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春節的打開方式越來越多, 「文化過年」越來越受青睞。這個鼠年新春,大家在賀歲迎春之際,也同樣可以徜徉在文化藝術之中,享受各類繽紛多彩的文化大餐。不管是看演出、參觀展覽,還是去電影院裡欣賞精彩大片,不管是時尚或是傳統,不管是旁觀還是互動,相信「文化+」的體驗,都能給你帶來不一樣的「年味兒」。
預售破億, 「女排」領銜春節檔
如果從1997年《甲方乙方》2月1日上映算作內地春節檔之始,那麼2020年的春節檔一定會讓人慨嘆,無論是影片數量、類型、質量、票房都已經從一個側面折射出20多年來中國電影的巨大進步——
據貓眼電影專業版實時數據顯示,截至1月18日,2020年春節檔第一天的預售票房已經突破了1億元,而撐起這一億元的,是包括《唐人街探案3》《緊急救援》《奪冠》《囧媽》《姜子牙》《急先鋒》《熊出沒狂野大陸》等喜劇、體育、動畫、動作多種類型國產電影。
類型多樣化是今年春節檔的一大特色,首先是一貫應節的歡喜題材始終佔據一大塊市場份額,截至18日,《唐人街探案3》以6041.6萬元的預售票房遙遙領先。該片由陳思誠編劇、執導,王寶強、劉昊然領銜主演,即將於大年初一上映,將繼續延續前兩部的搞笑路線。
最讓人欣慰的是,家國情懷正成為近年春節檔另一大類型。2018年軍事動作片《紅海行動》的成功可以說是觀眾對家國情懷需求的最初反映,去年的《流浪地球》更是以30多億票房「封冠」,這讓敏銳的電影市場看到了新的內容、新的題材藍海。
而將在今年大年初一上映的影片《奪冠》,重現了中國女排精神的價值內核。從銀幕外的袁偉民、陳忠和、郎平到銀幕內的吳剛、黃渤、鞏俐,無論是原型還是演員,陣容之強大,令人嘆為觀止。更主要的是,自上世紀80年代初,當中國打開大門第一次步入世界舞臺時,那一群中國女排姑娘,在物質並不豐富的時代,在世界賽場上讓人們第一次見到了中國崛起的身影,女排精神如何傳承,陳可辛導演要用短短120分鐘講完,相信所有親眼見證過中國女排輝煌的人都會與這部電影同頻共振。因為中國女排之於中國人,已不止是一項運動那麼簡單,它不屈奮進並最終崛起的奪冠之路,是中國從改革開放走向世界舞臺中央的一個縮影。
當然,站在2020年春節檔前夕回望1997年,我們還應該慨嘆的是,我們的系列電影已經具有IP的特質。2020年1月1日,「熊出沒」系列第7部《熊出沒狂野大陸》率先開啟了全國點映,截至16日17時,累計票房已達3580萬;而「唐人街探案」系列2015年《唐人街探案》第一部登錄賀歲檔時,票房就已突破8億元,2018年春節第二部上映,票房已經突破33億元。目前來看,2020年春節檔的《唐人街探案3》可能又將有新的突破。此外,徐崢的「囧」系列,今年也將帶來《囧媽》,不像之前的「囧途」系列走純喜劇,《囧媽》在喜劇之餘,將視角對準典型中國家庭裡父母與孩子之間愛的困境。最後不得不提的是動畫片《姜子牙》,去年暑期檔冠軍《哪吒之魔童降世》以50億元票房令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而結尾「彩蛋」《姜子牙》的出現更預示著一個足以和好萊塢漫威宇宙相媲美的「封神宇宙」的出現,人們一直期待的中國傳統文化大IP的挖掘,或許就是從今年開始正式起步。
新春演出,多場景展現美好生活
從劇場到景區,從博物館再到街道,春節期間,江蘇將在多個場所舉辦豐富多彩的文藝演出,為市民提供精彩紛呈的文化大餐。
遊景點,很有戲。南京人有個習慣,春節不到夫子廟不算過年,若不買盞花燈回家,那過年也不算圓滿。而今年1月19日到2月17日每天下午的特定時段,在年味濃人氣旺的景區裡,遊客還將欣賞到時長約為15分鐘的多劇種實景文藝演出。下午4點,在位於鈔庫街38號的李香君故居,聽一曲水磨腔調的崑曲《桃花扇》;置身於「青磚小瓦馬頭牆,迴廊掛落花格窗」的王謝故居,品一品越劇《烏衣巷》;下午5點,來到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國粹京劇經典曲目《狀元媒》精彩上演。晚上7點半,移步白鷺洲公園,錫劇《雙推磨》「推磨曲」、崑曲《牡丹亭》「遊園」、黃梅戲《天仙配》「樹上鳥兒」等將在水上舞臺一展文藝魅力。
逛南博,看演出。新年是中國傳統佳節,新年中有許多習俗,南京白局《歡歡喜喜過新年》則是將這些習俗聚集在一起,編成了一段說唱,向觀眾展現出南京人過年的獨特習俗。1月26日、27日下午2:00-3:00,在南京博物院老茶館就能欣賞到南京地區的古老曲種白局的精彩表演,在地地道道的老南京話中感受節日氣氛,深入了解南京:《秦淮景》提到了瞻園、白鷺洲,描寫了秦淮的繁華、金陵的古韻,讓觀眾對六朝金粉的南京有了更多的認識;南京處處可見橋,這些橋的名字與歷史都各有特點,《數橋》帶著觀眾數一數南京的橋;《城門頌》則是帶觀眾了解南京的城門文化。此外在南博老茶館還有開心茶館曲藝社帶來的《恭喜發財》《南京吆喝》等多臺相聲演出,而誕生於漢唐時期,作為中國南派雜技代表的「建湖雜技」也將在1月28日-2月2日奉獻節目樣式豐富、技巧難度高超、自然細膩的雜技表演。
進劇院,品生活。今年春節期間,江蘇的多個劇場也將為不同的人群傾情獻上多部精彩好劇。從1月27日(正月初三)開始,江蘇大劇院春節演出季將正式拉開序幕,屆時三廳同開,喜氣洋洋。其中有適合音樂愛好者的米哈伊勒果利科夫與列寧格勒州國立交響樂團新春音樂會、北京管樂交響樂團《春之歌》《春之聲》新春音樂會;有戲迷追捧的南京越劇團越劇《烏衣巷》《柳毅傳書》;更有適合孩子觀看的兒童光影劇《小狗與阿蚤》《冰雪奇緣》《海底小縱隊》;1月29日,「世界芭蕾群星Gala」將在江蘇大劇院上演,來自法國、俄羅斯、德國等國家的頂尖芭蕾明星將齊聚南京,為觀眾共獻足尖上的傳奇。正月十五當天,江蘇大劇院首支常駐職業樂團南京民族樂團則會帶來一場元宵音樂會——正月十五鬧雪燈,現場將為觀眾演奏多首經典民族樂曲,營造溫馨祥和的新春氣氛。
假期不打烊的還有江蘇大劇院水滴影院,除了常規院線電影放映之外,藝術電影將成為市民文化生活的「新寵」。從正月初一開始,國家大劇院原創歌劇電影《長徵》《這裡的黎明靜悄悄》、國家大劇院製作歌劇電影《阿依達》《費加羅的婚禮》《弄臣》、《羅密歐與朱麗葉》《哈姆雷特》等藝術影片將放映。除了欣賞劇目、觀看藝術電影,春節期間,江蘇大劇院共享大廳也即將開展非物質遺產民俗互動活動,非物質遺產民俗項目傳承人將在初三、初四、初五、初六以及正月十五這五天中,每天13點30分至19點30分與前來觀演的市民進行互動。
而在南京保利大劇院的新春演出季中,倫敦西區原版音樂劇《瑪蒂爾達》將完成中國巡演最終站的演出。作為一部以兒童為主角的劇目,劇中一群6-12歲不等的孩子,把花式側手翻、字母歌、跳桌子、蕩鞦韆、滑板車等高難度舞蹈動作,統統漂亮地完成了,而女主角瑪蒂爾達的扮演者們,曾收穫了各種「最佳女主角」的提名和獎項。
暢逛大展,傳統佳節浸潤文藝範兒
春節期間,我省各地文化場館結合自身特色,切合辭舊迎新的新春主題,策劃了豐富多彩的文化展覽,邀請大家來博物館、美術館過大年,在尋找年味兒的同時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南京博物院的「兄弟王——從滿城漢墓到大雲山漢墓」特展、「仰之彌高——二十世紀中國畫大家展」繼續舉辦,針對寒假中的學生群體,院方策劃了青少年專題導覽,用孩子們熟悉的語言,深入解析長信宮燈、金縷玉衣等漢代文物,同時深入挖掘齊白石、張大千、徐悲鴻等大師書畫的文物價值。庚子鼠年到來之際,南博還策劃了「瑞福鼠——南京博物院藏鼠文物特展」,帶觀眾探尋歷代文物中可愛的小老鼠。
南京市博物總館主辦的《子鼠迎春來——庚子年迎春特展》已在南京市民俗博物館(甘熙宅第)開幕,特展包含「鼠」專題文物、民俗展品、非遺精品三大門類,不但展出與「鼠」有關的六朝文物,還有大量以「鼠」為主題的年俗用品,充分寄託了吉祥寓意,營造出紅紅火火的新年氣氛。
蘇州博物館正在舉辦的是「須靜觀止——清代蘇州潘氏的收藏」展,該展覽以《三松堂書畫記》《須靜齋雲煙過眼錄》為著錄依據,分上、下兩期展示70件潘雋奕、潘世璜這一支潘氏的收藏。展品以書畫、碑帖為主,延續了明清傳統文人的趣味,並展現潘家在收藏上對後世的影響。
利用豐富的館藏,揚州市博物館舉辦了「子鼠迎春——揚州博物館鼠年生肖藝術展」,展品中包括了唐代生肖鼠木俑、宋代青釉瓜楞松鼠硯滴、清代松鼠鈕竹節紫砂壺等文物,邀請觀眾細細品味魅力多彩的子鼠之姿,感受生肖文化。徐州博物館將圍繞「漢風」「中國年俗」「鼠年生肖」等主題元素,舉辦「漢風中國年——博物館裡過大年」系列活動,包括「鄉俗新歲——中國民俗百物展」「新春江蘇梆子戲——鴛鴦戲水」等展覽、文藝演出和研學體驗;南通博物苑圍繞結合苑藏文物,以「福祿壽喜」四大板塊舉辦原創展覽《福星高照——南通博物苑藏吉祥文物展》,同時與上海博物館共同舉辦《流光溢彩——上海博物館藏歐洲玻璃陶瓷展》;常州博物館推出的是《珠聯妙語,雙筆生輝——常州博物館藏名家楹聯展》,集中展出館藏著名書法家書寫的楹聯,在翰墨飄香之間,展示綿延千年的新春楹聯文化。
走進美術館,享受美的薰陶,已經成為很多觀眾在假日期間的不二選擇。這個新春,全省各地的美術館裡各類大展也不少。在新春佳節到來之際,江蘇省美術館以傳統民間藝術向各位觀眾致以新春的問候,《戲裡風華——館藏皮影與戲曲繪畫精品展》展出館藏皮影以及戲曲繪畫100餘件,與之相呼應,繪畫主要展出關良、葉淺予、傅小石、高馬得等藝術家的戲曲人物作品。這些別致的皮影與戲曲繪畫,會給觀眾帶來耳目一新的驚喜。「盛世春光——2020江蘇省國畫院新春獻禮賀歲大展」也同樣是省美術館的重頭戲,作為省國畫院全體畫家年度創作成果的集中展示,共展出新創作品近300件,有相當一部分作品是新引進的年輕畫家在第十三屆全國美展上的入展作品,呈現出更多的新生力量。此外,如果來到江蘇省美術館陳列館,觀眾還能看到「一蓑煙雨——朱振庚藝術展」,欣賞這位江蘇走出的著名畫家獨特的「寫意重彩」。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陳潔 於鋒 徐寧 王慧 顧星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