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娜 實習記者 豐鳳鳴 報導
AAA級、國企背景的永城煤電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永煤集團")債券突然違約,引發市場巨震。目前這一事件的處理有了新的進展。
繼海通證券因涉嫌協助違規發債被調查之後,11月19日晚間,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下稱"商協會")發布公告稱,調查發現興業銀行、光大銀行和中原銀行,以及中誠信、希格瑪會計師事務所等5家機構在永煤債違約事件中存在涉嫌違規行為,商協會將對上述機構啟動自律調查。11月20日,記者諮詢了上述三家銀行,截止發稿均未就該事件進行回應。中原銀行表示"相關事項正在開會研究,暫不接受採訪。"
記者注意到,從11月12日至今,商協會針對永煤債違約事件一連發布了3條公告。發行人、主承銷商、評級機構和會計師事務所等發債產業鏈上的多家金融機構均遭調查,其監管力度之大引發行業關注。有行業人士稱,這一事件的處置或將成為一個標誌性事件。
實際上,債券市場也確實需要一個圓滿的處理結果來緩解緊張情緒。永煤債違約衝擊波讓投資者信心大受打擊,多隻煤企、城投、地方國企債券已遭受殃及出現大跌。監管對該違約事件的處理態度對市場紀律的恢復和強化影響重大。
監管再出手,涉及三家銀行
據中金公司的數據,我國債券市場2014年出現第一支債券違約,2018年以來違約快速增長,目前累計確認違約的債券已有4576億元。有序的違約是合理存在的,這是市場優勝劣汰的表現。但如果是不想償債、故意違約或是發債中存貓膩,就構成了違規違法。
11月10日,河南省大型國企永煤集團旗下債券"20永煤SCP003"毫無徵兆地宣告違約。而在此之前的10月20日,永煤集團剛剛成功發行了10億元"20永煤MTN006"中期票據。彼時中誠信國際出具的信用評級是主體/債項雙AAA級。永煤集團宣布違約的第二天,中誠信國際才將永煤集團的主體信用等級由AAA調降至BB,相關債券評級也一起遭遇"斷崖式"下調。
永煤債違約事件在外界一片質疑聲中不斷發酵,很快引發了監管部門關注。
11月12日,商協會率先對永煤控股等相關機構啟動自律調查。商協會發布公告稱,將對永煤集團及相關中介機構在業務開展過程中是否有效揭示風險並充分披露、是否嚴格履行相關職責啟動自律調查。
很快,11月18日,商協會對海通證券及其相關子公司啟動自律調查。商協會稱,發現海通證券及其相關子公司涉嫌為發行人違規發行債券提供幫助,以及涉嫌操縱市場等違規行為,涉及銀行間債券市場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和交易所市場公司債券。
隨後,海通證券公告回應稱,公司將積極配合自律調查的相關工作,嚴格執行交易商協會《關於進一步加強債務融資工具發行業務規範有關事項的通知》的有關要求,並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11月19日,又5家機構被納入調查名單。商協會公告稱,在對永煤集團開展自律調查和對多家中介機構進行約談過程中,發現興業銀行、光大銀行和中原銀行等主承銷商,以及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有限責任公司、希格瑪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存在涉嫌違反銀行間債券市場自律管理規則的行為。商協會將對相關中介機構啟動自律調查。
據了解,海通證券是"20永煤MTN006"的承銷團成員,興業銀行則是"20永煤MTN006"的主承銷商。"光大銀行和中原銀行是"20永煤SCP003"的主承銷商。發行人、主承銷商、評級機構和會計師事務所等均未倖免,至此監管對永煤債違約事件的債券發行鏈條啟動了全流程自律調查。
交易商協會表示,在調查過程中,若發現相關機構違反自律規則的,交易商協會將予以嚴格自律處分;如相關機構存在涉嫌欺詐發行、虛假信息披露等違法行為的,交易商協會將移交相關部門進一步處理。
記者據交易商協會官方網站統計發現,2020年以來,已有4家銀行因違反銀行間市場自律管理規則遭到處分。其中就包括興業銀行和光大銀行。
具體來看,興業銀行是因"在部分債務融資工具選聘主承銷商的投標過程中,中標承銷費率遠低於市場正常水平,預估承銷費收入遠低於其業務開展平均成本",遭到交易商協會的警告,並被責令整改。光大銀行違規是因為在相關債務融資工具的簿記建檔過程中未妥善保存工作底稿,未就簿記建檔工作建立有效的內部監督制度。交易商協會對光大銀行予以誡勉談話,責令其針對本次事件中暴露出的問題進行全面深入的整改。
就最新公告,11月20日,記者電話聯繫了興業銀行、光大銀行和中原銀行。截至發稿,興業銀行、光大銀行暫無回應,中原銀行表示"相關事項正在開會研究,暫不接受採訪。"
監管加大債券違規查處懲戒力度
資料顯示,商協會是由市場參與者自願組成的,包括銀行間債券市場、同業拆借市場、外匯市場、票據市場和黃金市場在內的銀行間市場的自律組織,其業務主管部門為中國人民銀行。記者注意到,從11月12日至今,商協會針對永煤債違約事件一連發布了3條公告。其重點關注的態度不言而喻。
這或與永煤債違約事件在債券市場引起的"蝴蝶效應"有關。信用債市場大面積取消或推遲發行、信用分層加劇、發行利率上行,永煤集團突如其來的違約一時間對市場造成巨大衝擊。據Wind數據,11月10日至11月19日之間,共有52隻債券取消或推遲發行,涉及規模達398.8億,規模是前9個交易日的5倍多。還有多隻煤企、城投、地方國企債券出現暴跌踩踏現象。
要想化解投資者對國企"逃廢債"擔憂,此次商協會的調查結果和相關處置措施是市場後續關注的重點。有分析師指出,這一事件的處置或將成為一個標誌性事件。穩妥解決債務問題,強化監管、提升發債企業審核資質門檻和信息披露是未來信用債市場良性發展的基礎。
記者注意到,對於債券違約高發,11月18日,商協會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債務融資工具發行業務規範有關事項的通知》。針對債市發行方的這些違規行為和不規範操作,明確提出嚴禁"自融"和加強關聯方認購披露,打擊"結構化發行"等違規行為。
除商協會之外,多個相關部門也在釋放積極信號提振市場信心。11月16日,河南廳局級財經官員回應永煤債違約事件稱,政府要支持企業走出低谷,肯定不存在逃廢債的問題。另一煤炭大省山西省副省長11月18日在談及債券風險問題時表態,"借債還錢,天經地義,這是晉商的基因。在我們的腦海裡從來就沒有閃現過欠債不還的念頭,也決不允許省屬國企負責人有這樣的念頭。"
11月17日,央行行長易綱也發表文章表示,要穩步打破剛性兌付,該誰承擔的風險就由誰承擔,逐步改變部分金融資產風險名義和實際承擔者錯位的情況。
同日,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就"應對債務風險及違約處置"問題回應稱,將加強監管,充分發揮地方的屬地管理優勢,做好區域內企業債券監管工作,防範化解企業債券領域風險。
加大對於債券違約違法違規行為的打擊力度,監管在發聲的同時動作很快。11月20日,對於華晨集團債券違約事件,證監會官網發布信息稱,對華晨集團採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並決定對其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立案調查,對華晨集團有關債券涉及的中介機構進行同步核查,嚴肅查處有關違法違規行為。記者注意到,同一時間,上交所已向招商證券出具監管警示函,指出招商證券在華晨集團"17華汽05債"的受託管理過程中存在違規行為。
證監會官網信息表示,證監會高度重視投資者合法權益保護,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金融委"零容忍"要求,依法嚴厲打擊各類違法違規行為,維護債券市場良好秩序。同時,將繼續維護和發揮好債券市場正常功能,支持各類所有制企業合法合規通過債券市場融資發展。
本文由新華融媒·看財經原創出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