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如果大家有關注一些最近很流行的曬桌面文章的話,應該經常能看到一款產品——明基的ScreenBar系列屏幕掛燈。
U1S1,笨Q確實可謂是從0開始開創了「屏幕掛燈」這個產品類別,通過「非對稱光路」這個方案解決了不少用戶關於桌面照明的相關需求。現在這款產品已經在原先ScreenBar初代的基礎上,推出了帶獨立控制器的明基ScreenBar Plus,筆者最近入手了這款,這次跟大家分享一下使用體驗。
作為市場上第一個做屏幕掛燈的品牌,明基目前的解決方案還是最成熟的,基本上還真的找不到完全的替代品(話說我挺期待某正在169rmb眾籌中的掛燈的)。
這款燈的包裝倒還是一貫的老派風格,只能說笨Q果然還是臺灣老廠,包裝配色實在是有點配不上炫酷的產品。
打開包裝可以看到這款產品的全部配件——掛燈本體、重力樞軸夾和一個帶USB供電線的控制臺。嗯,其實就這三樣東西,非常的簡單。
燈管本身做工還是非常不錯的,鋁合金材質,磨砂處理,相當的有質感。ScreenBar Plus和前代產品一樣,5v-5w的供電,最普通的充電寶都帶的動,要是斷電了還能當個應急燈。
燈管內部的設計還是非常有趣的,或者說有點兒黑科技。90顆冷暖燈珠組合,15 檔明暗級別, 8 檔不同色溫檔位,從最低的 2700K 一直到 6500K 都可以覆蓋,適用範圍非常廣。亮度方面我手裡沒有專業的流明計,大家可以去看一看專業大佬的評測,反正這個亮度也是相當棒的。
此外,這個燈管本身的設計也讓這款掛燈的光並不是直接照射下來的,嗯,關於這個黑科技後面再說。
然後就是這款燈的另一大黑科技——重力樞紐夾了。
這玩意兒著實是個黑科技,在到手之前我還很好奇,這貨是怎麼固定在不同的屏幕上的,到手一看——哦!原來如此!
這款重力樞紐夾光這麼看好像很平常,似乎就是帶了防滑墊的配重模塊。但是——
把燈管搞上去,然後輕輕往屏幕上這麼一掛——嘿!成了!而且它還相當的穩!
同時,這個配重塊和燈管支架之間的彈簧設計,也可以這個重力夾可以適配大部分的屏幕。反正官方宣稱1cm-4cm的屏幕問題都是可以兼容的。
此外,這個重力樞紐夾的另外一面有個小的夾子,也算比較黑科技,至少我這款邊框1cm的顯示器是完全沒有被遮擋任何內容的。
然後接下來這個但單獨的調節器是Plus和初代的最大區別了:
初代直接把控制器集成在了燈管上,Plus這一代則選擇了將控制器獨立出來。這個可以說有利有弊吧,利在操控肯定比原來更方便了,弊呢則是相較於以前完全不佔桌面空間,現在控制器得佔空間了。
旋鈕上集承了光線感應器,支持自動調節亮度色溫,比較黑科技。此外,這個控制器得旋鈕阻尼感還是比較不錯的,操作邏輯也比較簡單:
旋轉旋鈕:調整亮度 / 色溫
按下旋鈕:開關電源
左按鍵:自動調光
右按鍵:亮度 / 色溫調整切換
通過上面這個GIF也可以看到這款燈的色溫調節功能。
總結一下關於這款燈的黑科技,大概也就是這貨為啥能賣到四位數的原因。
其一是重力樞紐夾的創新設計,完全利用重力來穩定掛燈,基本上可以說完美適配99%的顯示器,不遮擋內容,不要改動顯示器。
其二是自適應光照系統,利用了光線傳感器和相應的算法來保證亮度始終如一,提升用戶的照明體驗。
其三即非對稱光路,我個人覺得這是screenbar系列能賣四位數得核心原因。
這個產品的光線控制範圍實在是太棒了!利用一塊燈管內的鏡面反射設計,做到了沒有屏幕反光的同時,還有大範圍的照明面積都很吸引人,可以說是相當精準的光線控制,這個也是目前市面上其他牌子的屏幕掛燈都做不好的一點。
在實際體驗上,這款燈得效果真的是很棒!
可以看到,在掛燈打開時,屏幕上沒有任何來自於ScreenBar Plus的反光。
而在桌面上的鍵盤則被照的很亮,這張鍵盤的照片是我沒有用任何補光設備,單開了ScreenBar Plus作為主光源拍攝的,相機ISO也就160,這一點也說明了這款屏幕掛燈亮度足夠。
作為一個資深的垃圾佬,當然也少不了給各種小物件拍個照啥的:
單看上面這幾張照片,可以發現這款明基ScreenBar Plus在很多場合甚至都可以當做專門的LED補光燈來使用了。
總結
總的來說呢,這款明基ScreenBar Plus屏幕掛燈能夠成「網紅款」,還是非常有實力的,不論是材質做工,還是燈光控制範圍,或者是操控方式都是讓我可以給個體驗良好的評價的。最重要的是這款產品對於空間的利用效率著實是非常好,對於常年伏案工作的用戶來說,不僅非常方便,而且充分的解決了光照而問題,可以說能單獨開闢出「屏幕掛燈」這個產品類別,明基ScreenBar Plus某種程度上也算是物超所值了,哈哈!
最後總結一下產品優缺點吧:
產品優點:(1)做工優質,質感好,顏值高;(2)非對稱光路黑科技,屏幕不反光,工作區域照明集中;(3)燈光質量好,可自適應調節;(4)佔用空間小,空間利用率高。
產品劣勢:(1)貴;(2)真是貴;(3)還是**的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