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根越角,水鄉古鎮。想起來就史的悠久,就拿這個「鎮」字來說吧有一種溫暖綿綿而至。在宋代就開始有了,宋代以後縣以下既然稱之為古鎮,當然是因為歷的小商業都市就叫鎮。而鎮作為一個商居實體,存在的時間比名謂的出現還要早得多這裡土地肥沃,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物產豐饒,是地球上最適宜的人居地之一。7000多年前,這裡就有人類居住繁衍,創造了良渚和河姆渡文化、留下了許多珍貴的遺物、遺址。
進入文明社會以後,這個地區星羅棋布的自然村落因為天時地利的緣故,迅速擴張開來,演變成了市集,「鎮」的雛形就這樣順理成章地誕生了。
隨著「鎮」的功能的完善,尤其是「鎮」的批量出現、江南逐漸成為中國最富庶的地區,「一郡豐收,可供數郡食用」,「蘇湖熟,天下足商賈輻輳,百貨駢……這類形容江南繁富的記載在史籍中比比皆是。「最是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富中之氓貨殖之選,乘時射利,財豐巨萬」……這些針對江南的描述在文學名篇中也屢見不鮮在江南眾多的古鎮中,最著名的有6個:南潯、西塘、烏鎮、周莊、同裡和角直。前三鎮位於浙江北部。後三鎮坐落在江蘇南部。淅北與蘇南,自古就統稱為江南,所以,人們習慣將這六個鎮叫做「江南六鎮」。
江南六鎮散布在蘇州與杭州之間蘇州是吳國的都城,杭州為南宋的京邦,多少個世紀以來,始終都是經濟高度發達的都市。手工業生產之久,行業之多、技術之精,聲營之隆,中外馳名。江南六鎮沾了這兩座城市的光逐步發展成了蘇、杭四郊農村的手工業中心和商品集散地,發揮了城市和農村的組帶作用,同時,自身也變得富庶繁榮起來。
江南六鎮一開始就承蒙了水的恩澤,以水興鎮,以水成市,以水得利,臨水成街,依水築屋,風格各異的石拱橋將水、路、橋融為一體。鱗次櫛比的傳統建築簇擁在河道兩旁,將河道造化成了風韻萬種的水巷。毗連的過街騎樓、臨河水閣、傍河廊房、駁岸石欄、牆門踏渡,疏密有致,布局巧妙,構成了獨具特色的水鄉古鎮風景線江南六鎮的先民們一輩輩、一代代營構著他們的經商地、棲息地,將自己的畢生積累投注於此,在這方寸之地打造自己的理想,實踐著自己的追求。一磚一瓦,一窗一門】,都是永恆的象徵,完美的歸宿,世紀性接力。
江南六鎮的民俗風情完全可以看作活動著的《清明上河圖》,水鄉婦女服飾別具風韻,包頭巾、兜裙、繡花鞋,都令人眼睛為之一亮民間節慶活動豐富多彩,舞龍燈、劃燈船、放水燈、搖快船、打田財……都是那樣歡快熱鬧:各鎮還有自己的南六鎮在回憶之中更是滲入了許多許習俗、如周莊的「吃阿婆茶」,同裡的多的溫馨。「人人都說江南好,遊人只走橋」,烏鎮的「高竿船」,都是趣合江南老,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趣味無窮。令人樂此不疲;傳統食品如江南硬是好到了這步田地,只要你到萬三蹄、三味圓、焐熟藕、蓴菜鱸魚此一遊,就不想走了,而江南六鎮,總羹、白蜆湯、麥芽塌餅、青糰子、芡是以詩情畫意,以清漣的河水、純樸。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江南當然是永遠值得憶起的,江南的田野、幽謐的街巷、古樸的民居在「引誘」著懂得生活情趣、善於享受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