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垃圾焚燒處理廠,給很多人的印象就是「髒」、「亂」、「臭」,每當經過垃圾廠就會毫不掩飾地露出嫌棄的眼神並用手自覺地捂住自己的鼻子繞道而行。
處理垃圾對於每個國家來說都是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建立一個垃圾焚燒廠也沒有想像的那麼容易。
但是,當人們正在討厭的東西逐漸成為一道賞心悅目的風景,還能引以為豪的時候是不是有點匪夷所思呢?
這個世界就是這麼的奇妙,總會有令人意想不到的地方。
在日本大阪舞洲的一座人工島上,有一座長得像童話世界裡的城堡的垃圾廠,它被稱之為「世界最美垃圾處理廠」,是那麼美得讓人窒息。
色彩繽紛、造型獨特瞬間成為焚燒廠的標籤,若是詢問當地的人,他們會不自覺洋溢著自豪的笑臉跟你介紹著。也許你會覺得這樣的畫面似乎是宮崎駿電影裡的建築,這個處理廠確實和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有一定的關係,但它是來自宮崎駿的偶像「百水先生」的傑作。
百水先生(Friedensreich Hundertwasser)是奧地利藝術家、建築設計師,作為奧地利最為古怪的藝術家之一,創造別具一格的裝飾藝術風格。宮崎駿鐵粉心中的聖地,三鷹吉卜力美術館正是宮崎駿致敬百水先生而創作出來的。
1928年出生的百水先生正處於艱苦的二戰時期,親人的紛紛遇難讓他加入基督教會才得以生存下來。見證過時代悲劇的他極其厭惡條條框框的規矩和現實的刻板,反對一切非人性的設計理念,但同時對大自然的美充滿著熱情。為此他的作品往往都是色彩明亮形成鮮明對比卻又給人離經叛道的瘋狂感。
時而看像是童話裡的城堡
時而看像充滿神秘感的環球影城
有些時候看讓我不禁想起了巧克力工廠,這般夢幻一刻也不想抽離開來。
在百水先生的眼裡,垃圾焚燒處理廠不一定就是濃煙滾滾、空氣瀰漫著揮散不去的臭味,在他的心裡,垃圾焚燒廠也可以是童話般的夢幻,還有一絲俏皮可愛的風格,也就有了我們現在看到的大阪舞州的垃圾處理焚燒廠。
特立獨行的建築結構
無處不在的綠色植物
不規則的外型窗戶有一種活蹦亂跳、賦予了靈動的生命力。
不僅是窗戶的獨特,就連門牌也是五彩斑斕的馬賽克拼接而成。
煙囪更像是一根長長的「蘑菇」,據說這個具有非凡意義的地標煙囪花費了30億日元完成的。(由於龐大的資金導致目前看到的效果不是百水先生最佳的設計圖案)
百水先生腦海裡的無限創意和遐想下讓垃圾廠成為一個獨特的、彩色的風光。
擁有如此精緻浪漫的軀殼下,垃圾廠內部的構造是怎麼樣的呢?
「裡7層,下2層」的設計結構,除了距離地面有7層樓高,還在地下鋪設了兩層,佔地面積共3.3萬平米,整體建築成本高達609億日元,當中的設計費用就有6000萬日元。
也許你會疑惑:大阪為何要花費不菲的價格建造一個童趣的垃圾處理焚燒廠呢?
其實,在計劃建設大阪舞洲工廠時,大阪市和北京等城市一起申辦2008年的夏季奧運會。當時舞洲地區建有眾多的體育設施,一旦申辦成功,藝術般的垃圾廠將會吸引更多遊客前來觀賞,成為大阪市最有魅力的奇幻之地。可惜的是,在申奧的過程中敗給了北京。
雖然失敗了,但是這座垃圾廠終究掩蓋不了自身的光芒,經過4年多的建設後,舞洲垃圾處理廠於2001年4月竣工並正式投入工作。
除了負責美,還要拿到優秀的工作成績。舞洲垃圾處理廠一共有兩座焚燒爐,每座焚燒爐的垃圾日處理能力為450噸。兩座焚燒爐24小時不間斷工作,一天的垃圾處理能力最大為900噸,是大阪市現有的7座焚燒廠中處理能力最大的兩座之一。
走進焚燒廠,聞不到臭味、聽不到噪音。所有的工作人員都穿著藍色的普通制服,而進來參觀的人員也是身穿便服,沒有任何的防護,做到這樣級別的舒適度可以說是很牛逼了吧。
120米高的煙囪從不冒煙,甚至一度懷疑確定是在工作的狀態麼?頂部的「蘑菇」24小時裡能不冒一絲煙氣兒是因為燃燒垃圾所產生的廢氣在送到煙囪前會經過三道過濾程序,最大程度地限制了二噁英的產生,所以也就不會有令人排斥的臭味和汙染。
除了最基礎的垃圾處理能力以外,這座工廠還承擔了特殊的教育功能。
大阪舞洲垃圾處理廠在垃圾處理環節實現公開、透明化,走廊裡呈現著巧妙的設計風格。
各式各樣的科普動漫設計吸引了眾多參觀者,四周也根據兒童的身高設計適合他們的科普內容。
一路的參觀學習中,人們會看到垃圾處理後的成品與半成品,甚至還可以參與垃圾處理的部分環節,在實踐中認識真理。
參觀結束後的孩子回去後還能分享給身邊的親人和朋友們,讓更多人學到更加有趣的環保知識,哪怕從最小的知識點開始相互監督,大家不喜歡的臭味和汙染也就會越來越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