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中山休閒農業區:看臺灣休閒農業的成功之道

2021-02-17 花海論壇I聯盟

中山休閒農業區面積806公頃,以種植茶樹和文旦柚為主,園區由17家有機農場共同組成,以「柚香」、「茶香」為基調,發展出各家不同的特色:賞柚花、喝柚花茶、柚子入菜、採茶、制茶、茶月餅DIY、黃金蛋DIY、生態導覽等等。

這裡是臺灣最早的休閒農業區之一,連續3屆全臺休閒農業評比第一名,每年都有大量的考察團前來「取經」,其中就包括大陸考察團。

臺灣農業值得學習的地方有哪些?

農業6級化

在臺灣,從政府部門到農戶,所謂「農業6級化」的概念已成為共識。即生產+加工+行銷應該是1+2+3的關係,產業鏈應該儘量向後延伸,從注重農產品的生產和品質,提升到注重農產品的加工環節,再利用營銷環節最大限度提升價值,最終使農民利益最大化。

一級是各地特色的農產品;二級是將產品深度加工,然後包裝和行銷後變成伴手禮;三級則是搭配深度體驗、互動、住宿等活動。「其實應該是一乘二乘三,而不是加法,因為這些要素只要有一個是零,就不會有效果。」

以中山休閒農業區盛產的柚子為例,他們不僅已經開發出以柚子為原材料的精油、香皂、木雕等產品,更把柚子樹提前「賣」了出去:讓前來遊玩的城市人以每棵樹7500元臺幣的價格「認領」。

這樣一來,農民和城裡人之間建立了一種固定的聯繫。在開花的季節,農民會邀請樹的主人前來賞花;遇到颱風時,主人會主動詢問果樹的受災情況;收穫的季節,遊客會在採摘的過程中體會豐收的快樂,也可以自己動手用果實做點香皂、洗髮水或精油帶回去享用。

農場最大的產值是農民的水平

作為連續數屆當選農會執行長的林文龍,在園區也經營著自己的農場——東風有機農場,他目前每年收入可達到1000萬新臺幣,這在行業中只算是中等水平,15年前他從父親手中接過來這片林地時,每年的產值也只有60萬新臺幣。

林文龍說:「農場最大的產值是農民的水平」。這裡每個農場,都由農民親自做導遊,他們的工作就是向城市遊客「講農村的事」,一棵樹、一株草、一片葉子、一隻飛蟲都有故事可講。比如,院子裡的一棵老樸樹,林文龍就可以從產地、科屬、習性講到他們當地的婚嫁風俗:因為樸樹的木質很硬,在以前都用它作案板,是婚俗中女方不可缺少的嫁妝,一塊板可以用一輩子,自己家用的還是母親嫁人時的。再比如,「東風農場」之所以叫「東風」,是因為颱風總是從東面過來,而當地都種竹林來擋風……

農場最大的產值是農民的水平。從生產到加工,遊客都深度參與進來,這構成行銷的重要環節,也是農民增收的法寶。

農民才是休閒農業的主體

林文龍還根據自己的經驗總結出了「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的本質不同在於,鄉村旅遊主要靠景點設計,只提供景觀,在此過程中農民只是配角。而休閒農業,農民直接與遊客互動,導覽、解說也由農民完成,因為農業文化、農業生產只有農民最了解,所以農民依然是主體。

最初,當遊客來到鄉村,一下難以適應的就是「好山好水好無聊」。這時擁有人情味的文化和故事就顯得尤為重要。

「家是一咧好所在」,中山休閒農業區的家庭農場超過20家,每家農場的宣傳牌標上都印著這樣一句話。林文龍說,鄉村休閒,就是讓來自城市的遊客能有一種回歸鄉野、找到「家」的感覺。

東風農場盛產柚子,柚子本是中秋前後產出的水果,集中上市,行銷不當就要價低傷農。一個「柚見幸福」的創意完美解決了這一問題。他們做了一個卡通化的柚子形象「小柚」,從小柚的成長故事推出柚子的整棵認養計劃,鼓勵市民周末來農場照看柚子樹。同時推出柚子料理、柚花精油SPA、柚花茶飲等各種富有特色的活動和產品。

做戶外活動也是豐富鄉村旅遊內容的好方式。比如臺灣有的少數民族做飯是用石頭燒熱了之後,丟進草裡面,把食物蒸熟。他們就邀請遊客一起來生火做飯,十分有趣。

宜蘭縣境內有14個區域在做休閒農業,各自有不同的特色,這不是因為誰複製了誰的成功經驗,而是因為向腳下的土地學習,傳承了當地文化。「成功經驗是不能複製的。農業最大的產值是農民的素質和水平,唯有內涵、文化不怕複製,不怕競爭。

苗慄的飛牛牧場將牛做到了極致

增加現有資源的價值

林文龍本是印刷專業畢業的中專生,因為「想親近大自然土地」,20年前返鄉接手老父親的柚子園,開始打造有機的田園生活,減少土地負擔。超過10年不灑農藥、不施化肥的堅持,東風成功轉型為有機農場,恢復了原始樣貌。

林文龍說:「農村的原生態、農民的生活和耕作才是休閒農業的根本,做好休閒農場,就是要增加現有資源的價值,而不是改變已有的東西。」

因為使用自然農法,經過自然淘汰,柚子園的柚樹變少了,但是,存活下來的都變強壯了,鳳頭倉鷹、黑枕藍鶲、領角鴞等各種鳥類,甚至稀有的八色鳥也回來了,農場被鳥語花香包圍,變化多端的自然生態令人流連忘返,來的遊客越來越多。

而在自然淘汰掉的柚樹位置,林文龍種上了芳香植物,加工各種美容護膚品,並給遊客提供植物精油提煉DIY活動。「由於保持了純天然的品質,遊客購買加工產品帶來的增值空間,比種柚樹要大很多。

農民不是弱勢群體

林文龍說:「城鄉之間的差距和割裂在這個互動的過程中被彌合,農民的自尊心得以重建。農民不再是社會中弱勢群體,而成為高收入的服務業者,他們是農業文化的傳承者和傳播者,只要把我們的農業文化融入農場經營,就不怕競爭,也不怕被模仿。」

中山休閒農業區17家農戶採取抱團模式,成立中山休閒農業區發展協會,集體選舉出總幹事、理事、組長等職, 「臺灣農民很多年沒上過街了,農會在其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中山休閒農業區發展協會總幹事林文龍說。

在臺灣的農村,99%的農戶加入了農會組織。農會機構完善,自治性很強,不受政府限制,是完全獨立的農民合作組織,有完善的民主體制運行,主要任務是提高農民的素質和技能的增強,保護農民的權益和提高農民的政治地位。

同時農會還幫助農民解決資金問題,因此而兼有金融機構的性質。在臺灣,農會就是農民最可靠的組織,也是政府與農民之間溝通的橋梁。

每年農會會對農民進行多次培訓,大多數情況下由農民自己提出需求,農會再向政府農業部門——農委提出申請,最後由農委派專家進行授課。

農民素質強、農業強不是個人的成功,而是整個政府、民間通力合作達到的良好局面。臺灣的精緻農業、文創農業等,是我們耳熟能詳的詞,我們要學習其創意、模式,更要學其思想精髓。如何讓農民有尊嚴地賺錢,有理想地留在土地上,或許應該是我們探尋一切模式的重點。

推薦閱讀:

30年前的田園生活,這完全是休閒農業所要找的情懷呀

觀光茶園怎麼營造茶文化生態景觀?盤點觀光茶園的設計要點

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那麼無地的農民該怎麼辦?

利用好這些「鄉村小資源」,能創造大價值!

農業界中的迪士尼來了:義大利新零售的鼻祖又出「開山之作」

快被玩壞的民宿:拿什麼拯救難以為繼的情懷?

休閒農業:宏圖還沒實現,資金鍊就快斷了,如何避免這類困境?

休閒農莊:網絡是個好東西,怎樣利用它做營銷你知道嗎?

烏鎮——從破爛小鎮到中國名片,他的運營心得只有兩個字!

民宿生意經:「越貴越火」,浙江鄉村旅遊是如何做到的!?

是個風口,也是大坑!特色小鎮的5種「死法」,怎麼才能做到「不死」?

案例| 農業+旅遊,世界級的農業特色小鎮怎麼打造?

鄉村旅遊開發:用這五點抓住遊人的心!

中國花海聯盟交流群:

中國花海聯盟一群

中國花海聯盟二群

中國花海聯盟三群

中國花海聯盟四群

中國花海聯盟五群

中國花海聯盟六群

中國花海聯盟七群

中國花海聯盟八群

中國花海聯盟九群

長按上圖,

識別圖中二維碼,

馬上關注「花海論壇I聯盟」微信公眾號!

往期精彩請點擊下方「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臺灣品牌農業推廣協會調研參訪新竹和平部落休閒農業區(田園綜合體)
    點擊↑關注「張玉成理事長」臺灣品牌農業推廣協會綠色農業旅遊規劃設計輔導運營管理團隊在理事長張玉成的帶領下由和平部落休閒農業區
  • 臺灣休閒農業遭遇瓶頸
    休閒農業區遍地開花   從上世紀90年代起,臺當局已著手推動農村從傳統的農業生產向休閒農業轉型,以生產、生活、生態「三生」重塑農村。1992年底,臺灣農業主管部門出臺「休閒農業區設置管理辦法」,定義休閒農業為利用田園景觀、自然生態及環境資源、農業經濟活動、農村文化及農家生活提供休閒和增進人們對農業及農村體驗的農業經營。
  • 5名臺灣專家給廣西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專題培訓班授課
    摘要:4月20日至27日,廣西赴臺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專題培訓班完成了為期8天的培訓學習,圓滿結束。在臺培訓學習期間,邀請了5名臺灣相關學者、業主就臺灣休閒農業的發展經驗作專題授課。  在臺培訓學習期間,邀請了相關學者、業主就臺灣休閒農業的發展經驗作專題授課,其中:中山休閒農業區發展協會總幹事林文龍給學員講述了該休閒農業區發展歷程,重點分享了協會模式;三富休閒農場場長徐文良分享了「生產、生活、生態」的有機生態發展理念,特別介紹了利用生態鏈理念開發滅蚊的創新技術;臺灣「美麗鄉村」發展協會常務理事、臺灣農業推廣學會理事長、臺灣大學教授邱湧忠博士給培訓班學員做了
  • 休閒農業看臺灣,「十招」制勝,你學會幾招?
    國內的旅遊主管部門、旅遊開發商也都紛紛到臺灣考察鄉村旅遊、生態農業休閒旅遊。臺灣休閒農業很好的迎合了現代都市人對鄉村田園生活的嚮往和休閒放鬆的需要。下面我們就來看看臺灣休閒農業成功的秘籍是什麼?在休閒農業領域,同樣如此,而臺灣休閒農業在這方面做的就較為成功。臺灣休閒農莊主題鮮明、個性突出。這些主題包括水果採摘、竹、香草、茶葉、名花異草觀賞、昆蟲收藏、奶羊、奶牛、螃蟹、鱷魚、鴕鳥等體驗,創新不斷,使遊客始終充滿新奇感。
  • 分析:臺灣休閒農業供大於求 退出機制從未啟動
    中新網1月7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灣第一家休閒農業區成立近20年,目前全臺總數達91處,2019年可能破百。臺灣「農委會」制訂每兩年一次的評鑑退出機制,但從未啟動。有專家觀察到,休閒農業區最多的宜蘭縣產值已出現下滑,指出市場越來越飽和,質量上更應該嚴格把關。
  • 臺灣休閒觀光農業考察報告
    到了80年代後期,政府又著力推行「農業+旅遊業」性質的休閒農業。1990年臺灣農委會設立了《發展休閒農業計劃》,從技術、經費、宣傳等方面加大了對休閒農業支持力度。1992年臺灣農委會頒發了《休閒農業區設置管理辦法》,制定了休閒農業區的基本條件,對休閒農業區和休閒農場進行重新界定,並編印指導教材,成立相關團體,此後,臺灣休閒農業開始蓬勃發展。
  • 臺灣休閒農業開發經驗分享
    很多農莊一看名字,就知道農莊的特色,如以香草為主的「燻之園」,以奶牛為主的「飛牛牧場」,以蘭花為主的「賓朗蝴蝶蘭觀光農園」等,「花開了農場」則栽植了大量珍貴的樹木與奇花異草。宜蘭縣也形成了梗坊休閒農業區、北關休閒農業區等區域化的鄉村旅遊目的地,達到一定的產業規模,具有區域特色;區域內部各個休閒農業經營單位,在資源、客源市場形成了相互帶動、相互補充的良好局面。
  • 讓人樂不思蜀的「情境消費」——臺灣休閒農業面面觀
    為此,1990年,臺灣「農委會」在《改善農業結構提高農民所得方案》中設立了《發展休閒農業計劃》,從技術、經費、宣傳等方面加大了對休閒農業支持的力度。1992年,「農委會」頒發了《休閒農業區設置管理辦法》,制訂了休閒農業區的一些基本條件。
  • 走進臺灣,深度體驗特色休閒農業與民宿
    臺灣遊學第二季,我們安排了11個臺灣優秀農場、民宿考察。屆時將有眾多臺灣優秀的農業人為你解惑,與你面對面交流農場運營的經驗和問題解決。看我們所需,學我們所缺。2004年11月,榮獲農委會委託臺灣休閒農業協會評鑑,優級休閒農業標章。走馬瀨農場佔地120公頃,足足有四個臺北大安森林公園大,由臺南市農會於國民77年開發經營,是全國第一個休閒農業主題遊樂園。
  • 臺灣休閒農業成功的轉變,你可知 ?
    臺灣休閒農業起源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前後,經過30多年發展,目前已經走紅國際市場。臺灣上規模的休閒農場有3000多家,每年有大約5000萬人次的旅客量,推動著臺灣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轉型。臺灣有相當一部分休閒農業已經實現了企業化,實現了觀光、住宿、餐飲和娛樂的綜合。
  • 臺灣休閒農業的20個法則
    很多農莊一看名字,就知道農莊的特色,如以香草為主的「燻之園」,以奶牛為主的「飛牛牧場」,以蘭花為主的「賓朗蝴蝶蘭觀光農園」,「花開了農場」則栽植了大量珍貴的樹林與奇花異草。 宜蘭縣也形成了梗坊休閒農業區、北關休閒農業區等區域化的鄉村旅遊目的地,達到一定的產業規模,具有區域特色;區域內部各個休閒農業經營單位,在資源、客源市場形成了相互帶動、相互補充的良好局面。事實證明,休閒農業必須有一定的規模才能形成景觀效應和產業集聚效應,才能由點成線、成片,為城市旅遊者提供一日、兩日乃至多日的旅遊產品組合,從而提高經濟效益。
  • 臺灣花露休閒農場 | 體會什麼叫花文化的極致
    已帶領近500位優秀田園綜合體領域企業家、高管學習臺灣最專業、最深度、最情感第十八次臺灣文創+田園綜合體產業運營考察之旅我們一起六天五夜深度交流臺灣田園綜合體、美麗鄉村、休閒農場的1、2、3產業運營+品牌文創之道
  • 臺灣休閒農業遊學之旅--
    臺灣休閒農業起源於上世紀70年代前後,經過30多年發展,目前已經走紅國際市場。
  • 高效經營|一次搞掂臺灣休閒農業
    考察飛牛牧場、臺一農場、新光兆豐休閒農場等臺灣最具特色的休閒農場之餘,還可以暢享登頂101覽盡臺灣夜色並以天幕為被迷睡於天台、在太平洋海岸線放空騎行不眠不休、星空下散步農場與一隻瓢蟲成為好友、深居土著民宿體驗最原汁原味的臺灣……來吧!讓我們相約十月!圓夢臺灣,開啟一段超越想像的環島之旅!
  • 臺灣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20個秘訣
    很多農莊一看名字,就知道農莊的特色,如以香草為主的"薰之園",以奶牛為主的"飛牛牧場",以蘭花為主的"賓朗蝴蝶蘭觀光農園","花開了農場"則栽植了大量珍貴的樹林與奇花異草。 03 例如頭城農場的傳統項目葉拓T恤,不斷有新的圖案推出,時常有新意,固定的客源可以不斷反覆前來消費。
  • 看臺灣五大典型農場,探尋臺灣休閒農業的發展秘訣
    看臺灣五大典型農場,探尋臺灣休閒農業的發展秘訣轉載自談談鄉村振興
  • 臺灣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吸金的20個套路
    很多農莊一看名字,就知道農莊的特色,如以香草為主的"薰之園",以奶牛為主的"飛牛牧場",以蘭花為主的"賓朗蝴蝶蘭觀光農園","花開了農場"則栽植了大量珍貴的樹林與奇花異草。宜蘭縣也形成了梗坊休閒農業區、北關休閒農業區等區域化的鄉村旅遊目的地,達到一定的產業規模,具有區域特色;區域內部各個休閒農業經營單位,在資源、客源市場形成了相互帶動、相互補充的良好局面。事實證明,休閒農業必須有一定的規模才能形成景觀效應和產業集聚效應,才能由點成線、成片,為城市旅遊者提供一日、兩日乃至多日的旅遊產品組合,從而提高經濟效益。
  • 臺灣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為何處於領跑地位?
    國內的旅遊主管部門、旅遊開發商也都紛紛到臺灣考察鄉村旅遊、生態農業休閒旅遊。臺灣休閒農莊主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都特別熱愛鄉村田園生活,建設休閒農業、生態休閒農莊的初衷,有的甚至是為了圓兒時的一個夢想。從政府到開發商,他們不追求短時間的暴利,而是從一開始就非常注意生態環境的保護,這正是我們需要學習的地方。
  • 學學臺灣休閒農業這「十招」!
    休閒農業也很火!如何搞好房車露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筆者建議大家一定要學習借鑑下臺灣休閒農業的成功經驗。休閒農業作為一種新型農業生產經營形態,能充分開發利用農村資源,調整和優化農業結構,延長農業產業鏈,是新常態下農村經濟增長的潛力所在。
  • 生產•生態•生活———「三生」一體的臺灣休閒農業園區規劃與建設
    為加強休閒農業區的管理, 臺灣農業主管部門於1994  年12 月31 日公布實施休閒農業區設置管理辦法, 並設定了「休閒農業標章」。2.3 休閒農業提升時期( 1995 年以後) 臺灣的休閒農業雖然發展迅速, 但很快遇上了發展「瓶頸」, 最重要的是法令規章無法配合發展的需要, 其次是大眾對休閒農業的認識不足, 以及理念共識尚未完全建立, 使得休閒農業計劃難於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