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卮山梯田
01
謝靈運畫像
講故事之前,先推薦一下覆卮山,好地方!
上虞,是中國山水詩鼻祖謝靈運的隱居聖地,覆卮山是他經常登臨之地。山名即因他「登此山飲酒賦詩,飲罷覆卮」而得之,並從此揚名天下,成為浙東名山。可以說,覆卮山是中國山水詩的源發地。
覆卮山海拔861米,是上虞第一高峰,世人譽之「虞山一岱宗」。
最近,讀謝靈運故事,從地方志中看到這麼一個細節:
說明朝時,天姥山下曾有座寺,叫東山寺,內有謝靈運塑像,尊為詩神。「裸體而行,須長及地,足著木屐,手執一卷,惟一布巾蔽前耳」,詩神這個形象很有意思,模樣有點巔覆,讓人覺得挺有韻味。
於是,我給在杭州事畫的蔣雪平發了個微信,請他把謝靈運這個味道畫下來,置於覆卮山情境中。雪平兄不愧人物畫高手,倚馬可待,很快畫好,拍了照片過來,我越看越有味。
雪平兄之畫,很有創意,只是在畫中,主人覆地酒杯卻不見。我說,酒杯呢,忘了畫了?雪平說,酒杯在的,只是被謝靈運扔下懸崖,不復見矣。
謝靈運在覆卮山 蔣雪平畫
02
覆卮山之美
上虞嶺南鄉,覆卮山所在地,這裡黨委政府很重視謝靈運文化的開發與運營,在文化小鎮建設亟需加快升級的今天,嶺南的發展思路清晰,值得點讚!
視頻由茹維榮、林沁兒出品
十多年前,我曾去覆卮山上滑過草,遊過梯田,攀過萬年石浪,記憶已較模糊。這次,因為受邀參與「雲遊覆卮山」活動策劃,有幸再次來領略梯田之美。
覆卮山古梯田景觀,春天很美,油菜花黃時,染透梯田。而櫻桃紅時,亦是剔透鄉野。遺憾的是,這次我站在梯田之頂時,已是種稻季節,油菜花已不知香消何處,櫻桃紅也只豔留記憶間,要領略那紅與黃之美,得等到來年春天。儘管如此,千年梯田依然壯美,從山腳漫延而上,田埂逶迤繚繞,如條條緞帶,縹緲其間。我在想,梯田這時的模樣,像什麼?是《詩經》裡湧動的漣漪嗎?是謝靈運俯瞰的書簡嗎?
流水下灘非有意,白雲出岫本無心。覆卮山多美岫,峰間,時有雲紗霧嶂飄過,絲絲縷縷,恰似深宮佳麗,著一身黛色羅衫,隱約從你眼前飄過,讓你瞬間心動。
南宋狀元郎王十朋,才識卓絕,務實風趣,曾在紹興做籤判,為官兩年,關心民生疾苦,喜歡深入基層,搞調查研究,深受百姓愛戴。他曾登上覆卮山,模仿謝靈運,在山水間,來了一場仙人醉,並留詩一首:
四海澄清氣朗時,青雲頂上採靈芝。
登高須記山高處,醉得崖頂覆一卮。
王十朋之詩,很有生活趣味。我是個滴酒不沾的人,讀到這裡,也有種登上覆卮山,臨崖喝一杯的衝動!
覆卮山周邊一帶,民風古樸,古村落較多,這次我去東澄古村走了走,這裡被贊為「江南香格裡拉」。
石屋建築是東澄古村特色,屋舍大多民國時期所建,也有清代痕跡。石屋高大寬敞,多為兩層,大塊石頭做屋基,門楣窗楣也有用石頭,小石頭用來砌成牆。村人喜歡用鵝卵石鋪地,顯得整潔、雅致、寧靜,體現著古人心境,定力十足。
靜靜聆聽,村中處處溪水潺潺,鳥兒啁啾,聲如環佩。房屋粉牆黛瓦,掩映在綠樹之中,青山環繞,靜謐自然,十分恬淡。偶爾有山民從身旁經過,報以樸實一笑,頓然生出世外桃源之味。如果一定要使用一下「歲月靜好」四字,安放在這裡,我覺很妥。
嶺南鄉挖掘創新謝靈運文化,推出謝公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