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蘇州科技城的小茅山佔地面積小,也不高,像個小山丘。山中林木青翠欲滴,四季花草品類繁多,禽鳥歌舞增色添趣,春夏秋冬各有主打,步移景異時空變幻,是我經常「偷得浮生半日閒」的去處。
喜歡小茅山成片的樟樹林、銀杏樹林,山頂桃樹、山腳梅樹櫻花樹,成排或零星栽種的桂花樹、海棠樹、石榴樹、夾竹桃、石楠及木槿等。山南有茶室古韻絲竹聲聲;山北有亭閣澗溪瀑布淺池。貼山河道建蜿蜒曲廊,倚欄觀魚、讀詩都是將世事之紛擾喧囂回歸寧靜平和的不二法寶。
不過此刻的我,棄茶忘詩,只做一個真閒人。借小茅山一角山水,那東北麓倚山築建的小院是我醉心的桃花源。除了偶爾的幾個匆匆過客,雖然城市的繁華近在咫尺,我如置身深山別院,獨享清幽曠寂之靜美。
你我皆凡人,難免有煩惱,難免有落寞空虛。找一方安寧之所,既能短暫避世,還可以療傷蓄銳,一舉多得。就算是一棵堅強的小草,如果遭受狂風暴雨的肆虐,亦或熾熱太陽的灼燒,便也會有短暫的萎靡,也需要在陽光雨露的滋潤下才能重新煥發青春。作為人類的我們幸運地生逢盛世,但是依然不可避免地會受到客觀與主觀,或者說外在與內在多因素的影響,身心狀態時有好壞起伏。
一般而言,如果只是輕微的身體感覺倦怠乏力,情緒低落有所波動,那麼,可能只需要好好睡一覺,或者看個詼諧有趣的電視劇放鬆放鬆,一切也就恢復正常了。但是有的時候,特別是來自精神層面的,譬如工作生活承受的壓力疊加遭受挫折和發展瓶頸時,人就會變得無助、沮喪、迷茫,對工作生活失去往日熱情,對理想夢想喪失信心。那時候,無論是走在城市的街道,還是在寫字樓辦公室,或者田園鄉村,儘管表面上還是會以種種自欺欺人的虛偽方式遮掩自己的空虛與頹廢,實際上內心的自己早已卑微地耷拉著腦袋一副無精打採的熊樣了。程度嚴重者,甚至有厭世端倪時,需要及時得到親朋好友或同事領導的疏導,否則長此以往容易形成抑鬱,對工作不利,對家庭不利,對自己的身心健康更是不利。
為了截斷這種負面情緒的蔓延與滋長,可以選擇給自己放個假,讓身心短暫出逃。也可以在屏蔽了現實世界的僻靜或陌生的地方沉思也好、發呆也罷,從而撿回安全感和人身的價值與意義,讓黯然神傷的心靈重新灑滿陽光。
有句話,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人在某個時候出現情緒低谷,對很多曾經喜歡的事物,如歌、如劇、如美食都提不起興趣也是在所難免。當理性無法說服自己重新振作精神,那麼就不要刻意較勁,適度放任自己擁抱庸俗吧,何嘗不是一次智慧的實踐。
小時候夢裡都甜甜嚮往的城市越來越繁華,熱熱鬧鬧的商業像滿山開遍的杜鵑花熱烈奔放,以致曾經冷清的園林也跟風經營開了「鬧猛」的茶室。但問,哪裡尋一處安寧?於我而言,小茅山就是一處淨土,還比較少人關注與光顧。亦或,不用多久,這裡也將成為,人滿為患的「鬧猛」場所,嗚呼哀哉!
我珍惜每次來小茅山的時光,常常把自己定位成主人,以完全放鬆的狀態對話山水樓閣花草樹木。
或走或坐,我就是一幅山水畫中的一個人物。把崇高理想放下,把名利權貴收起,只帶著一點點微妙的小心思,以及現代人眼中返璞歸真的那種憨,用莫名其妙的喜悅打發人生苦短的寶貴時間。
何謂值得?何謂浪費?只求一份心靈的安寧,只願一次生命的無悔,足矣!
我從小茅山東面一座與路面平齊的梁式板橋迎著「春暉」入院。雙開門,左右有牆廊,正面是院子。院子不甚大,除中間兀然立石,其餘石塊錯落砌築,使院子形成高低三層,豐富了院子的層次感。院中綠植,唯石榴開著橙色和白色花朵。院中有隔牆,開門洞,實質將院子分割為前後兩部分,增加了院子的縱深和幽邃感。
沿右牆廊直達三開間歇山頂四壁帶窗,四周有圍廊的仿古水榭。水榭北面建有帶石欄親水平臺。沿左牆廊和通廊移步換景,朝西仰望山坡林木蔥蔥鬱鬱,向東俯視一泓池水綠波蕩漾。廊盡進入臨水單簷四角攢尖方亭,砌有帶靠矮欄,可以坐坐歇歇。此處最適宜觀水戲魚,曾見小朋友在此給魚兒餵食,煞是歡喜。
看一池綠水平靜如鏡,偶爾有穿條魚將頭冒出水面,是為了狠狠的呼吸一口新鮮空氣嗎?那時就會在水面畫幾道柔柔圓圓的漣漪。幾乎是瞬間,漣漪便消散得無影無蹤了。隨後又有魚露出水面,又有了新的漣漪,如此反反覆覆。所以猛一看很平靜的水面,仔細觀察,其實小動作也不少,許多的變化都是在悄悄的不知不覺中進行著。一如我們的人生軌道,總是在不知不覺,亦或不經意間,早已人事皆非。只不過我們很可能未償感知,或為人之幸,或為人之悲。歲月的力量,世事的力量,「潤物細無聲」,誰都逃不脫往事如煙往日如風的結果。
池岸上有幾棵茂盛的夾竹桃開滿了紅色和白色的花朵。真的很佩服園藝師的高超水平,硬是在一棵樹上培植出兩種顏色的花朵,營造了更加生動燦爛的美。池邊高矮參差的石塊間,種植了開著金黃色花朵的黃菖蒲,而再力花的紫白相間的花還沒有開放,只是和蘆葦一般,以嫩綠的姿態搖曳呈現。
池中養有幾簇睡蓮,或大或小的圓圓的蓮葉平整地鋪展在水面。朵朵白蓮潔白如玉,幾朵紅蓮璀璨嬌豔,共同點綴著一泓綠水。儘管不是滿池蓮花,還是讓我想起了楊萬裡的《紅白蓮》:「紅白蓮花開共塘,兩般顏色一般香。恰似漢殿三千女,半是濃妝半淡妝。」
我凝視著那朵最豔的紅色蓮花。它的最外面的花瓣如白玉蘭,依次是如粉紅桃花,如特別純粹的紅色山茶花,一層比一層嬌豔璀璨,最後是黃燦燦的花心,豔而不媚,端莊祥和,使人喜愛之餘,油然而生敬重之心。誠如宋代周敦頤的《愛蓮說》之言:「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再看《諸經要解》說:「故十方諸佛,同生於淤泥之濁,三身證覺,俱坐於蓮臺之上」。可見,蓮花表示由煩惱而至清淨。說明它生於淤泥,綻開於水面,出淤泥而不染的深層內涵。於是也就不奇怪蓮花在佛教被尊為「聖物」。佛教的蓮花象徵:寧靜、愉悅、超脫和微笑。而我眼前的這朵蓮花,何嘗不是寧靜、愉悅、超脫和微笑的存在?
我看蓮花笑而不語,蓮花看我清香馥鬱。心中開始有蓮花綻放,祈願人生如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