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由於科學知道的匱乏,很多人在找不到合理理論支撐的時候,習慣"講究吉利",從來尋求自我的心理安慰。其實,現在我們也或多或少的會有。比如,大家在買房的時候,18層樓絕大多數會無人問津,覺得是18層地獄,而不想把自己打入18層地獄中。但其實更多的是迷信思想在作祟。
隨著科學知識的普及,很多曾經深入人心的迷信術語,比如"五樹進宅,人窮家敗"也都在慢慢的隨風消散。尤其是現在人們更多的是小區樓宇而非獨門獨院,更是不懂這些。但是在古代,這可就是大禁忌了。大樹底下好乘涼,所以很多居所都是挨著樹木來建造的,據說,有這麼五種樹是房屋邊上的"禁忌"。
這五種禁忌樹主要有:松樹、柏樹、梨樹、桑樹和槐樹。有的是由於嚴肅挺拔,有的是諧音之故,也有的是樹木名稱看起來不吉利,總之,言辭還是蠻多的。而松樹和柏樹適合種植在氛圍肅穆的墓地旁而非家門口。而梨樹因為諧音之故,寓意分離,桑和「喪」諧音,都是非常的不吉利,所以也不宜種植在家門口。而槐樹就是字本身看起來不太吉利,一木一鬼,就像是說樹中有鬼,確實有點瘮的慌了。
不得不說,古人學識還是很豐富的,但是更多的是專注於這些神神鬼鬼的,說實話,就像桑樹就因為它"桑"與"喪"同音,即便是重要的紡織材料來源,也一直被人們廣泛的種植,但仍舊不能出現在人們的住宅旁邊,畢竟,誰也不想靠近死神,尤其古人對於死這些字眼更加忌諱。而槐樹也是更加冤枉了,先不說樹上吐著絲掉下來,因而得了個"吊死鬼"之名。單說它這個命名吧,這可是古人自己起的名字呀!
不過呢,好壞對錯都是相輔相成的,上面我們提到一些古人所忌諱和不喜歡的。而同樣也有古人非常喜歡的,因此,在門戶裡我們也隨處可見它們的蹤影。這也就是古人所謂的留著好念想。比如桂樹就因為「桂」與「貴」發音一樣,所以人們都非常喜歡,加之桂花香味瀰漫,所以更加受人歡迎。還有石榴樹的團抱著和石榴籽多,在古代對於子孫的重視,尤其是重男輕女的「子」,而「籽」與「子」諧音,所以,石榴樹也成為廣受歡迎的樹木。而石榴還能吃,更是讓大家愛不釋手了。
說起這些,其實有時候無論是對於一些事物的喜歡,或者是不喜歡,這些都折射出了當時那個年代人們的迷信和講究,很多時候人們更加講求的是一個吉利,也就是幹啥都是圖吉利。即便這樣的情況在現如今看來確實有點滑稽可笑,甚至我們會認為這就是所謂的愚昧和落後,但是那也是當時人們一種思想和心理表現。這也是在當時的發展背景之下最真實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