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很多人最早了解北非的摩洛哥王國都是從一部電影開始的吧!這部電影就是由英格麗.褒曼和亨弗萊.鮑嘉主演的《北非諜影》,它讓全世界迅速記住了卡薩布蘭卡這個城市。幾十年後,一座世界最高、世界第三大、現代化程度最高的清真寺——哈桑二世清真寺矗立在大西洋岸邊,阿湯哥的《碟中諜5》在清真寺廣場前的飆車戲更是火了這座北非名城!
人們喜歡摩洛哥的原因很多,有《一千零一夜》帶來的遐想,有三毛流浪撒哈拉的情結,有神秘的阿拉伯風情,有迷人的非洲風光,有浪漫的地中海迷情......但是,只有來到卡薩布蘭卡,你才有真正認識和了解摩洛哥的欲望和衝動。
卡薩布蘭卡現在叫達爾貝達,人口約290萬,瀕臨大西洋,氣候宜人。是摩洛哥最大的港口城市、經濟中心和交通樞紐,被譽為「摩洛哥之肺」、「大西洋新娘」。在卡薩布蘭卡遊走,仿佛穿越來到古今交匯的時空之門,古老的建築和現代感極強的人們融合在一起,卻沒有一點違和感。
哈桑二世清真寺是非洲最美的清真寺,世界各地的遊客和摩洛哥本國的人民都會慕名而來觀瞻這座偉大的建築,清真寺佔地面積140畝,規模僅排在麥加和麥地那清真寺之後居世界第三位,共60層、210米高的宣禮塔是世界上最高的宗教建築,兩位母親正在宣禮塔下為孩子們拍照留念。
哈桑二世清真寺採用大理石修築而成,由鈦合金鑄成的24道大門是它的一大亮點,絢爛精美、錯綜複雜的紋飾讓人看得眼花繚亂、目眩神迷,許多對線條和圖案有偏愛的遊客往往駐足細觀,真的是剪不斷理還亂哈!不過這些大門作為拍照的背景倒是不錯的選擇。
哈桑二世清真寺歷時5年建成,共耗費30萬立方米混凝土、4萬噸鋼材、7萬噸大理石、5.8億美元,是摩洛哥唯一一座面向普通遊客開放的清真寺。摩洛哥的能工巧匠把紛繁撲朔的幾何圖案和線條以及細膩精緻的馬賽克拼圖和形狀各異的銅飾品巧妙地糅合在一起,精巧細緻又不失簡潔流暢,當一名頭裹紅紗,身著粉褲的摩洛哥美女款款一站,莊重肅穆的宗教建築頓時也增添了幾分靈動和飄逸。
卡薩布蘭卡最著名的當地市場和旅遊觀光區無疑便是市中心的哈布斯老城啦!這裡的街道基本保持著數百年前的模樣,標誌性的馬蹄狀半圓拱門,兩旁是土黃色石磚砌成的拱形騎樓長廊,徜徉於老街,順著長長的廊道一路走下去,似乎就遊淌在摩洛哥歷史的長河裡。
摩洛哥雖然地處非洲,但是其主要民族以阿拉伯人、柏柏爾人居多,全國人口三千多萬,其中75%為阿拉伯人,20%為柏柏爾人,多為白色人種,剩下的5%為其他民族,所以在卡薩布蘭卡的街上還是很難見到本地的黑人,這位打扮入時,品味精緻的黑美人想必也是來卡薩布蘭卡旅遊的遊客吧。
哈布斯老城俗稱麥地那,很大部分建築都是由十九世紀在這裡生活的猶太人建造的,聰明的猶太人把來自歐洲的地中海風格與摩洛哥的摩爾風格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而這種後來風靡北非的混搭典範,自然也就成為摩洛哥建築風格的一部分,美女、黃磚、白牆、綠窗戶,阿拉伯風格和地中海風格在此碰撞交融!
走進哈布斯老城,你才真正了解卡薩布蘭卡當地人的生活狀態,有人說:古老的故土是一本書,你只需默默的翻閱,便有一個接一個的鮮活故事向你無言訴說!的確如此,當你行徑在古城,交錯而過的仿似時光隧道中的一幀幀立體動畫,而你,只是一位恰好路過的看客!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如果把這樣的詩句用於形容這位黑珍珠,估計很快就要被淹沒在網友的罵聲裡,其實這位黑姑娘的笑非常乾淨、爽朗,她這自然大方的一笑雖然沒有媚態,但她這黝黑的皮膚倒真的可以令人面桃花的白皙美女顯得毫無顏色哈!
卡薩布蘭卡是一座新舊結合的城市,與現代化程度較高的新城區相比,哈布斯老城的市政設施其實遠不如想像中的那麼完美,但是透過這些古老的建築以及生活在這裡的老城人那淡泊寧靜的生活狀態,你又會發現,這座城市所擁有的由內至外發散的浪漫氣息,卻是其它城市無法比擬的。難怪不得有那麼多的名流和明星喜歡到卡薩布蘭卡度假休閒!
酒店餐廳裡,三位帥氣的摩洛哥大廚熱情地請我為他們拍幾張照片,而德國詩人歌德的後人,美國音樂人貝蒂.希金斯譜寫的《卡薩布蘭卡》則靜靜地在空氣中流淌——我想在看《卡薩布蘭卡》時,你也愛上了我,你的眼裡映著摩洛哥的月光,噢!卡薩布蘭卡的親吻依舊,請回到我身邊,在卡薩布蘭卡!隨著時光流逝,我會一天比一天更愛你!再見,卡薩布蘭卡!我會再度回到你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