一聽日本音樂就會想起日本鬼子,恨!
更可恨的是,歷來日本政府從來沒有正式承認過自己的侵華戰爭罪行,也沒有正式向中國道過歉,百般抵賴,不思悔改,這點與德國承認納粹罪行的態度完全相反,而且當今的日本政府還與歐美等反華勢力勾結,煽動臺獨等動亂分子,企圖繼續搞亂中國。
日本亡我中國之心不死,過去、現在、將來都會如此,中國人對此要持續警惕,放棄幻想,居安思危,不斷強大自己才是正道!
這種情況下,中國人聽了日本的傳統音樂感到難受也是可以理解的。
原因二:僅從音樂特性的角度來看,日本所推崇的音樂恰恰是中國所嫌棄的哀樂,為何?
我們中國的傳統音樂歷史悠久,中國有五聲、六聲、七聲等多種調式音樂,但是主流音樂是基於宮、商、角、徵、羽(1、2、3、5、6)的五聲調式,常常以宮調為主旋律。
反觀日本的傳統音樂,日本傳統音樂卻以1、3、4、6、7五音為基礎,尤其是特別強調了4和7,4對應的是「變徵」,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清商調,7對應的是「變宮」,強調變宮和清商,這就是日本傳統音樂追求的聲調悲涼、傷感,這恰恰是我們中國人最不願聽到的聲音,日本傳統比較尖銳,中國音樂強調中和。
以日本的著名民歌《櫻花》為例,請看下面的《櫻花》樂譜。
歌曲《櫻花》歌頌鮮花,抒發感情,本來應該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歌詞翻譯過來的意境的確也挺好的,但是日本傳統音樂卻過於突出了「7」和「4」,音樂就顯得乾澀,聽起來不太舒服。
難怪評書大師單田芳老先生會說,日本的音樂聽起來像是「大便乾燥,便秘不通」,呵呵。
當然,中國偶爾也會有聲調悲涼、傷感的音樂,例如歷史上荊軻刺秦王時的「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另外,中國遇到喪事時才會用此音樂。
綜上所述,我們中國所盡力避免的哀樂,卻變成了日本所追求的音樂,中國人聽了日本傳統音樂能不難受嗎?
附:中國悲哀音樂的特性
我們中國遇到喪事或其它不幸的事情,也會用到悲哀的音樂,但是聽完中國的悲哀音樂,人在悲傷過後,最終會讓人內心趨向平和、趨向美好,這點是日本傳統音樂所缺乏的。
作者提示:
本文所述的日本音樂是特指日本的傳統音樂,不是日本的近代音樂,日本的近代音樂借鑑了很多歐美的音樂元素,已經做了很大的改動,有機會我再另作文章專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