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溝,是商州的一個古老地名。為什麼會出現這樣一個地名?民間有一個恐怖的傳說故事。傳說以前野人溝裡有野人,所以才叫野人溝。
小時候我就好奇地問家裡大人,野人溝是不是真有野人?野人長什麼樣子?大人就給我講了野人溝有關野人的故事:「很早以前野人溝裡有野人,他們赤身裸體,面目猙獰,力大無窮。人們進山被野人發現,就會被野人抓住吃掉,通常野人會緊緊抓住人的手臂不放,抓到人後,並不著急吃,會看著人笑,笑累了,就會睡一會,睡醒後才把抓到的人吃掉。於是,村民們只要進山,就給自已手臂上套一個竹筒,一旦被野人抓住,就等野人笑完睡著了,輕輕把手臂從野人抓住的竹筒裡抽出來逃走,留給野人一個空著的竹筒來保護自身。」我當時就想這一定是大人們為了不讓小孩隨便上山去玩,才編出來嚇唬小孩的故事。
野人溝位於麻街鎮東北部,東鄰板橋鎮,南接二龍山水庫湖新村,西連王河村,北至大荊鎮,村委會駐肖塬的中心地坡口村。是丹江北岸,商於古道仙娥驛附近拐彎處的一個山谷,山谷入口狹窄,峰巒疊嶂,怪石嶙峋。進入山谷二三裡,地勢開闊,別有洞天。整個村莊依山傍水,山環水繞,阡陌縱橫,溝岔相連,溝分東西,溝中有谷,谷中有家,雞犬相聞。溝中有良田百頃,周圍山清水秀,風景如畫,小橋流水,孕育著淳樸敦厚的民風。
在古代時,野人溝還是一片原始森林,山大溝深,溝口較小,像一個巨大的葫蘆,隱藏在丹江北岸,有一種神秘感,外人不敢進入。戰亂和兵匪時期,附近的人為了生存和避禍,就來到這偏僻之地逃難生存,代代繁衍,生生不息。
野人溝原指肖塬上張院,後指整條溝裡的肖塬、坡口、高嶺廟三個村。2002年村級規模調整時,將原肖塬村、高嶺廟村、坡口村三村合併為肖塬村。轄高嶺溝、紅眼嶺、雷家臺、閔家溝、閔家院、坡底口、上張院、田家村、王家院、下張村、肖家河、小溝、薛家臺、巖河溝、袁家院、棗園溝、周家塬等村莊。
野人溝地名的出處和來源主要是以姓氏和地形地貌命名:肖家河,肖姓居於河邊,故名。棗園溝,此溝古時有棗樹成園,故名。小溝,此處為野人溝內一小支溝而得名。周家塬,周姓人居於坡塬上,故名。上張院,張姓人分居兩院,此院居上,故名。下張院,張姓人分居兩院,此院居下,故名。閔家院,閔姓人居住,形成院落,故名。田家村,田姓人於此建村而得名。雷家臺,雷姓人居住於坡臺上而得名。坡底口,位於坡底溝的出口處而得名。張坡底,張姓建村於山坡下而得名。紅眼嶺,地處山頂,兩邊突出,中間低凹,得名豁埡嶺,後演變為紅眼嶺。巖河溝 ,村處山溝,傍山巖,臨小河而得名。堰溝口,位於小溝出口處,周圍修堰多條而得名。高嶺溝,因山頂有一廟,名為高嶺廟,村莊位於溝內而得名。店溝,此溝系古代北鄉人來往城區的古道,閔姓在此開店,故名。莊莊溝,此溝最早張姓居住,後遷走,留下莊基種田稱莊莊溝。閔家溝,閔姓人居住溝內而得名。樓房溝頂,王姓人家早年在溝內修建了上層住人,下層養牛的房子,當地群眾呼為樓房溝。因樓房建在溝頂,被稱為樓房溝頂。王院,王姓居住,形成莊院,故名。麻溝,馬姓居住溝內,曾名「馬溝」,後演變為麻溝。薛家村,薛姓人於此建村而得名。對門溝口,地處袁家院對門取名,合作化時建村溝口,故名。袁家村,袁姓人居住於此,形成村落而得名。
野人溝姓氏眾多,分別住有張姓、閔姓、周姓、王姓、雷姓、田姓、袁姓、張(章)姓、薛姓、李姓、林姓、徐姓、董姓、段姓、喬姓、郭姓等十多個姓氏。人口均系清初中期從商州周邊板橋、硯川、腰市、大荊、韓峪川和溝口附近各村遷移而來。
據《商州市地名志》記載:「上張院,原名野人溝,又名野人峪。秦始皇焚書坑儒,關中部分文人逃往商州,避居此溝,當地人稱外鄉人為野人,故名野人峪。晉永平年間,董景道知天下將大亂,隱於此峪,彈琴賦詩以自娛,壽終於此,遂改為仙人峪。後當地人仍以野人溝名之。」
據史料記載,這裡是西晉名士董景道隱居、修仙成道的聖地。董景道,字文博,西晉時後漢弘農人。少好學,千裡從師,晝夜誦讀詩文,小與人交往。曾精讀《周易》《尚書》《春秋》和韓詩。皆精究大義。對"三禮"(《儀禮》《周禮》《禮記》)的精義,以東漢鄭玄的主張為專遵,所著《禮通》《論非》,較其它儒士發展了鄭玄的理學。永嘉中(約310年),天下將亂,遂隱居於商洛山。以樹皮樹葉為衣,以樹果為食,終日彈琴歌笑。後漢王劉淵、劉聰,屢次邀請其出仕,皆不從。劉曜繼位(319年),改國號為前趙。董出山結廬居於渭河灣。劉曜徵其為太子少傅,董依然不從,壽終草廬。無獨有偶,「商山四皓」之首皓甪裡先生周術,其後代亦隱居修煉於此地。
其實野人溝也是個有故事的地方,野人溝位於商於古道丹江邊上,曾經見證了歷史的變遷,歲月的滄桑和人世的沉浮。相傳西漢末年劉秀曾跨丹江,進野人溝,途經板橋河西一座山梁時,心急路滑跌了一個尻子蹲,將山梁壓成形似黑豆的平臺,後人稱此山為「黑豆平梁」的傳奇故事。
據史料記載,明末李自成「八進八出」商洛山中,有兩次屯兵鼎龍山,曾在野人溝安營紮寨,休整訓練歷時一年多。革命戰爭時期,野人溝是護送中央和地方領導重要通道,汪峰同志經常通過野人溝來往於老莊,西荊,韓峪川,板橋等地聯繫革命同志。1948年9月商洛遊擊隊員趙樹珍曾被國民黨殺害於肖塬野人溝。
野人溝環境優美,地靈人傑,工農士商,人才輩出。其中在商洛文壇有影響力,出版有《山中小唱》、《無夢居隨筆》等雜文散文集的商洛日報前主編,張中山先生就是野人溝人。
千年野人溝,今朝換新顏。隨著脫貧攻堅戰的深入,漂亮的坡口移民搬遷住宅樓已建成入住、麻肖公路的拓寬工程和中流大橋的建成將會更有力推進野人溝的興商開發和經濟發展。
有道是:
郭建輝,商州麻街人,喜歡文史,對商州本土姓氏家譜、歷史傳奇、古蹟考證、地名村史、民俗文化等有研究愛好。
長按二維碼點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