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溪作家曹聚仁寫過,他之前五十年前的蘭溪,城市西門外蘭江上曾有茭白船一百多艘,所謂的茭白船指的是妓船。這一批龐大的船隊夜夜笙歌,花天酒地。
其實,蘭溪漸漸繁華是從南宋開始。南宋把皇城落在臨安(杭州),一整套官僚機構以及大批開封人為主的北方人南下,皇宮、官衙的土木建設,衣食玩樂,都需要大批物資,源源不斷的從各地往杭州輸送。
在以水路作為高速公路的古代,沿河的城市總會吃到水流紅利。杭州所在的錢塘江溯流而上是富春江,富春江在嚴州府兵分兩路,一路沿新安江進入徽州,另一路是蘭江。蘭溪就依蘭江設城,蘭江的上遊再一次兵分兩路,一路是金華江,一路是衢江。衢江可以通往江西,再南下廣州。
蘭溪剛好在三條江的丁字路口,在流水就是金銀的古代,傻瓜也能財源滾滾。所以,蘭溪有了一些洋洋自得的綽號,比如小蘇州,小上海,還有「小小金華府,大大蘭溪縣」,這明顯是暴發戶心態。
晚清中後期到民國,蘭溪還是繁華富庶之地。當時有大批的徽商店鋪,其中有祝裕隆布店的富豪老闆,有義烏巨富丁光銀,永康與東陽人在蘭溪還有會館,同鄉會。蘭溪本地比較出彩的諸葛亮後裔諸葛八卦村人經營的藥材生意,他們秉承諸葛亮「不為良相,便為良醫」的家訓。
然而,當水流不值錢的時候,蘭溪就逐漸潦倒了。1932年,浙贛鐵路通車,它穿過金華從蘭溪繞道而行。商人的心馬上被火車帶走了,因為追逐火車頭顯然更加有利可圖。
1957年,建成了新安江水庫,1968年,富春江水庫又建成了。這相當於一次又一次的把水裡的最後一個銅板撈走了,而水成了老老實實安靜的水。
後來,蘭溪也有過冶煉廠,化工廠,農藥廠,電纜廠,一看名字就是犧牲土地與人的壽命的產業,這些可怕的產業與周邊特色縣的較量中也早已敗下陣來了。前些年,蘭溪居然是貧困縣。
小上海、小蘇州像是落魄地主的美好回憶。歷史總在不易覺察的變化中前行,你不變,就只能在路邊當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