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報》:從2018地方兩會等報導看新媒體影像傳播路徑創新

2020-12-15 新華網客戶端

  內容提要 如何在新媒體環境下發揮黨報攝影報導的影響力?本文介紹了《安徽日報》攝影報導在新媒體方面的做法和嘗試,強調黨報新媒體影像傳播的優勢,用新傳播平臺重構攝影記者的傳播思路。

  關鍵詞 新媒體 攝影欄目 黨報 安徽日報

  □ 文/黃連廣

  一、權威性與深入性是黨報新媒體影像傳播的優勢

  (一)關鍵節點迅速發聲

  新媒體傳播的立體化、即時性、容量大等特點使新聞產生放大效應,和報紙組合發力,在關鍵節點快速引導社會輿論焦點。

  在不久前的安徽省兩會報導中,《安徽日報》充分運用1月18日上線的客戶端和視覺安徽網,報網微端共同發力,融合報導,集束傳播,取得了較好的傳播效果。

  首先,報紙版面講求創新。《安徽日報》連續推出四個整版的省兩會圖片報導,此次報導打破以往聯版刊發的慣例,分成單版依次刊發。每個單版提煉獨特主題,標題體例與版式設計統一,強調視覺元素協同。見報同時,相關內容在視覺安徽網「特別策劃」專欄推送,手機版即時呈現,三端同步。

  其次,網端注重發揮網絡傳播優勢。網端圖片新聞突破報紙發稿的空間限制,不完全照搬報紙內容,提煉主題,營造氛圍,吸引了大量網友關注並轉發。前方記者即時傳回會議照片,一些重點圖片被設置為網站首頁大圖,後方編輯推出專題欄目「關注兩會」和「鏡頭中的省兩會」,在網站首頁添加條幅連結,方便受眾點擊瀏覽。視覺新聞中心創新策劃,對現場照片迅速加工編輯。組圖《代表委員「手語」》定格代表委員的肢體語言,展現他們履職盡責、參政議政的熱情;《代表委員面對面》將安徽省兩會新聞中心舉行的四場「面對面」活動集中呈現;「媒體聚焦」呈現代表委員接受媒體採訪的場景。

  第三,《安徽日報》視覺中心微信公眾號「徽度」持續推送相關組照,給受眾更多的閱讀選擇。同時,安徽日報視覺新聞中心影像資源為安徽日報客戶端提供有力支持。系列漫畫作品「十張漫畫帶你劇透安徽的2018」「30秒帶你看省『兩會』」等報導備受好評。

  《安徽日報》在省兩會報導中實現了傳播手段出新、載體豐富、渠道暢通,彰顯了報、網、微、端融合報導形態在關鍵節點迅速發聲的能力。

  (二)正本清源,引領輿論

  黨報和新媒體要主動承擔聚焦熱點、激濁揚清、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這也是新聞攝影人的職責和競爭優勢。

  2016年1月4日至5日,筆者在潁上縣魯口鎮,就淮河大堤岸邊非法採砂進行實地走訪。夜幕肅靜,冬雨悽冷。河面不時傳來抽砂船突突突的馬達轟鳴聲,抽砂船正實施吸砂作業。附近村民告訴記者,這些船隻和監管部門玩捉迷藏,晝伏夜出。非法採砂,不僅造成大面積河岸護坡、河灘地坍塌,而且致使大堤與河道的距離由原來的100多米,縮小為最近的20多米,已嚴重威脅淮河大堤的防洪安全。筆者發回的相關組照刊登於《安徽日報》「聚焦」欄目,同時在「徽度」公眾號推出「曝光臺|非法採砂何時休」。紙媒與新媒體雙管齊下,引起社會各界關注。當地政府迅速組織開展專項執法行動、取締「三無」採砂船舶。

  「徽度」微信公眾號「曝光臺」欄目還針對共享單車被肆意損壞、「黑診所」屢禁不止、當街「塞卡族」等現象進行輿論監督,鞭撻醜惡現象和不文明行為。同時,「徽度」公眾號開設「正能量」欄目,專門推送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好人好事,圖文結合,以圖說事,以情感人,與主旋律同頻共振,和報紙互動聯動,放大傳播效果,也實現了記者稿件「一次採集、多元發布」。

  (三)構建權威欄目,引發閱讀期待

  近幾年,《安徽日報》在重視發布圖片新聞的同時,更注重圖片傳播形式的創新。目前圖片呈現載體由視覺安徽網及其手機版、微信公眾號「徽度」、《安徽日報》客戶端「視覺」頻道組成,主打「視覺安徽」品牌。

  《安徽日報》充分發掘攝影記者潛能,發揮庫存歷史圖片優勢,發展各地市、各行業通訊員和攝影愛好者隊伍,整合影像資源,打造影像展示和再創作的平臺。在視覺安徽網上線後,受眾能夠通過PC端和移動端瀏覽海量的安徽圖片,還開通了遊客手機發稿功能,實現了與受眾實時互動。

  在新媒體傳播方面,《安徽日報》注重以欄目帶圖片,以圖片帶新聞。根據不同內容和受眾偏好設置了「聚光鏡」「即時貼」「影像志」「正能量」「曝光臺」「非遺坊」「丹青苑」「版面秀」等欄目。其中「聚光鏡」 欄目的理念是「用鏡頭記錄點滴生活」,題材範圍較廣,涵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方面面的新聞;「影像志」特點是「影像記錄歷史」;「非遺坊」主要介紹安徽省內非遺項目而「勾起遠古的本土記憶」……明確的欄目定位、精彩的圖片展示,加上《安徽日報》的公信力、權威性,不斷擴大「視覺安徽」的品牌影響力。

  二、新傳播平臺,需要重構攝影記者的圖片傳播思路

  (一)標題切中閱讀痛點,大幅提升點擊量

  首先,尊重快速閱讀習慣。這一閱讀習慣注重標題、圖片封面,如果能瞬間引發閱讀欲望,那麼新聞才會被點擊。這種閱讀習慣下,若攝影報導不遵循新媒體規律起標題,閱讀量很難提升。之前,《安徽日報》報導農村網絡技術改革,講述山區種植戶利用網絡銷售平臺實現「農產品進城、工業品下鄉」的經驗。但因標題問題,該報導在各網絡平臺的閱讀量都不理想。後來,經錘鍊標題,選擇推送節點等調整,在「雙十一」網購節點時,這則報導的標題被改為「大山裡的『雙十一』」,閱讀量獲得飛躍式增長。這一組報導推送當天,成為「村淘」成就的典型,阿里巴巴農村淘寶隨即聯繫《安徽日報》微信後臺,要求轉發。

  (二)新媒體受眾的圖片閱讀側重點

  經長期實踐摸索,筆者發現,圖片新聞的受眾對圖片拍攝技術和處理手法的差別並不敏感,而對圖片內容是否是熱點、能否引發共鳴、是否真實可靠等問題相當敏感。這就要求圖片新聞標題、內容直接敘述事件核心衝突,而不是平淡概括。

  首先,好標題就是一則故事,既讓讀者停留也令讀者思考。「現場感|剩飯剩菜去哪裡呀?!」這組圖片的標題契合了當時流行的「爸爸爸爸去哪裡呀」主題歌詞,而餐廚垃圾的去向一直也是人們關心的熱點,會不會成為地溝油的原料?記者跟拍餐廚垃圾處理流程,用新聞現場給出了答案——變成肥料。

  其次,封面圖片要有瞬間抓住讀者的衝擊力。首頁圖片、頭圖跟標題同樣關鍵。這要求記者有策劃意識,策劃先行,有針對性獵取主打作品。編輯也要能敏銳地從眾多照片中選取最抓人眼球的畫面。

  第三,把握圖片的新媒體呈現特點,不照搬紙媒標準。在編排傳統影像專版時,圖片一次性呈現在讀者眼前,大小懸殊,主次分明。而新媒體逐幅展現圖片,這要求每一張圖都有連貫性,而且每一張都要有看點,否則容易形成乏味的圖片堆砌。

  《安徽日報》立足黨報定位,發揮黨報優勢,借力新媒體,拓展新平臺。影像傳播途徑在變,影像自身承載的內涵和表現不變。攝影記者、圖片編輯在堅守自我的前提下,熟悉和適應新媒體特點和受眾心理,必能夠不斷開創影像傳播的新局面。(作者是《安徽日報》視覺新聞中心新聞主管)

相關焦點

  • 新媒體時代創新紅色文化傳播的路徑選擇
    「紅色文化資源融媒體聚合平臺」依託新華報業傳媒集團,為紅色文化的傳播提供了新載體、新平臺和新方式。合理利用新媒體,不僅有利於深入萃取紅色文化的基因密碼,而且有利於紅色文化在現代性境遇下的傳承與創新。關鍵詞:聚合 紅色文化 新媒體紅色基因、紅色傳統、紅色資源是中國共產黨人創造的寶貴財富。
  • 守正創新,新華社兩會報導「融」有力
    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適應輿論生態、媒體格局、傳播方式的深刻變化,新華社主動作為,自覺把兩會報導作為增強「融合」本領的練兵場,以精心組織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活動和重要講話報導為引領,著力內容創新、技術創新、形式創新、傳播創新,通過鮮活、生動、豐富的融合報導,藉助移動傳播,讓兩會精神走到百姓中、「融」到網民中,入腦入心。
  • ...新思想 激發新動能 取得新突破——人民日報社2018年兩會報導總結
    要聞版、特刊版與新媒體中心、人民網等新媒體平臺聯手,開設多個融媒體專欄,以「文字+圖表+二維碼」形式,全方位立體化報導兩會,共推出7個短視頻。   ——外媒定製推送再創新高。國際部在對外交流合作部協助下,為外媒定製推送文章230篇,各語種版本合計超過1000篇,總落地數突破6000次,推送篇目與落地次數均創下歷年兩會的新高。
  • ...雲中報導綻多屏——2020年河南廣播電視臺全國兩會報導分析
    ;《東方今報》策劃推出了《學習手冊》;猛獁新聞客戶端推出《向總書記匯報 我們這一年》《「萌」看兩會》等專題報導;映象網推出《再出發 更出彩 奏響新時代黃河大合唱》專題策劃,在映象網首頁炸屏,獲得網民關注。
  • 中國廣播影視雜誌刊發封面文章聚焦山東廣播電視臺兩會報導「創新...
    齊魯網·閃電新聞6月16日訊 6月15日出版的中國廣播影視雜誌6月刊(下半月)刊發封面文章,以四個版面聚焦山東廣播電視臺兩會報導實踐,從科技賦能媒體融合、全媒體記者轉型、策劃創新交互式產品、打造智媒傳播生態等多維度點讚山東廣播電視臺兩會報導「創新永無止境」。
  • 新媒體語境下信息傳播創新及發力點
    原標題:新媒體語境下信息傳播創新及發力點   新媒體語境下,信息傳播模式發生了極大變化,傳統媒體應不斷創新,尋找信息傳播發力點,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和適應新媒體環境,促使信息傳播更加貼近生活、更加有效。本文從新媒體的特徵入手,探討新媒體語境下信息傳播的創新及發力點,以期為傳統媒體發展提供參考。
  • 一場全國兩會報導總結表彰會,為何能如此「勢大力沉」
    看完「大片」,我們來看看「大片」背後的故事。此次全國兩會報業集團前方報導總指揮、大河網絡集團總編輯孟磊對兩會報導情況進行了總結匯報。今年兩會報導與往年有什麼不一樣?在2019年全國兩會報導中,河南日報報業集團旗下各媒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力踐行總書記「1.25」講話精神,催化融合質變,放大一體效能,聚焦核心,守正創新,全程、全息、全員、全效播報兩會盛況,展現河南出彩實踐,整體報導動作快、策劃精、闡釋深、規模大、反響多。
  • 新媒體時代文學傳播的嬗變
    依託網絡技術發展起來的新媒體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社會進步的必然走向。文學傳播領域在新媒體環境的影響下,其傳播路徑以及具體價值發生了很大的變化。[1]從口頭傳播、文字傳播到印刷傳播、電子傳播,再到現在的網絡傳播,文學總歸需要一種介質進行傳播,從而獲得其真正的文學意義。當今形勢之下,新媒體技術讓文字、影像以及聲音三大符號體系進行了巧妙融合,衝破了傳統傳播制度和新興傳播形態之間的界限和束縛。文學漸漸以多樣化的形態出現在人們的眼前,並呈現出多模態多維度的傳播介質。
  • 「與時代共鳴·百度兩會指數發布暨兩會內容矩陣傳播分享會」舉辦
    百度兩會指數發布暨兩會內容矩陣傳播分享會」,百度搜索公司總裁向海龍、百度副總裁沈抖、百度百家號總經理阮瑜、人民日報新媒體中心主任丁偉、新華社新媒體中心副總編輯葛素表、中國社科院政治所所長房寧、北京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執行院長喻國明等嘉賓出席並發表致辭。
  • 全東莞,網這看!第二屆東莞新媒體創新傳播分享大會舉行
    12月18日,由中共東莞市委宣傳部指導,中共東莞市委網信辦主辦,第二屆東莞市新媒體創新傳播分享大會在民盈·國貿城舉行,現場分享創新宣傳案例,為創新傳播單位和個人頒獎,講述東莞好故事,傳播東莞網絡正能量。
  • 2019兩會報導:拼神器曬創意,嚴肅新聞也能親和有趣
    一年一度的兩會報導,是媒體界的「大練兵」。從硬核技術到花式呈現,從紮實策劃到高效執行,比的不只是誰的基本功紮實,更是創新、視野和格局。如何將兩會期間的內容乾貨,精準全面又生趣盎然地傳遞給每一位受眾?如何利用各種高新科技和最In內容形式為傳播賦能?
  • 2020年(第十三屆)全國地市新媒體創新發展峰會暨網絡媒體總編看...
    促進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已成為眾多媒體面臨的緊迫課題。12月17日,「2020年(第十三屆)全國地市新媒體創新發展峰會暨網絡媒體總編看株洲大型採訪活動」在株洲啟幕。來自全國22個省市的88家地市主流新媒體負責人和專家學者齊聚株洲,共同探討新形勢下地市新媒體的發展路徑。
  • 在這個大會上,東莞衛健拿回了5個新媒體創新傳播大獎!
    樹立新媒體發展標杆,打造新媒體發展陣地;全面講好東莞故事,傳播東莞向上能量!12月18日,由東莞市委宣傳部指導,東莞市委網信辦主辦,第二屆東莞市新媒體創新傳播分享大會隆重舉行。在此次大會上,東莞市衛生健康系統共獲得五個獎項:其中,東莞市衛生健康局、東莞疾控同時獲2020政務新媒體「創新傳播優秀平臺」;東莞市衛生健康局原創MV《愛在兩米之外》獲2020政務新媒體「創新傳播優秀作品」。
  • 中科院新媒體環境下的科學傳播平臺獲評「2018政府網站與一體化...
    中科院新媒體環境下的科學傳播平臺獲評「政府網站與一體化政務服務新技術應用優秀案例」 2018-12-06 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 【字體:大 中 小】
  • 安徽宣城弘願寺深入學習人民政協報兩會專題報導(圖)
    安徽宣城弘願寺深入學習人民政協報兩會專題報導義本法師分析法門弘傳現狀及應對措施慧淨法師作開示學習活動現場佛教在線安徽訊 2015年5月19日、20日,安徽宣城弘願寺、佛林寺發起舉辦淨土宗專修道場聯誼會,圍繞人民政協報兩會專題報導《弘願淨土 圓夢復興》進行討論。
  • 第三屆中國新媒體發展年會排行榜揭曉,南方日報、南方+共三項上榜!
    10月19日—20日,由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傳媒雜誌社聯合首屆中國國際文化旅遊博覽會執委會、中共濟南市委宣傳部主辦,濟南日報報業集團、濟南廣播電視臺、貝殼視頻承辦的第三屆中國新媒體發展年會在濟南舉行。大會還發布了年度中國新媒體排行榜,並為相關媒體頒發了證書。大會公布,南方日報入選「年度全國省級黨報十佳微博」和「年度全國省級黨報十佳微信」榜單。其中,南方日報微博摘得微博黨報桂冠。南方日報微博由南方+編輯團隊運營,是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在全媒體傳播體系構建中報網端融合發展的深度體現。
  • 2018年度「人民網獎學金優秀論文獎」獲獎名單
    改革印記」系列報導創新路徑及啟示 作者:董佳瑩(中國傳媒大學) 7、用戶使用短視頻社交平臺的影響因素研究——基於「抖音」APP的用戶調查 作者:黃一洋(清華大學) 8、微博平臺網絡議程設置研究:以「江歌案」為例 作者:郭曉蕾 陸曄 查夢月 (四川大學) 9、媒體屬性對數據新聞可視化的影響——基於國內四家媒體數據新聞專欄的實證研究
  • 新媒體語境下傳統節日文化傳播的重構與創新
    新媒體的傳播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傳統文化節日傳播的力度,傳統節日文化需要傳承與創新,進一步改進新媒體傳播方式是構建現代傳播生態的必然選擇。 (一)創新新媒體平臺 新媒體平臺與現代快速的生活節奏相融合,已成為傳統節日文化傳播的有效載體,以手機為代表的移動媒介,通過手機APP等自媒體平臺將傳統節日所蘊含的文化精髓與人文精神傳遞給受眾。
  • 中國新媒體大會「新平臺的社會責任」分論壇舉行
    新媒體為公益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中國新媒體大會「新平臺的社會責任」分論壇舉行華聲在線11月19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鄧正可)今天下午,2020中國新媒體大會現場,光明日報副總編輯張碧湧,湖南廣播影視集團(湖南廣播電視臺)黨委副書記、總經理、臺長龔政文,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執行秘書長竇瑞剛,快手副總裁王強以「『新媒體+公益』下的扶貧力量」為主題,從創新扶貧報導、創新精準扶貧模式、創新公益模式、促進新媒體行業健康發展等方面進行演講。新時代的社交媒體為公益的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 「兩會宣傳紅榜」全媒聯動 新疆臺多語種加強兩會宣傳報導
    為展示和總結廣電兩會宣傳工作,我們開設「兩會宣傳紅榜」,選登有關機構在兩會宣傳工作上的亮點、成效和創新舉措,促進經驗交流借鑑,提升輿論宣傳能力,推動廣電為兩會匯民聲、聚民意、傳民情強化輿論支撐,為奪取常態化疫情防控和完成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雙勝利作出貢獻。歡迎相關單位來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