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體育產業裡面最火的概念當屬「體育小鎮」了。忽如一夜春風來,「體育小鎮」遍布神州大地。
在這股浪潮中,香港上市房企雅居樂聯手劉國梁、王楠夫婦計劃在威海打造的體育小鎮,成為了明星項目。這個項目擁有劉國梁、王楠兩大IP,號稱投資500億元,算得上一出生就風華正茂,一見諸媒體,馬上引來了眾多圍觀者。
這個時代翻臉比翻書還快,時至今日,大多數「體育小鎮」仍處於概念階段,甚至不乏偃旗息鼓者。與仍停留在概念中的很多體育小鎮不同,雅居樂威海體育休閒小鎮邁出了實質性一步。
世界盃開幕之前,雅居樂威海體育休閒小鎮在威海南海新區舉行了奠基典禮。這是雅居樂的首個體育全產業生態示範區,劉國梁,以及王楠夫婦一同出席了奠基典禮。
在「體育小鎮」概念漸冷的當下,劉國梁、王楠兩大IP加持的威海體育休閒小鎮項目能成功嗎?它能為體育小鎮的發展樹立一個標杆嗎?
一出生就風華正茂
體育小鎮的湧現,並未趕上一個最好的時代。
2014年,國務院46號文件出臺,一下子將體育產業推上了風口浪尖。隨後的兩年,體育產業就像一個鬧哄哄的菜市場一樣,熙來攘往,熱錢滾動。曾經都無法稱之為一個產業的體育領域吸引了眾多投資人的目光。
可惜好景不長,起高樓、宴賓朋、樓塌了,仿佛就發生在一夜之間。到了2017年,體育產業出現了疲軟症狀。
政策又一次注入了一針興奮劑。去年5月份,體育總局下發《關於推動運動休閒特色小鎮建設工作的通知》,為體育小鎮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政策是最大的操盤手。體育與地產的跨界能夠帶來更大的想像力,牽動了房企的神經。2017年8月10日,全國96個體育小鎮試點項目獲批。
雅居樂在威海的體育休閒小鎮之所以如此受矚目,不僅僅是打了體育小鎮的概念。它們成功牽手劉國梁,一下子就成為了全國熱點。去年,劉國梁始終處於風口浪尖之上,任何風吹草動都能登上各大媒體的頭條。
因為劉國梁離任國乒總教練,王楠的丈夫郭斌也火了一把。除了王楠丈夫、劉國梁密友等身份外,郭斌還是威海的房地產商。他與劉國梁、王楠共同加入雅居樂威海體育休閒小鎮項目,可以成為體育與地產嫁接的橋梁。
對於地方政府來說,「體育小鎮」能夠成為新的業務增長極。規劃中的體育小鎮大多設在相對並不發達的區域,希望加入體育概念之後,增強地區活力,推動區域的發展。具體到雅居樂這個項目,設在南海新區,既有大房企出資,又有奧運冠軍背書,地方政府自然樂見其中。
一切看起來都很完美。
體育IP不是萬能的
從願景上來說,雅居樂威海體育休閒小鎮具備了成為爆款的一切先決條件。可一個以桌球為主題的體育小鎮真的具有帶動區域整體升級的能力嗎?
我們先要從出發點來探討這個項目。如果從全民健身的角度講,這個項目一定能夠取得成功。根據規劃,劉國梁將擔任雅居樂體育產業首席顧問官,同時將在雅居樂威海體育休閒小鎮建設劉國梁桌球基地和王楠國球社。
這個區域將會建設更多的桌球設施,以及其他體育設施。未來,劉國梁、王楠也可以利用自己在桌球領域的資源,將國家隊的集訓或者比賽引進過來。對於當地居民來說,他們可以享受到更好的體育設施,有機會親眼目睹世界冠軍的風採。這當然是好事一樁。
憑藉劉國梁和王楠的業界資源,似乎也沒必要擔心他們為雅居樂威海體育休閒小鎮所做的體育產業規劃。
此外,在項目的宣傳方面,劉國梁、王楠就是金字招牌。他們的名字一掛,都不需要額外花廣告費,就可以連篇累牘地出現在各大媒體上。
然後,回歸體育產業本身,圍繞桌球所打造的相關產業鏈條並不具備自我造血的功能。即便貴為國球,桌球產業發展仍處於初級階段,乒超也是一個例證。
當然,沒有一個體育小鎮項目計劃靠體育實現盈利。體育小鎮更重要的一個目的還是發展房地產。現在房地產也今非昔比,一個項目能否成功,更為看重一個區域的人氣和潛力。
體育小鎮能吸引更多的目光,讓公眾對於項目的潛力產生期待。但主打桌球概念的體育小鎮能聚攏人氣的能力實在有限,體育旅遊、體育培訓只會在短期內對流量聚集有促進作用,並不會從實質上改變區域的整體人氣。沒有足夠的人氣,雅居樂配套所建的地產項目就很難達到預期效果。
體育小鎮的前途在哪裡?
如果打造一個體育小鎮,目的是打通政府關係、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在地產方面跑馬圈地,雅居樂威海體育休閒小鎮已經成功了。
可假如是希望真正在體育小鎮中盤活體育產業,實現體育產業的自我造血能力,雅居樂威海體育休閒小鎮距離成功才剛上路呢,而且能否達到彼岸還要打上一個問號。
大多數體育小鎮難實現預期,最根本的原因在於,這絕大多數體育小鎮並無體育基因,屬於憑空打造空中樓閣。以南海新區為例,這個區域並無桌球傳統,生造一個桌球概念,沒有產業向下紮根的土壤。
例如一些武術之鄉、漂流之鄉、足球之鄉,依託固有的體育基因和自有的產業鏈條,通過體育小鎮能夠將產業鏈條進行延伸,更具可操作性。
另外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這些區域大多處於二三線城市,而且還不在核心區域。交通不便,人流有限,對於體育的認知還存在欠缺。從目前來看,體育產業的發展仍集中在北上廣深等大城市,向下下沉還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體育小鎮們能否等得起存疑。
此外,體育小鎮需要持續的熱點刺激,這就體現出賽事IP的重要性。賽事IP,比明星IP更有助於帶動體育小鎮的發展。明星IP往往在最初有吸引力,久而久之便審美疲勞了。可打造一個賽事IP談何容易,尤其是在區域並無優勢的體育小鎮上。相比足球、籃球,桌球等項目更是難上加難,反而越野、漂流、滑雪等比較依託自然條件的項目更有發展的機會。
體育小鎮這條路不好走,希望每一家真正願意投身其中的房企找準路徑,不要半途而廢。切莫借發展小鎮之名,行曲線圈地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