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機口動態人臉驗證系統。中科院重慶研究院供圖
安檢通道動態人臉覆核系統。中科院重慶研究院供圖
人民網重慶2月26日電 近日,中國民航華北地區管理局批覆核准「人工輔助驗證智慧安保系統」在內蒙古呼和浩特白塔機場試運行,意味全國首個僅出示一次證件、全程「刷臉」安檢通關系統獲得民航管理部門認可,正式投用。
「經現場試運行統計,通行效率得到極大提升,降低了機場人力成本。」 中科院重慶研究院智能安全技術中心高級工程師羅代建介紹,該系統將實現旅客僅在安檢驗證時出示一次證件進行身份核驗。成功後,安檢通道的身份覆核、登機口的旅客信息覆核都可以「刷臉」完成。全程無需登機牌、二維碼,現場人臉照片直接成為數位化安檢驗訖標識。
「該系統推動了安檢流程的變革,由人工驗證崗變為人工輔助驗證崗……」中科院重慶研究院智能安全技術中心主任石宇介紹,新流程試點應用得到了民航地區管理局的批覆核准,在全國尚屬首個,將於3月底在白塔機場全面上線。
據了解,該系統是中科院弘光專項「機場安檢智能識別系統」項目的研究成果,由中科院重慶研究院智能安全技術中心、智慧航安公司和呼和浩特白塔機場聯合研發,提供強力支持,民航反恐技術聯合實驗室提供論證評測支持。
「民航安檢人臉識別輔助驗證系統」 自2017年申報成功至2018年8月,已累計示範應用於國內70個機場的618條旅客安檢通道,覆蓋了全國60%以上的重點機場(年旅客吞吐量1000萬人次以上)。
民航反恐技術聯合實驗室相關負責人表示,呼和浩特機場在此次試運行過程中適時修訂安檢工作方案和崗位操作程序,大幅提升了現場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率,同時新模式的試運行還為今後差異化安檢打下了新的試驗基礎。
中科院重慶研究院相關負責人表示,中科院重慶研究院擁有國際領先的智能技術,將圍繞我國民航創新發展的科技需求,積極落實民航局和中科院科研合作戰略要求,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撐和服務,助推民航行業提質增效,構建產學研用高效融合的現代民用航空科研平臺,共同推動科技強國與民航強國建設不斷邁上新臺階。(劉政寧 李力)
(責編:陳易、張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