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大咖美泉,賞美文美泉!
哈爾濱歷史上有三座規模宏大,雄偉壯觀的大教堂:尼古拉大教堂、聖母報喜教堂教堂和索菲亞大教堂。現在這三座教堂只殘存一個半,尼古拉大教堂和聖母報喜教堂在文革中一個被完全拆除,一個殘存骨架,只能算半個。只有聖索菲亞教堂逃過一劫,有幸保存至今,已成為哈爾濱當仁不讓的地標建築,聖索菲亞教堂的留存至今,要感謝附近的居民阻止了革命小將的革命行動,而索菲亞教堂的重生,要感謝當時哈爾濱市市長汪光燾,沒有汪市長的遠見卓識,索菲亞教堂也許還要再沉寂幾十年。
聖索菲亞大教堂自從於上世紀六十年代停止宗教活動以來,一直作為倉庫使用,破壞比較嚴重,頂部洋蔥頭因其非常碩大而得以保存,但十字架和內部陳設全部消失不見。室內壁畫也遭受嚴重破壞。並在教堂周圍修建數座紅磚大板樓將其前面和左側裹得嚴嚴實實的,從透籠街街遠遠望去,一個巨大的洋蔥頭倔強地挺立著,卻絲毫不見身軀的影子。
1986年,聖索菲亞教堂被哈爾濱市列為一類保護建築,1996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6月2日,哈爾濱市政府決定對索菲教堂周邊環境進行清理整治,為期80天。拆除了圍困教堂的紅磚大板兒樓,教堂終於重新展現其婀娜的身姿,索菲亞教堂被修復一新,以教堂建築為依託建成哈爾濱建築藝術博物館,以哈爾濱保護建築,老照片為內容,宣傳哈爾濱的城市魅力。教堂以及周邊被改造成建築藝術廣場,供大家休閒小聚,成為哈爾濱又一新的城市名片和旅遊景點。這一舉措對哈爾濱的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也是汪光燾市長對哈爾濱做出的歷史性貢獻,作為哈爾濱人將永遠銘記這位好市長為哈市人民創造的福祉。
汪光燾,男,漢族,1943年6月生於上海,安徽休寧人,1965年7月畢業於上海同濟大學城市建設系,同年參加工作,1981年獲同濟大學路橋專業工學碩士學位。1983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研究生學歷,工學碩士,高級工程師。清華大學、同濟大學、北京工業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香港中文大學榮譽教授。1995年—1998年,任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市委副書記、代市長、市長;
我作為這一事件的親歷者,見證了聖索菲亞教堂從落破到輝煌的全過程,那會正在讀書,每天騎自行車上學,天天會路過老教堂,看著它一點點的變化,從破敗到重生,當時的場景如今仍歷歷在目,可惜當時條件所限,不能記錄下這一歷史過程。
今天,有幸通過王濱志先生所拍攝的一組記錄聖索菲亞教堂重生過程的珍貴照片,重溫一下索菲亞教堂走過的百年路程,了解它光鮮身影的背後,有多少曲折和不平,有多少知名或不知名的熱愛哈爾濱的人,默默地為哈爾濱的文化事業辛勤地付出。我們今天的人們應該在大拆大改之際,好好地想一想,應該為後人保留些什麼?當後人回望這座城市的過往歷史時,不會僅僅憑藉幾張發黃的老照片發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