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1 17:08:18 來源:沐瀾溪微信公眾號
重慶女婿
塗山(南山、真武山);塗山寺;呼歸石(彈子石);歌樂山,這一連串符號,隱約有那麼一點意思。
走進重慶,深入古老的華夏文化,這裡曾出現過兩位驚天動地的人物,他們被後人稱為「重慶閨女」和「重慶女婿」。
重慶歌樂山
重慶塗山寺
候人兮猗
獨立南山之巔,遠眺湯湯江水,塗山氏仰天長嘆:候人兮,猗!
等候的人啊,多麼的長久啊!
等候人的是塗山氏,被候的就是大名鼎鼎的治水英雄禹。
《候人兮猗》全詩四個字,是一個妻子在常年等候丈夫而不歸的情況下,發出了漢語愛情詩的最初篇章。《呂氏春秋音初篇》記載禹時塗山氏唱的「候人兮猗」,是有史可稽的中國第一首情詩,塗山氏順理成章成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女詩人。
塗山氏
九尾妖狐
夏族的始祖神為塗山氏。上古神話傳說塗山氏乃九尾狐,是女媧座下神獸之一。
史書記載,三皇時代,禹繼承被殺的父親鯀的事業——治水,這也是中國氏族部落最大的問題。
事業為重的禹,三十歲於塗山與塗山女嬌一見鍾情。
九尾妖狐
塗山家族
除了兩情相悅,我們要說的還有塗山氏的本家塗山家族。
塗山家族是當時整個東夷最強大的家族,禹與其聯姻,則整個東夷都會為己所用,朝內的重臣、類似大理卿的皋陶也會支持自己。
此時塗山家族處於母系制後期,禹只能做上門女婿,「夫從婦居」。
大禹治水
三過家門而不入
大禹治水,於華夏族於後世都是福音。於主人公自己,永垂青史背後,悲劇悄悄生根發芽。
悲劇來源於一個原本偉大的誓言:天下洪水不平,我絕不回家。
因為於大禹而言,治水的業績決定著前途,決定千萬人的生死;但對於塗山氏而言,除了愛人的事業與他人安危,同樣重要的還有愛情。
一個偉大的男人後面總會站著一個同樣偉大的女人,為了丈夫的事業與眾生安危,塗山女忍受著愛人三過家門而不入。
傳說之所以動人,永遠不只在於事件本身究竟有多驚天動地,更多的是事件背後牽連著的一系列牽腸動魂的纏綿悱惻。
三過家門而不入
呼歸石(彈子石)
傳說塗山氏攜子常年盼夫歸來,日久天長化身為石,百姓喚其「呼歸石」,就是曾經朝天門附近的彈子石(誕子石)。而那奔騰不息的江水日夜替塗山氏呼喊著:「禹-歸-來!」
大禹治水歸來見妻化身為呼歸石,大聲疾呼女嬌母子,兒子「啟」(夏朝第一位君王夏啟)得以從裂石中蹦出。
呼歸石未炸前
二十四節令
這裡面還有一個關於二十四個節令的傳說。傳說大禹靠祖傳的一砣寶石來分辨農事季節。他把寶石珍藏在妻子做的荷包裡,晝夜不離身。這寶石一年變四次顏色,就是四季;每種顏色要變六次不同的深淺色,一年變二十四次,正好二十四個節令。
二十四節令圖
塗山寺
現在重慶南山上面的塗山寺以前就是「禹王祠」,殿中則供有禹王、塗後像,立有「禹王治水碑」,塗山氏夫妻雕像和釋迦牟尼像、真武祖師成了鄰居。
離南山不遠的歌樂山,因「大禹會諸侯於塗山,召眾賓歌樂於此」而得名。
塗山氏像
塗山位置爭議
關於大禹娶妻的塗山具體位置一直爭論不休。較為人所接受的有重慶塗山,《華陽國志》、《水經注》均有記載;《 左傳》、《史記》中記載的塗山位於安徽當塗山;同時《史記》中還記載了塗山位於浙江紹興;中華文明重要發祥地之一的三塗山也被稱為塗山。
有學者從「塗」姓找答案。塗的來源之一是塗山氏,後省略「山」。塗氏以水為姓,發源於滁河流域,古代這條河叫「塗水」,近代還找到了禹會村的遺址。這樣算來,塗山應該在江南。還有一個說法是,塗氏跟絕大多數姓氏一樣,當初也是中原播遷過來,這樣算來,河南比較靠譜。但從治水這件事本身來講,現四川重慶都還有很多傳說,甚至巫山神女都幫大禹治過水。
安徽塗山
重慶塗山
河南塗山
浙江塗山
不過,這些也只能表明大禹治水區域廣泛,體現了上古時代勞動人民戰勝自然的神奇表現。塗山到底在哪兒,待後人考證。至於塗山的意義,應是見證了華夏民族英勇的奇蹟!
原標題:重慶南山,中國第一首情詩的故事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