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餘家上市公司更名 「名」符其實還是徒有虛名?

2020-12-26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70餘家上市公司更名 「名」符其實還是徒有虛名?

摘要

【70餘家上市公司更名 「名」符其實還是徒有虛名?】據上海證券報資訊統計,今年以來,除「戴帽」「摘帽」等被動更名外,選擇主動更換證券簡稱且已生效的上市公司已超過70家,另有多家公司更名運作尚在推進中。「一些公司選擇更名的背後,體現的是管理層對公司發展戰略、未來願景的思考和態度。」業內人士分析稱,從實際運作來看,這類更名大致可分為兩種情況——「泛化」或「聚焦」。(上海證券報)

  金海高科奧園美谷山鷹國際泉陽泉甘化科工盛新鋰能……這些看似陌生的上市公司簡稱,並不是剛剛上市或行將上市的新股,而是已在A股市場「摸爬滾打」許久的老面孔,只不過這個月剛剛換了新名字。

  證券簡稱,是上市公司遞給投資者的「首張名片」和「獨家標籤」,且隨著時間積累更具辨識度,更名理應慎之又慎。但在A股,更名現象由來已久,除了被動更名,因易主、轉型、突出主業等主動更名的公司也不在少數,但也有少數公司更名是為了蹭熱點、貼概念,曾經的「匹凸匹」便是典型。

  早在2016年,上交所便發布《上市公司變更證券簡稱業務指引》,深交所也發布了《變更公司名稱備忘錄》,旨在細化更名條件規範上市公司變更證券簡稱,同時制定了多項監管措施遏制更名亂象。

  總體來看,近年來企業更名愈加趨於規範,多是出於體現業務屬性或展現未來戰略規劃等考慮,以期「名」更符「實」。二級市場表現也趨於理性,今年更名企業中僅有4家在更名首日漲停,投資者對於「更名炒作」日漸理性。

  客觀而言,證券簡稱僅僅是一個稱謂。遙想萬科創立初期,只是一家從事貿易、加工等多種行業的小公司,此後幾十年憑著專業化經營、市場化運作,如今「萬科」二字已成為房地產行業響噹噹的品牌,為社會各界所熟知。所以,上市公司與其費勁心思「更名換姓」,不如扎紮實實做好主業經營,通過規範的運作、良好的業績、可持續的發展來不斷提升知名度,擦亮企業招牌。

  更新名展新貌

  據上海證券報資訊統計,今年以來,除「戴帽」「摘帽」等被動更名外,選擇主動更換證券簡稱且已生效的上市公司已超過70家,另有多家公司更名運作尚在推進中。

  「一些公司選擇更名的背後,體現的是管理層對公司發展戰略、未來願景的思考和態度。」業內人士分析稱,從實際運作來看,這類更名大致可分為兩種情況——「泛化」或「聚焦」。

  先看「泛化」式更名,多是由於企業經過多年發展或經歷重大資產重組,或是原有主營業務受到挑戰的傳統企業又開拓了新業務,由此實現了產業升級或經營多元化,原有證券簡稱已不能反映企業目前主營業務的全貌,遂通過更名將主業屬性模糊化。

  最新案例如已完成更名的金海高科,因原有簡稱已無法體現公司業務升級以及未來的發展戰略,簡稱中「環境」二字容易誤導投資者認為公司的主營業務與環保業務相關,金海環境日前宣布更名為「金海高科」。公司稱,近年來開始布局以研發創新為核心的高端製造領域,主營業務由網、網板、過濾器等傳統產品的生產製造,逐步向上遊新材料領域覆蓋,加大了在基礎材料方面的研發投入,並在主營的高性能過濾材料、功能性過濾材料、功能性過濾網及各類過濾器等產品上落地應用。據悉,金海高科新產品項目經浙江省科技廳認定的高新技術產品在2019年的銷售收入佔公司總銷售收入的比例為51.36%;今年上半年該比例達到53.10%。

  選擇「泛化式」更名的還有蘭黛傳動、首航節能、萬通地產、紅宇新材、寧波水錶、良信電器等。蘭黛傳動稱,因公司主營業務已由動力傳動業務變更為動力傳動業務、觸控顯示業務雙主業發展模式,故更名為「蘭黛科技」;首航節能稱,因公司業務發展由上市時單一的電站空冷業務逐步擴展為集電站空冷、太陽能光熱發電、餘熱發電及清潔供暖、海水淡化等多元化產業共同發展,遂更名為「首航高科」。

  「聚焦」式更名正好相反,企業在發展中主業優勢越來越突出,或業務更加聚焦於某一細分領域,進而通過更名來增加企業辨識度並展現出在相關產業持續深耕的決心。

  今年5月12日,有「設計第一股」之稱的亞泰國際正式更名為「鄭中設計」。「這是回歸初心。」鄭中設計董事長鄭忠稱。據悉,從建立之初,鄭中設計就將原創設計業務放在公司發展戰略的首位,並逐漸形成了競爭優勢,成長為一家「以設計為靈魂」的公司。

  再如,已剝離智能終端和配套業務轉而聚焦科技產業發展,進而由相關多元化轉為專業化經營的TCL集團,在今年2月更名為「TCL科技」;逐步確立「聚力眼科醫療業務」戰略發展思路的光正集團在10月份更名為「光正眼科」。

  更新名迎新主

  上市公司更名,除了為更好表現公司業務特點外,還受眾多因素影響,企業易主就是其中之一。易主不僅意味著控制權的變更,更帶來主業或者發展戰略的改變。易主之後更換證券簡稱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企業「辭舊迎新」,更好地反映企業新特點,以便投資者更好地了解公司。

  以三愛富為例,2018年初公司完成重大資產重組,控股股東變更為中國文化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2019年,公司進一步聚焦文化教育業務,啟動化工資產的置出工作,到了今年3月,公司完成三愛富(常熟)新材料有限公司和上海華誼三愛富新材料銷售有限公司置出,化工板塊僅剩一家公司。基於此,為符合公司文化教育主業的實際情況,提升投資者對公司的客觀認知,三愛富從5月8日起更名為「國新文化」。

  同樣因此而更名的還有泰合健康、東音股份等多家公司。如2019收購山東羅欣藥業的東音股份,轉型進入醫藥製造業,公司自5月12日起更名為「羅欣藥業」;山鼎設計因控股股東變更為華圖宏陽投資有限公司,更名為「華圖山鼎」;泰合健康因控股股東變更為四川華神,更名為「華神科技」;紅陽能源因控股股東變更為遼寧能源產控集團,實控人變更為遼寧國資委,公司隨之更名為「遼寧能源」……

  更新名有他因

  還有一些公司更名則是為了消除原有的負面影響,或規避重名帶來的種種不便。如三維絲,因股東不合等原因,導致「三維絲」市場印象不佳,嚴重影響公司正常運轉。雖經多方努力,現已卸下重大歷史包袱,基本面已有全面改善,但仍很難扭轉市場對「三維絲」名號的負面印象,公司因此更名為「中創環保」。

  再如昔日的「麗江旅遊」(現名麗江股份)曾表示,「麗江旅遊」與麗江地區旅遊行業及市場相混淆,在搜索公司相關信息時經常搜索到的是麗江旅遊市場相關信息,同時麗江政府相關部門進行當地旅遊市場信息輿情監測時,經常監測到公司的相關信息,容易帶來不便,公司證券簡稱變更後具有更明確的標識。3月31日起,公司證券簡稱改為「麗江股份」。

  同樣受重名困擾的還有中設集團(現華設集團),公司稱,目前國內企業的公司名稱、簡稱或證券簡稱中含有「中設」字樣的較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市場混淆,故更名為「華設集團」。

  更新名勿短視

  11月20日晚,澳洋順昌公告稱,鋰電池業務已經成為公司的最大利潤來源及最大的盈利增長點,擬將公司名稱從「江蘇澳洋順昌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江蘇蔚藍鋰芯股份有限公司」,擬將經營範圍變更為電池製造、其他電子器件製造等,並將在變更登記完成後,根據名稱變更情況向深交所申請變更證券簡稱。或受此消息影響,澳洋順昌近日股價連續漲停。

  細數今年的熱門行業賽道,醫藥、新能源、科技、免稅位列其中。從更名情況來看,或已通過易主等方式完成產業轉型、或為更好地反映公司主營業務性質,一些企業期望在更名後的新證券簡稱上展現出公司的行業屬性。

  以醫藥行業為例,覽海投資更名為「覽海醫療」、和佳股份更名為「和佳醫療」、富祥股份更名為「富祥藥業」、量子生物更名為「睿智醫藥」……

  「科技」「電子」也出現在多家企業更名後的證券簡稱中,魯億通更名為「昇輝科技」、瑞特股份更名為「國瑞科技」等。此外,半導體業務已成為公司核心主要業務的耐威科技,更名為「賽微電子」;為突出公司的主營業務、商標和品牌標識,提高公司主營業務辨識度,旭光股份更名為「旭光電子」。

  從二級市場表現來看,部分上市公司更名後股價出現上漲,熱門行業內企業表現尤為明顯,上海證券報資訊統計顯示,覽海醫療中國中免和佳醫療旗天科技等公司在更名首日便收穫漲停。但值得注意的是,監管層對此類公司的股價異動情形也比較關注,迅速下發關注函讓企業說明情況。

  今年4月8日,剛更名不久的和佳醫療收到了深交所關注函。關注函指出,公司股票價格自3月24日以來連續上漲,截至4月7日收盤累計漲幅為66.99%,與同期創業板綜指偏離度較大。和佳醫療在回覆中表示,公司股價受疫情概念的刺激以及醫療板塊上漲的帶動下,在3月底開始大幅上漲。和佳股份自4月3日起更名為「和佳醫療」,而4月1日、2日、3日連續三個交易日公司收盤價格漲幅偏離值累計達到20%。

  「只有當潮水退去的時候,才知道是誰在裸泳。」有市場人士稱,單純迎合市場熱點炒作的改名,短期內對公司股票有所拉升,但風口過了或當投資者意識到企業「含金量」不足時,相關企業事後很容易被市場詬病,企業形象受損或是給外界帶來不好的印象。只有踏實謀實業、專注做主業、不斷創造價值,才能使企業知名度持續提升、企業招牌越擦越亮。

(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

(責任編輯:DF520)

相關焦點

  • 70餘家上市公司更名 「名」符其實還是徒有虛名
    來源:上海證券報 原標題:70餘家上市公司更名 「名」符其實還是徒有虛名 來源:上海證券報□ 今年以來,除「戴帽」「摘帽」等被動更名外,選擇主動更換證券簡稱且已生效的上市公司已超過70家□ 主動更名的公司中,有不少是因為易主、轉型、突出主業等
  • 70餘家上市公司更名 「名」符其實還是徒有虛名?
    新華社上海11月25日電(上海證券報記者 徐銳 張問之)金海高科、奧園美谷、山鷹國際、泉陽泉、甘化科工、盛新鋰能……這些看似陌生的上市公司簡稱,並不是剛剛上市或行將上市的新股,而是已在A股市場「摸爬滾打」許久的老面孔,只不過這個月剛剛換了新名字。
  • 上市公司掀起更名熱潮
    上市公司掀起更名的熱潮,這已經不是今年才發生的事情。多年來,上市公司熱衷於蹭熱點式的更名現象,實際上還是為了吸引市場的關注,其主營業務以及經營方向卻並未發生本質上的變化,由此容易引起市場的誤判。對這一個現象,在牛市行情中,更容易產生不良的影響,當風口過去或牛市告一段落之後,市場也會逐漸回歸理性,並對上市公司的自身價值重新認識,因改個名字蹭熱點的上市公司,終究還是難逃價值回歸、漫漫熊途的過程。由此可見,對上市公司更名現象,我們仍需要謹慎看待。從政策層面上,應該要在上市公司更名之際,加以觀察,並針對蹭熱點純炒作的行為進行整改。
  • 上市公司掀起更名熱潮
    今年以來A股市場更名的上市公司真不少。據上證報資訊統計,年內至今除「帶帽」「脫帽」等被動更名外,選擇主動更換證券簡稱且已生效的上市公司超過70家,另有多家公司更名運作正在推進中。改名換姓的背後,各自都是出於什麼動機?
  • 上市公司掀起更名熱潮
    今年以來A股市場更名的上市公司真不少。  據上證報資訊統計,年內至今除「帶帽」「脫帽」等被動更名外,選擇主動更換證券簡稱且已生效的上市公司超過70家,另有多家公司更名運作正在推進中。  改名換姓的背後,各自都是出於什麼動機?
  • 廣船國際變身「中船防務」 上市公司更名博漲停
    上市公司頻頻更名,業內認為,此舉助長「概念炒作」,存在巨大風險。  「奇葩更名」頻現 專家:不能帶誤導性因素  上市公司更名已不稀奇,其中也有多家公司因此惹來麻煩。「賣衣服」的百圓褲業要更名「跨境通寶」,5月14日遭深交所問詢,15日起停牌自查。因公司更名被要求自查的公司不止一家。
  • 上市公司「立思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更名為「豆神教育」 |...
    7月13日,立思辰體系下上市公司立思辰科技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因戰略升級,擬將上市公司名稱由原來的「立思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更名為「豆神教育」,而同日晚上8點,「一盤大棋 -- 豆神魔法世界開啟暨豆神大語文4.0發布會」
  • 光啟正式入主龍生股份 上市公司暫無更名計劃
    網易財經3月3日訊 光啟集團日前宣布,隨著龍生股份(002625)非公開發行的增發股份於2月13日在深交所上市,光啟已正式入主龍生股份,實際控制人變更,上市公司將新增超材料智能結構及裝備研製業務
  • 百圓褲業今起更名「跨境通」 炒作還是轉型?
    百圓褲業(002640.SZ)昨晚公告稱,經公司申請,並經深交所核准,公司證券簡稱自今日起由「百圓褲業」變更為「跨境通」,公司英文簡稱由「Baiyuan Trousers」變更為「Global Top」,公司證券代碼不變。  今日開盤,百圓褲業即告漲停。
  • 70餘家百貨購物中心年度銷售排行出爐
    排行榜顯示,中國70餘家百貨購物中心2014財年合計實現銷售額2084億元人民幣,平均每家百貨購物中心銷售28.6億元人民幣。其中,北京的新光天地等北上廣及江浙地區百貨購物中心幾乎壟斷了排行榜的前10位,東北地區的歐亞商都以54億元人民幣擠入排行榜第7名。  從排行榜前10名的區域分布來看,北京1家,江蘇2家,廣東3家,浙江1家,上海2家,吉林1家。
  • 3家上市湘企今年相繼更名,原因各不相同
    三湘都市報記者注意到,今年已有華民股份、雪天鹽業、開元教育3家上市湘企先後完成了更名,並有大康農業正在推進更名工作。這些企業改名換姓的背後,是出於什麼動機呢?雙主業變單主業,開元股份更名開元教育開元教育發布的公告顯示,長沙開元儀器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開元教育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現代詩歌:愛情,其實徒有虛名
    與你一起湮滅在變幻的雲層曾經的纏綿已模糊朦朧成天邊那片黝黑的山影誓言仍在倔強地挺立著還有我追尋你的意志依舊巋然不動我不期待被你讀懂你是那樣熟悉,卻又如此陌生那些火熱的愛情詞句只是虛假的標榜所謂的真愛其實
  • 70餘家百貨購物中心年度銷售排行出爐
    排行榜顯示,中國70餘家百貨購物中心2014財年合計實現銷售額2084億元人民幣,平均每家百貨購物中心銷售28.6億元人民幣。其中,北京的新光天地等北上廣及江浙地區百貨購物中心幾乎壟斷了排行榜的前10位,東北地區的歐亞商都以54億元人民幣擠入排行榜第7名。  從排行榜前10名的區域分布來看,北京1家,江蘇2家,廣東3家,浙江1家,上海2家,吉林1家。
  • 那些改名的上市公司後來怎麼樣了?
    1、匹凸匹(600696)說起A股上市公司更名,匹凸匹是一個繞不過去的經典。這家上市公司名稱曾一再更改,曾用名包括福建豪盛、ST豪盛、利嘉股份、G利嘉、G多倫、多倫股份。2015年多倫股份更名為匹凸匹,宣布公司主業從房產開發向網際網路金融轉型。改名後市場反應熱烈,連續迎來6個漲停板。
  • 中天房產集團更名中天美好集團 首開間接參股公司擬上市
    ,亦為更好地傳遞中天服務美好生活的新年,中天房產集團現已正式更名為中天美好集團。   其下轄30多家房地產開發子公司和物業服務公司、資產管理公司、代建公司,業務覆蓋環滬、環杭、浙中、蘇北等多個核心區域市場和西安、烏魯木齊、長沙等多個省會城市,產品類型涵蓋住宅、寫字樓、商業綜合體、度假酒店、長租公寓、眾創空間等,至今已開發了60餘個項目,年開發商品房逾200萬方。
  • 70餘家上市公司獲「金紫荊」獎 雷軍:建全球化開放商業生態模式
    雷軍表示,小米將建立全球化開放商業生態模式 記者 李昌鴻 攝由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聯合北京上市公司協會、香港中國企業協會、香港中國金融協會等共同舉辦的「2020第十屆香港國際金融論壇既中國證券『金紫荊獎』頒獎典禮」3日在深圳舉行。此次頒獎禮共頒出13個獎項,70餘家上市公司獲獎。
  • 順豐上市創始人王衛一躍成為行業首富,借殼公司將於明日正式更名
    快遞股中的重頭之一順豐上市的消息正倍受關注。根據媒體報導,已經借殼鼎泰新材的順豐控股將於2月23日(今日)掛牌上市,於明日正式更名,證券簡稱由「鼎泰新材」變更為「順豐控股」,證券代碼仍為002352。這是在繼圓通、中通、申通三大快遞公司上市後,第4家登陸資本市場的快遞公司,也是第3家在A股上市的快遞公司(中通在美國上市)。但隨後騰訊證券又表示,其致電鼎泰新材證券事務部,得到的回覆是「順豐並非今日上市,他們也是從媒體得到的此』烏龍』消息」,對於順豐何時上市並更改證券代碼的詢問,鼎泰新材表示,「一切以公司公告為準」。但截至發稿前,該公司還未發出任何公告。
  • 54家上市公司變更股票簡稱 奇葩之名不勝枚舉
    其實,「換馬甲」絕不僅僅存在於小品中,在A股市場中很多上市公司也非常熱衷於「換馬甲」。  據新文化記者了解,從年初至今(截至8月20日),已有54家上市公司的股票簡稱發生變更。這些上市公司為何要「換馬甲」?換了「馬甲」後會對公司的股價產生什麼影響?「換馬甲」的上市公司更偏愛介入哪類行業?記者梳理後發現,這其實有規律可循。
  • 「伐木工」改賣礦泉水,扣非連虧6年的泉陽泉更名後股價大漲,股東...
    更名等於股價上漲,已經是A股的「潛規則」了,無論是早年多倫股份更名「匹凸匹」,還是年內70餘家公司進行了更名的操作,事後公司股價普遍有所上漲。近期由於主營業務的變化,吉林森工(600189.SH)也正式更名為「泉陽泉」,此後連續迎來6日大漲,觸及公司三年歷史最高價,直到21日更名後的第一份公告即為股東減持預告,市場熱情平復後,泉陽泉也迎來連續下跌。
  • 今天,金田銅業「雲敲鐘」上市!寧波境內外上市公司達102家
    隨著金田銅業上市,寧波境內外上市公司成員也達到102家,其中A股上市公司達到83家。 金田銅業此次發行的股票數量為24200萬股,發行價格為6.55元/股,發行市盈率為22.97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