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兒童節目《愛探險的朵拉》中的朵拉是個拉丁女孩,只有7歲,像個小導遊帶領觀眾在叢林中探險,並教觀眾一些西班牙語。而根據節目改編的真人化電影《愛探險的朵拉:失落的黃金城》,則讓朵拉長到16歲,並將走出叢林進入城市,朵拉接下來要面對的是比叢林更加致命、更加弱肉強食的美國高中生活。
電影描述和表哥迪亞哥在叢林玩耍的朵拉,在家接受兩位教授父母的教育,某日表哥一家人移居到城市,叢林中只剩下朵拉一家人。幾年後,朵拉已經16歲了,她將是獨當一面的冒險家,但父母認為她需要更多的學習怎樣與人相處,便決定讓朵拉離開舒適圈,到美國洛杉磯就讀表哥的高中。父母也在這段時間出發去探尋印加文化的失落之城——帕拉帕塔。
這部電影要顧慮的面向不少,要適合闔家觀賞,也不能顧此失彼只討好節目粉絲,卻忘了沒看過節目的觀眾,幸好導演詹姆斯·波賓懂得如何拿捏平衡,以另類詼諧的手法,呈現兒童節目的元素。片頭原汁原味蹦出一段趣味的幻想動畫交織現實的影像,替作品定位。小時候的朵拉會打破銀幕第四道牆,教觀眾說[美味]的西班牙語,電影還讓麥可·潘納飾演的父親適時對朵拉的怪異教學行徑吐槽。
《愛探險的朵拉:失落的黃金城》也巧妙地把叢林冒險和美國高中連接,朵拉進入高中才發現表哥迪亞哥經過城市的長年洗禮,不再是她印象中和她一同冒險的男孩,而是處處害怕他人眼光、深怕動輒得咎,無法順利過完高中生活的焦慮青年。傑夫·華伯格飾演的迪亞哥,用緊繃受怕的神情說出[如果我在學校沒跟你說話,別放在心上,我們都只想撐過可怕的高中地獄],會讓觀眾相信他所在的高中其實和叢林一樣驚險恐怖。
電影用了短短幾個很有效率的場景和動作、臺詞,區別朵拉的忠於自己,和校園以社交、風雲人物代表的主流文化,點出畸形如食物鏈的校園生態:別戴幼稚的頭箍上學、校門口要接受違禁品探測門(難道是在探測學生有沒有帶槍?),表哥更提醒朵拉不要和天文學阿宅說話,因為下場很慘,會一起被霸凌。
電影在朵拉學校生活陷入窘境後,她和同學、表哥這是才一起踏入叢林。導演塑造冒險部分有70年代那種老派精神,像印第安那瓊斯的解謎,也貼切導入《愛冒險的朵拉》會有的冒險知識。怎樣從流沙逃脫,還有怎樣挖洞上廁所,不失娛樂又帶點驚喜的教育性質。
[我知道大家在笑我,但我無法不做自己。]這個由伊莎貝拉·莫娜飾演的少女版朵拉,自信不畏旁人眼光,在學校舞會選擇扮自己喜歡的星星,在舞會上跳著她擅長的孔雀舞,頗有新的青少年模範榜樣。《愛冒險的朵拉:失落的黃金城》的娛樂冒險元素不少,以好玩逗趣的方式結合兒童節目的教育精神,傳達意義,是相當適合青少年與父母成人闔家觀賞的可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