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社60周年社慶酒會11日在澳門旅遊塔舉行。澳門各界人士100多位嘉賓出席酒會,共同慶祝中新社甲子生辰。中新社發 洪少葵 攝
中新社澳門10月11日電 中國新聞社60周年社慶酒會11日在澳門旅遊塔舉行。澳門各界人士100多位嘉賓出席酒會,共同慶祝中新社甲子生辰。
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崔世安,全國政協副主席何厚鏵,國務院僑辦副主任何亞非,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聯絡辦副主任李本均,外交部駐澳門特派員公署特派員胡正躍,解放軍駐澳門部隊參謀長朱安平,澳門特區政府社會文化司司長張裕,澳門特區政府行政長官辦公室主任譚俊榮,澳門特區政府新聞局局長陳致平和中國新聞社社長劉北憲、總編輯章新新擔任慶典酒會的主禮嘉賓。澳門特區立法會副主席賀一誠,《澳門日報》社長李鵬翥、總編輯陸波,中國新聞社香港分社社長張渝等嘉賓出席酒會。中國新聞社澳門分社社長龍土有主持酒會。
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崔世安、全國政協副主席何厚鏵分別題詞祝賀中國新聞社成立60周年。崔世安的題詞是,「傳播華語新聞,凝聚華人力量,弘揚華夏文化」。何厚鏵的題詞是,「翔實史篇」。
國務院僑辦副主任何亞非在酒會上作致辭。何亞非說,多年來,中新社始終密切關注澳門的發展和變化,生動地向世界講述了「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成功實踐。中新社是一家以「善講中國故事」見長的媒體,60年來堅持以「國際視角」加「中國立場」的報導原則,堅持「短、平、快、活」的新聞文風,堅持真實、客觀、及時的專業操守,形成了獨特的「中新風格」。
何亞非強調,作為僑務外宣工作的主要力量,中國新聞社的建設發展離不開廣大僑胞和港澳臺同胞的大力支持。衷心希望澳門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人士以及中央駐澳機構繼續關心、愛護和支持中新社的發展,為擴大中國的國際輿論話語權、提升軟實力作出新的貢獻。
澳門特區政府新聞局局長陳致平在致辭時表示,中新社與澳門有著深厚的淵源,持續關注澳門的發展,專業而客觀地報導了特區成長過程中政府與居民攜手走過的道路,得到了特區政府和澳門居民的肯定與尊重。
陳致平表示,中新社是澳門媒體最信賴的供稿媒體之一,其報導也讓國內外眾多的讀者分享了澳門特區建設的歷程幷了解澳門最新動向。相信,未來雙方會繼續攜手合作。
中國新聞社是中國以對外報導為主要新聞業務的重要通訊社,是以港澳臺同胞、海外華僑華人和與之有聯繫的外國人為主要服務對象的國際性通訊社。1952年,在廖承志等先賢的親切關懷和推動下,由中國新聞界和僑界知名人士發起,中國新聞社正式創立。它以非官方的新聞傳播方式,向當時全球近百家海外華文報紙報導新中國的消息,開啟了新中國向海外同胞和外國友人傳遞「中國聲音」的新時代。
中國新聞社社長劉北憲在致辭時介紹說,在剛剛過去的9月,中新社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集會紀念了中國新聞社成立60周年。溫家寶、李長春、李克強等國家領導人,分別通過題詞、賀信等方式對中新社成立60周年表示祝賀,劉雲山出席紀念大會幷高度評價了中國新聞社60年來取得的成績。
劉北憲說,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在廖承志先生的直接指導下,中新社就致力於拓展港澳業務。中新社不僅通過澳門傳播和放大「中國聲音」,而且見證和記錄了澳門的滄桑變化。澳門回歸祖國以來,中新社全面報導了「一國兩制」在澳門的實踐、特區政府依法施政所取得的成績、澳門與內地唇齒相依的密切關係,客觀記錄了澳門的發展進步。
目前,中國新聞社擁有48個境內外分社和記者站,員工隊伍2000餘人,建立了24小時不間斷的信息發布系統,擁有文字、圖片、特稿、網絡、期刊、供版、視頻七大主幹新聞產品體系,形成了覆蓋海外大多數華文媒介的用戶網絡。
酒會上,中國新聞社總編輯章新新宣讀了國家領導人和各界為中國新聞社60周年社慶發來的題詞和賀信。
當天的酒會氣氛熱烈,各界賓朋相見甚歡,或寒暄近況,或傾談友情,或祝福未來。他們更希望中國新聞社今後向外界傳遞更多「中國聲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