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門回歸21周年之際,為了進一步深入挖掘百年琴澳旅遊景觀和人文故事,珠海大橫琴泛旅遊發展有限公司聯合網易珠海運營中心發起「琴澳時光漫遊」主題徵集活動,面向粵港澳大灣區所有市民徵集具有文化價值和旅遊印記的紀實性時光之旅,一起穿越琴澳百年風光,尋覓古老的記憶。
不知不覺,琴澳時光漫遊的旅途已接近尾聲,從徵集琴澳故事碎片到現在,我們已經收到了不少小夥伴的投稿。
搭載著時光機,我們一起從星樂度·橫琴碼頭驛站出發,開啟了愉快的時光之旅!
通過追尋網友投稿的兩張天沐河東西閘口的照片,我們找尋到了天沐河的蹤跡,並一點點翻開了那段曾經披荊斬棘、向海要田的往事……
▲橫琴中心溝圍墾區動態示意圖
原圖製作:楊光彩
1968年,珠海決定在大、小橫琴島之間的中心溝進行圍墾。因為工程量太大,報請佛山市順德縣一起合作圍墾開發。從歷史資料中可以看出,無數的民兵用雙手將堤壩築起,開山炸石,挖泥填河,幾乎全部都是用人力來完成,基本上沒有用到一臺機器。如此艱巨的環境,圍墾隊員們沒有放棄,咬緊牙關,一步一個腳印,硬是將任務出色地完成了。
如今,一條天沐河道由東向西串聯著橫琴口岸、澳門大學、橫琴·澳門青年創業谷、星樂度·露營小鎮和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等一系列的橫琴地標。在一系列文化地標的加持之下,如今的天沐河道已經成為橫琴新區文旅產業的一張嶄新名片。
▲天沐河景
攝影:周京標
40多年前,數以萬計的勞動人民前僕後繼參加艱苦卓絕的橫琴中心溝圍墾工程,譜寫了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他們用汗水浸潤著奉獻的芬芳,用雙手開闢出一片屬於橫琴真正的土地。
▲70年代橫琴島圍墾場面
圖源:《橫琴中心溝圍墾史》
然而,所有偉大事物的背後,往往都伴隨著犧牲。當年的圍墾工程中,一共有5名青年犧牲,5人中最年長的30歲,最年輕的才19歲。後世的人們,為這些先烈樹立紀念碑、栽種英雄樹,還修建了「憶園」綠地項目。
▲憶園及五棵英雄樹
一片片陳磚舊瓦古樸斑駁,一棟棟舊樓房高低錯落。那些樸實的「土鋼筋」,如同祥和的母親,包容著這座城市的人生百態。如今這些老屋已經乏人問津,但在村屋斑駁的光影之中,卻仿佛依舊有人在訴說著,這裡曾經的激情和奮鬥。
▲圍墾隊員居住過的石頭房
在探尋琴澳歷史的過程中,古村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深井山,即仙女澳,亦名井澳,在橫琴下。」位於橫琴的深井村搭上了橫琴文旅產業大發展的「東風」,順勢蛻變重生,建立起了各式各樣風格多樣的民宿,煥發出嶄新的面貌。
▲深井村民宿
不知從何時開始,高樓代替了深井村裡的平房,城市裡充斥著機動車的轟鳴聲,人們步履匆匆。小城市的故事在歲月的更迭中逐漸變的模糊起來,但她又是那般的無訴無求,靜靜的等待著人們的偶爾翻起,又輕輕合上...
通過一塊斑駁的葡文石碑的牽引,我們沿著潺潺的流水聲尋覓到了的紅旗村的故事。遠處的相思瀑布依山喧騰而下,展示著它與生俱來的自然之美,吸引著遊客為之駐足。依託村口的橫琴碼頭以及村內的相思瀑布景區,紅旗村的人氣也越來越旺,從澳門過來的遊客也越來越多,村內也建起了美食街,各地的美食以及特色民宿在這裡遍地開花。
▲紅旗村相思瀑布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依海而生的漁民們以養蠔、打漁為生,這是紅旗村村民因地制宜的變通,也是順應自然的生存之道。和小夥伴們坐在星樂度·碼頭驛站細細品味著大海的味道,仿佛能聽見漁嫂們此起彼伏的吆喝聲、漁船噠噠的馬達聲還有浪濤拍岸聲,好一幅漁家浮世繪。
▲肥美的生蠔
若想真正漫遊琴澳時光,又怎能繞過這片土地上的澳門人呢?
澳門社工董文偉打破琴澳兩地空間,通過服務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廣東辦事處橫琴綜合服務中心的長者,獲得工作上的成就感,跨城務工中的各種瑣碎和困難,成為了他生活中富有意義的調劑。
▲澳門社工董文偉
常住橫琴澳門人阮漢華用時光講述琴澳雙城記,日常穿梭於海峽兩岸進一步擴大了他的生活空間。
▲常住橫琴澳門人阮漢華
「琴澳時光漫遊」帶領我們見證著橫琴這座邊陲小島的數年蝶變歷史。從圍墾前的蕉林綠野到如今的高樓林立,從開發前的寥落荒村到現在的旅遊勝地,蓬勃的氣象展示著琴澳的巨大變化,繁榮的樣貌體現著濠江兩岸的和諧共融...我們一邊重溫萬象更新的年代,一邊在星樂度·橫琴碼頭驛站體驗著別樣的變化和生活的美好,這趟「琴澳時光漫遊」的旅程莫不愜意!
▲星樂度·橫琴碼頭驛站
星樂度·橫琴碼頭驛站作為新開放的驛站,兼具休閒、時尚、活力等多種元素,力圖打造橫琴互動體驗新地標,以浪漫的琴澳夜景、獨出心裁的驛站景觀,成為廣大市民和遊客的重要觀景點和旅遊打卡點。
細細數來,這些沿路的光景與故事,譜寫成了琴澳時光漫遊最美麗的詩章!就讓星樂度·橫琴碼頭驛站的阿度,帶領大家穿越橫琴「一河兩岸」會客廳,一起去回味我們的琴澳故事吧~
琴澳時光漫遊的旅途不會停步,正如琴澳兩地人民將繼續攜手共進,為大家創造更多精彩動人的故事!小夥伴們還想探索更多琴澳風採嗎?星樂度·橫琴碼頭驛站,期待您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