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國家文物局第二季度新聞發布會現場
新華網北京5月10日電(王瑩)記者從國家文物局召開的第二季度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5·18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活動將在上海歷史博物館開幕。當天,國家文物局將與百度啟動「用科技傳承文明:AI博物館計劃」,上線全國數字博物館地圖第一期,涵蓋一千多家博物館精確POI點(「Point of Interest」,興趣點)信息,並實現AI技術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上海歷史博物館、蘇州博物館等博物館的初步應用。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在發布會上介紹,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為「超級連接的博物館:新方法、新公眾」。為突出這一主題,加強博物館與社會公眾的溝通,上海主會場當天將舉行「手機中的博物館記憶」活動視頻播放與頒獎活動。記者了解到,今年4月以來,中國博物館協會主辦的「手機中的博物館記憶」活動已徵集到十萬餘部視頻作品。在5月18日的主會場活動中,經評委會評選出的十部視頻將集中展示。「活動徵集適合在手機上播放並發生在博物館具有正能量的人、事、物的視頻短片。誰都可以參與,老百姓用手機拍的只要是博物館的有關內容就可以參加這項活動。」關強告訴記者。
活動當天,國家文物局將與中國移動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未來雙方將在文物監管、管理信息化、文化推廣和公眾服務等多個領域開展合作,配備戰略級合作資源,發揮各自獨特優勢,加快推進「網際網路+中華文明」行動計劃實施,探索新興業務領域發展機遇,推進文物資源開放共享,共同講好中國故事。
對於和百度合作的AI博物館計劃,關強指出,國家文物局與百度去年在烏鎮籤署合作框架,未來雙方將在智慧文博領域發揮各自優勢開展合作,包含智能搜索、智慧地圖、AI展示、AI教育等功能模塊,增強服務博物館與公眾的溝通互動,加深公眾對中華優秀文明成果的了解與認同。
據介紹,2018年初國家文物局和中央電視臺共同策劃推出了《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一季,播出後,社會反響強烈。活動當天,國家文物局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將聯合啟動《如果國寶會說話》全球推廣儀式,播放第一季英文譯製版片段和第二季宣傳片,此後將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多個頻道(1、4、9頻道)以及新媒體(央視網、騰訊網等)陸續播出全季(一二三四季)節目,讓更多文物走入千家萬戶,漂洋過海傳播輝煌燦爛的中華文明。
作為今年的主會場,上海各大博物館有哪些惠民舉措?對此,上海市文物局副局長褚曉波介紹說,上海全市100家博物館在5月18日、19日、20日將向公眾免費開放,特別是上海震旦博物館和中國航海博物館這些平時票價較高的博物館,這三天向市民免費開放。同時,「博物館之夜」活動將組織全市近50家博物館在5月18日夜間開放,為白天緊張忙碌的市民或匆忙觀光的遊客提供獨特的夜間參觀體驗,感受別樣博物館之美。
記者了解到,在當天的主會場活動上,第十五屆(2017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項目單位和全國最具創新力博物館名單將揭曉。「金色名片——改革開放40年文物出入境展覽回顧」圖片展和「美好生活之上海銀器與工匠展」也將同步揭幕。
延展閱讀
國際博物館日由國際博物館協會發起,旨在促進全球博物館事業健康發展,吸引全社會公眾對博物館事業的了解、參與和關注,時間定在每年的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期間,世界各地博物館均會舉行慶祝活動,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157個國家約有3.6萬餘家博物館參與了國際博物館日活動。中國於1983年正式加入國際博協,隨後每年均組織紀念國際博物館日的相關活動。從2009年起,國家文物局開始採用主會場活動的方式開展國際博物館日宣傳活動,現已相繼在重慶、廣州、瀋陽、南寧、濟南、南京、石家莊、呼和浩特、北京舉辦了9屆國際博物館日主會場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