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心中都有詩和遠方,黃勇的詩和遠方在小吉場鎮的千裡沃野裡。
在脫貧攻堅的決勝之年,在鄉村振興多彩畫卷上,在七星關區小吉場鎮的大吉和小吉片區的7個村,黃勇畫了一個4000畝的大圈,種下關於夢想的種子,也在圈裡定了目標——貴州省最大的中藥材基地。
從「鋼筋水泥」到「田間地頭」,一張藍圖繪在黃勇的雄心壯志中。
「現在,建築公司已經可以放開手讓手下人去幹了。」黃勇原本是幹建築的,在建築行業摸爬滾打十幾年,他早已功成名就。但是,他的與眾不同,就是敢於折騰。
「勇」闖天涯。黃勇的折騰是一種不安,不安於現狀的拼搏;是一種態度,在徵程中再起徵程的前行。
從如魚得水的建築行業到摸著石頭過河的農業,需要的不僅是勇氣,更有智慧;從走慣的「獲利」路逕到未曾涉足的新領域,僅憑情懷也不夠。黃勇有「勇」更有「謀」。
「去年5月開始,我做了3個月的市場調查,幾乎遍布全國各地。」調研了市場,對比了利弊,黃勇在中藥材中找到施展拳腳的新天地。他把小吉場鎮幾個村的土壤送到重慶一個專業的檢測所,得到的結果是這裡的土壤非常適合種植中藥材。
未雨綢繆,讓訂單走在產業前面,一份與哈藥集團籤下的產銷協議為中藥材基地的成功和黃勇的夢想保駕護航。
中藥材利潤高,但投資大,剛開始,黃勇只計劃了500至1200畝地,投入3000萬元,但在小吉場黨委、政府和當地群眾高昂的熱情中,他自己卻停不下腳步。
同時,在治療新冠肺炎患者時,中藥材展現了它很大的優勢,黃勇在抗疫中看到了新的機遇。
「還有地嗎?」
「有。」
一個半月前,黃勇和小吉場政府負責人一道在整個小吉場鎮走了一遍,並將相對連片、平整、交通方便的土地圈了出來,他相中了4000畝地。
「我全要了。」黃勇心中憋足了勁,轟轟烈烈地幹了起來。
基地主要種植重樓、黃精、天冬、白芨4種名貴中藥材,建成以後,將成為目前貴州省最大的中藥材基地,帳算下來,5年要投入資金上1億元,黃勇內心堅定,也肯下血本。
氣候、環境、土壤是中藥材生長的關鍵,但黃勇覺得天時、地利之外少不了人和,他從哈藥集團請了兩位博士級技術專家,畢節市中藥材研究所的專家也常來基地指導,在技術投入上毫不含糊。
「每天看著自己種下的一棵棵藥苗破土而出,就像撫育一個娃娃長大一樣。」無以言表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只有在這個過程中才能體會,黃勇形容他在創造一個個生命。
時間足才能藥效足,重樓5年才是藥,見效最快的黃精也要3年。
「藥材能掙錢,但它首先是治病救人的,企業要摸著良心掙錢。」對於質量孜孜以求的黃勇把中藥材種植視為一個良心工程,在基地上,他只允許工人給中藥材澆水。
這份堅決的背後,是一名企業家的責任擔當。
儘管如此,事也總會與願違。剛剛冒出新芽的重樓有130畝地的種苗不好,成藥以後藥性不夠,過不了質檢,200萬的投入面臨打水漂。創業,向來不是一觸而就。荊棘密布,困難重重,才是創業的真實寫照。
手下人心疼錢,對黃勇說:「將就吧,以後便宜點賣就是了。」
黃勇回答道:「不行,我被坑了損失我一個人,但這批藥材流入市場後害的是一群人,這樣的錢掙來有什麼意義呢?當老百姓把錢花了,而要沒有效果,這個錢用著心會不安。」
心中裝得下海,但眼裡卻揉不進沙。黃勇馬不停蹄地趕往重慶跟藥苗公司談判,即使談不攏,他自己也會毫不猶豫把這批種子換掉。人的生命高於一切,黃勇更有底線,他忍痛割愛,是對社會的負責。
為了種好這片地,黃勇多半時間都在基地上轉,經常連續幾天不回家。在基地臨時工棚的2樓,他為自己鋪了一張床,坐陣指揮,和員工吃在一起,住在一起。
「真正讓企業產生效益的是把藥種好,種出東西來長久地帶動老百姓就業和發展,也能填補全區沒有大型中藥材基地的空白。」黃勇從建築公司帶來26人的團隊在基地上搞管理,用工最多時一天有400多人在地裡務工。
產業成功,企業掙錢,百姓增收,地方發展,是一個環環緊扣的利益鏈。
「以前種地叫幹活,現在種地是上班,一天能掙一百五六十錢呢。」永興村64歲的陸秀琳幹莊稼活是把好手,更巴不得基地早點建好,她天天有活幹。
陸秀琳的期待是發自內心的,基地務工工資月月到帳,從不拖欠,「陸秀琳們」在地裡幹出了歡聲笑語。
多彩七星關新未來在哪裡?黃勇的答案在綠水青山裡。曾經一年只種收一季莊稼,甚至還養不活人的爛田、荒土,經過開發後,實現了綠水青山向成金山銀山的轉變。
春風拂地,驕陽當空。如今,中藥材基地已經有1200畝變成了黃勇追逐的顏色。生機勃勃,活力無限。
變,在遍地翠綠中——
七星關區是一個農業大區,在泥土的芬芳中長大黃勇,對農業有著特別的感情。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我喜歡農業,從小就喜歡。」黃勇寄托在山水田園間的那份情懷開始釋放。
「早上起來圍著河邊走一圈,新鮮的空氣,悅耳的鳥聲,怡人的花香,我已經愛上了這裡的生活。」在鄉野間放逐自己的靈魂,黃勇的創業帶著詩情畫意。
變,在百姓幹勁裡——
基地開工建設以來,黃勇平均每個月往基地投入200萬元,錢從他的帳上流進基地上,有從基地跑到群眾的腰包裡,在既能孕育希望又能脫貧增收的中藥材基地裡,小吉場人越幹越起勁。
黃勇在追自己的夢,也和七星關區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千年偉業結上了緣。時間不會辜負每一個追夢人,待到山花爛漫時,那個志存高遠又腳踏實地男人定會在花叢中笑得燦爛。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夏民
通訊員 牟慧松
編輯 顧野靈
編審 李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