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巴黎遭嚴重霧霾襲擊 公交免費三天應對(高清組圖)

2020-12-15 新華網客戶端

著名的艾菲爾鐵塔也被籠罩在霧霾之中

據外電14日報導,法國首都巴黎遭受嚴重霧霾襲擊,當局採取公共運輸免費三天的非常措施加以應對。

受反常天氣影響,巴黎出現少見的嚴重汙染,連著名的艾菲爾鐵塔都被籠罩在霧霾之中。

專家表示,巴黎在本周出現的霧霾極為嚴重。

環境部門表示,沒風,夜間寒冷,再加上白天反常的溫暖,促成了嚴重霧霾天氣的形成。

巴黎所採取的公共運輸免費措施還包括巴黎周邊地區,從星期五(3月14日)開始,至星期日(16日)結束。

與此同時,巴黎的公共自行車租用服務也宣布免費,同時採取免費措施的還包括一小時內的公共電瓶車租用服務。

霧霾天氣也影響到了鄰國比利時,當地政府下令降低主要公路的限速標準,南部瓦隆地區也宣布採取公共汽車、火車和地鐵等公共運輸免費的措施,直至汙染緊急狀態結束。

巴黎市交通局負責人呼籲所有市民把自己的汽車留在家中,選擇使用公共運輸。

當局還表示,目前的城市空氣汙染水平對人們的健康構成「嚴重危險」,要求老年人、兒童和有呼吸疾病的人留在家中。

據報導,包括蘭斯、魯昂和卡昂等在內的法國北部城市紛紛效仿巴黎,決定在這個周末採取公共運輸免費的措施。

相關焦點

  • 罕見霧霾嚇到法國巴黎 官方緊急實施單雙號限行措施
    【環球時報駐法國特約記者 姚蒙 董銘】8日是法國巴黎為應對空氣汙染實施車輛單雙號限行的第三天。面對「10年來最嚴重的空氣汙染」,有關官員呼籲「公民的愛國心和責任感」,因為「汙染影響到每個人的生活」。  法國國際廣播電臺7日報導稱,由於連續四天遭遇空氣汙染,巴黎當地時間6日起臨時採取車輛單雙號限行等緊急措施。
  • 法國巴黎霧霾嚴重艾菲爾鐵塔「消失」(圖)
    法國首都巴黎以及北部大部分城市最近汙染嚴重,當地時間18日,艾菲爾鐵塔「消失」在棕色霧霾中。  法新社報導,在巴黎,空氣品質監測機構用PM10來衡量汙染水平。PM10的安全界限被設定為每立方米80微克。
  • 巴黎霧霾嚴重老鼠成災 艾菲爾鐵塔公園已關閉
    【觀察者網 綜合】世界遊客嚮往的浪漫之都巴黎,近期面臨嚴重鼠患和霧霾的雙重打擊。 據美國《國際財經時報》8日報導,巴黎街頭出現越來越多的老鼠,根據巴黎市政廳新聞稿,巴黎的公共衛生官員很快將開展一項「鬥鼠行動」,包括關閉公共廣場,布置捕鼠器,堵塞齧齒動物活動的隧道,清理死鼠,督促公眾不要餵食鴿子等動物,但目前收效不明顯。
  • 史上首次:冰島一架波音757降落南極藍冰跑道(高清組圖)
    熱點推薦: 印尼現「功夫青蛙」 伸胳膊拉腿耍寶不停(高清組圖) 無人機航拍澳大利亞壯觀美景 展現別樣風貌(高清組圖) 埃及飽受俄客機墜毀影響 旅遊勝地變「鬼城」(高清組圖) 尼加拉瓜囚犯網上曬獄中生活照
  • 韓國首都首爾應對霧霾地鐵公交免費 單雙號限行
    據新華社電韓國首都首爾15日繼續遭遇霧霾,為鼓勵市民出行更多選擇公共運輸,當天公交和地鐵上下班尖峰時段免費,公車單雙號限行。  首爾市政府14日啟動霧霾天氣應急減排措施。據韓國環境部發布的空氣品質預報,首爾地區15日細顆粒物(PM2.5)水平可能達到「重度汙染」等級,16日將持續。
  • 現場直擊:巴黎羅浮宮的驚魂一刻(高清組圖)
    一名遊客用手機拍攝的照片顯示,2月3日,在法國巴黎羅浮宮,執勤軍人圍在持刀行兇男子身旁。3日上午,一名男子在巴黎羅浮宮持刀行兇,造成一名值勤軍人受傷。法國政府稱,此事具有恐怖襲擊特徵。新華社發  新華社巴黎2月3日電   新華社記者韓冰 應強 韓茜  當地時間3日上午9時50分許,法國巴黎旅遊勝地羅浮宮響起警報。「很多遊客向羅浮宮裡面跑去,氣氛令人感到『很緊張』。」事發時在羅浮宮內參觀的中國遊客劉先生對新華社記者這樣講述自己的經歷。  當天上午,一名男子在巴黎羅浮宮持刀行兇,造成一名值勤軍人受傷,行兇時還高喊宗教口號。
  • 巴黎治霾出「重磅」 公交3天全免費
    3月14日,法國巴黎市中心地區霧霾嚴重,能見度降低。新華社記者陳曉偉攝     新華網巴黎3月13日電(記者尚栩)進入3月以來,巴黎及其周邊地區一直無風少雨,PM2.5和PM10指數連續多日嚴重超標。巴黎市政府和一些機構緊急推出多項措施,以鼓勵市民減少使用私家車,更多選擇公共運輸出行。    根據法國空氣品質監測部門的數據分析,巴黎及其周邊地區的空氣汙染主要源自工業排放、家庭活動及道路交通。
  • 首爾地鐵公交免費開放 為鼓勵市民綠色出行應對霧霾天氣
    韓國首都首爾15日繼續遭遇霧霾,為鼓勵市民出行更多選擇公共運輸,當天公交和地鐵上下班尖峰時段免費,公車單雙號限行。》》》推薦閱讀:微信讚賞功能恢復上線 公眾號獨立App即將發布首爾市政府14日啟動霧霾天氣應急減排措施。
  • 法國巴黎遇霧霾天 艾菲爾鐵塔開啟隱身模式
    隱身的艾菲爾鐵塔 隱身的艾菲爾鐵塔 巴黎霧霾問題已經不算新聞,空氣汙染也長期困擾著巴黎居民。法國《世界報》(Le Monde)12月8日發表社論稱:「即使測量數據還不能真正跟中國首都相比,但巴黎和巴黎所在大區這幾天竟有『塞納河畔北京』之感。必須堅決治理大氣汙染了。」
  • 恐怖襲擊為什麼襲擊法國 巴黎襲擊事件原因分析解讀
    法國首都巴黎13日晚發生系列恐怖襲擊事件,至少已有129人死亡、352人受傷,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宣稱對此負責。法國總統奧朗德14日表示,這是極端組織的戰爭行徑,在國外策劃,在法國有同謀。  11月14日,在法國巴黎共和國廣場,人們點燃蠟燭,寄託哀思,悼念恐怖襲擊遇難者。
  • 巴黎遇霧霾施行單雙號限行 公共運輸工具免費使用
    巴黎遇霧霾施行單雙號限行 公共運輸工具免費使用   進入3月以來,巴黎及其周邊地區一直無風少雨,PM2.5和PM10指數連續多日嚴重超標。該拼版照片顯示的是分別拍攝於2014年3月14日(右)和2012年8月17日(左)的法國巴黎艾菲爾鐵塔。
  • 法國巴黎持刀襲擊案:18歲嫌疑人承認發動襲擊
    中新網9月26日電 據法新社報導,當地時間25日,法國巴黎《查理周刊》總部原址附近發生持刀襲擊案,兩人受傷。消息人士稱,目前,一名嫌疑人已經承認了發動襲擊。 法新社援引接近調查的消息人士稱,該嫌疑人是一名男性,聲稱自己今年18歲,並表示「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 巴黎遭史無前例恐怖襲擊 「伊斯蘭國」 稱派8人
    而法國媒體14日上午援引司法機構消息源報導,系列襲擊事件造成至少128人死亡,250人受傷,其中99人傷勢嚴重。  奧朗德譴責「戰爭行徑」  法國總統奧朗德14日在電視講話中宣布,將為13日巴黎系列槍擊爆炸事件死難者舉行3天哀悼。奧朗德在電視講話中還指責13日的系列襲擊事件是「戰爭行徑」,「是由恐怖武裝『伊斯蘭國』犯下的戰爭行徑」。
  • 巴黎地鐵站發生不明液體襲擊事件 1人嚴重灼傷
    資料圖/視覺中國海外網巴黎2月15日電15日早晨,巴黎地鐵站內發生不明液體襲擊案。一名年輕的流浪漢遭人潑灑不明液體,身受重傷,情況危殆。目前,襲擊者仍然在逃。據《巴黎人報》報導,15日早晨7時左右,巴黎地鐵一號線裡昂站內發生一起襲擊案,誘因可能是兩名無家可歸者之間發生的爭執。受害者年僅二十餘歲,他遭人潑灑疑似強酸的不明液體後臉部和手部的傷情十分嚴重。救護人員趕到現場後進行救治,然後由警方摩託開道緊急送院治療。調查人員已對不明液體取樣進行分析。
  • 6名中國留學在法國遭襲擊 其中一名女生嚴重毀容
    人民網6月16日訊 據法新社報導,6名中國留學生14日夜間在法國西南部小城侯斯坦遭人襲擊,其中一名女生受傷,傷勢嚴重。法國內政部長瓦爾斯對此攻擊中國留學生事件進行了譴責,並指稱「這是一種排外行為」。 報導說,攻擊事件發生在位於法國西南部的吉倫特省小城市侯斯坦。
  • 首爾地鐵公交免費應對霧霾 免費一天就要投入60億韓元
    首爾地鐵公交免費應對霧霾 免費一天就要投入60億韓元  黃粱 • 2018-01-16 09:10:05 來源:前瞻網
  • 韓國首都持續霧霾天氣 地鐵公交免費開放
    韓國首都首爾15日繼續遭遇霧霾,為鼓勵市民出行更多選擇公共運輸,當天公交和地鐵上下班尖峰時段免費,公車單雙號限行。  首爾市政府14日啟動霧霾天氣應急減排措施。據韓國環境部發布的空氣品質預報,首爾地區15日細顆粒物(PM2.5)水平可能達到「重度汙染」等級,16日將持續。
  • 法國首都汙遭染嚴重 艾菲爾鐵塔「消失」在霾中
    據新華社電 法國首都巴黎以及北部大部分城市最近汙染嚴重,18日,艾菲爾鐵塔「消失」在棕色霧霾中。法新社報導,在巴黎,空氣品質監測機構用PM10、即空氣中直徑為10微米以下的顆粒物濃度來衡量汙染水平。PM10的安全界限被設定為每立方米80微克。
  • 巴黎恐怖襲擊原因分析:為何會發生在法國
    英國BBC的報導顯示,位於巴黎11區的一家飯館被掃射,記者在現場看到至少10人被射殺在路邊或已嚴重受傷。  綜合目前已有消息不難發現,跟以往單一的恐怖行動不同,此次巴黎連環槍戰、爆炸多點開花、組織嚴密,應是有計劃的恐怖主義行動。就當前該次行動已造成的傷亡人數和規模來看,可以稱作是歐洲版的「9.11」事件。
  • 最嚴重霧霾今席捲韓國:多地PM2.5爆表,首爾單雙號限行
    當地時間2018年3月26日,韓國首爾,據韓聯社消息,今年以來最嚴重的霧霾天氣26日席捲韓國,首爾、京畿道等首都圈地區空氣中的細顆粒物(PM2.5)濃度創下2015年開始進行相關統計以來的最高值。東方IC 圖今年以來最嚴重的霧霾天氣26日席捲韓國,首爾、京畿道等首都圈地區空氣中的細顆粒物(PM2.5)濃度創下2015年開始進行相關統計以來的最高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