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佟永偉
天津民園體育場坐落於和平區重慶道83號,是天津國際文化旅遊景點「五大道」的中心。五大道很早以前是天津城南的一片荒蕪的窪地,20世紀這裡被劃為英租界。
英租界利用疏浚海河的淤泥修建道路,先後在這裡建成了重慶道、大理道、睦南道、馬場道、成都道、常德道等。
上圖左上角那塊空地便是現在民園體育場的所在地。
在建造道路的同時,他們預留了一塊用於運動、娛樂的空地,便是今天的民體育場,近百年來他彰顯著獨特的魅力與深厚的歷史底蘊,是城市歷史與現實的一個縮影。
年輕時我在這一代生活、學習、玩耍,感到十分的幸福和快樂。
民園體育場建成後,各種活動和體育賽事不斷,如1929年的萬國田徑運動會、1931年5月天津萬國華捕運動會、1932年4月華北童子軍運動會決賽、1934年4月萬國越野賽和兩英裡競走賽。
上圖遠處的那座樓, 便是重慶道我曾居住過的方。
抗戰時期,英租界在民園大門前,現在的郵局小廣場上,用油漆畫了一面英國國旗的圖案,以防日軍轟炸。
六十年代我們手拿花環在這裡練隊形,準備參加在海河廣場上的慶十一遊行。
上圖為1945年10月10日為慶祝抗戰勝利 在民園體育場舉行盛大的紀念活動。
上圖是1935年在民園舉行的國際田徑賽,圖片上遠處的建築便是民園大樓,那裡有許多我的小學發小。
上圖為原來的民園大門, 估計已有40多年歷史了。
上圖為十九世紀七十年代,鄰居家的小熊弟弟在民園體育場門口留影。
建國以後,民園體育場經過了多次的改造,增加了看臺、主席臺、休息室、健身房,一度成為中國足球的主場基地。
民園體育場是中國第一個燈光球場,其燈架是用木質電線桿組成的。每當燈光開啟的時候能把我家照的通明,基本上不用開燈了。
那時的跑道是用煤渣鋪成的,一跤摔下去膝蓋上準要劃出血道。足球場也沒有草坪,就是硬的黃土,不定時有看門大爺澆一些水,就算是保養了。
記得小時候經常跑進去,在看臺上跑上跑下,活像個小馬達。有時站在主席臺上,背著手學著南方腔調裝作領導在講話,或在上面乘涼。
小時候我在長沙路小學讀書(後改名民園小學),因為離民園較近,所以體育場舉辦一些活動時就讓我們學校參加,比如為足球賽撿球、做大型活動背景、打掃看臺等。
那時天津各系統的運動會都在民園舉行,同時它也是天津足球隊、河北青年足球隊的主場和訓練基地,那時看到他們訓練都非常羨慕。
因為在體育場附近居住,因此,我們的鄰居、同學大都喜歡體育,也是因為體育鍛鍊,讓我擁有了一個很好的體魄,60多歲了,還滑冰、遊泳、踢球。
民園體育場的北邊是重慶道,東邊是河北路,南邊是大理道,西邊是衡陽路。
我的家就在民園體育場的對過重慶道74號(現在的50號), 我的記憶就是從這裡開始的。
小時候常坐在露天陽臺的 石階上看馬路上的汽車,馬車和過往的人群。
體育場最早讓我記憶深刻的,就是每當有活動的時候,場內便響起賽馬進行曲(以前沒有運動員進行曲),不聽都不行,直往耳朵裡灌,可能喜歡音樂,也是跟從小聽這首曲子有關。
五六十年代的民園大門前的重慶道相比大理道還是很熱鬧的。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那時候賣東西的小販,他們肩挑、手提、推車、背馱串街走巷,邊走邊叫賣。
白天有賣螃蟹的小販,挑著兩個大竹簍,知道我們愛吃這口,經常在我家門前叫賣。
此外,還有推車修鞋的、賣冰棍的、賣報紙的、賣豆腐的、拉水車的、賣自製冰塊的、磨刀的、賣日用百貨的......
夏天的晚上經常有推車賣水蘿蔔的,租書的,他們的叫賣聲,現在我還深深的記得。
冬天經常有提著木質的竹盒賣臭豆腐、醬豆腐的,正值吃晚飯的時候,聽到叫賣聲父親經常讓我下去買兩塊。
胡同裡也經常有吹著洋號賣糖果的、捏麵人的、鋦盆鋦碗的。
那時五大道的人們除了去黃家花園買蔬菜、水產品、大件的物品外,在自家的門口都能方便的買到自己所需的用品、食品。
鳥瞰黃家花園
民園對過還有一個叫「松園」的食品店,各類應季的食品也很齊,記得一兩毛錢就能買上一褲口袋的脆棗。
上圖為黃家花園的奇風照相館和新華書店。
有一年在民園門口重慶道上開了一個農產品展銷會,大街上用腳手架和竹蓆搭建了高臺,雖然顯得有些笨拙,但當時給我們小孩帶來了不一樣的興奮和歡樂。
那時郵局的大廳裡,常有一位老人為文盲的人代寫信函。
每當看到經常走過的修女和盲佔卜師,心裡總有些緊張。
那時重慶道上還有較多的英式消防栓,平日為灑水車灌水。
民園東邊不遠就是恭王府,解放後是中蘇友好協會天津分會所在地,父親經常帶我去看蘇聯的彩色影片。
每當槐樹花盛開的時候,重慶道上的槐樹常散發出濃鬱的槐香。
記得在我十歲的時候學會了騎自行車。
在冬季的晚上用父親的自行車,套腿騎,沿著河北路、大理道、新華路、馬場道飛馳,自我感覺是在開汽車,那叫一個爽。
大理道平時人很少,媽媽經常不讓我們去那邊玩,說有拍花子的,拍走就永遠回不了家了。
雖然沒有見過拍花子的,但在文革中我在冬季的一個黑洞洞的清晨,抓到了一個強抱女青年的流氓(就在大理道河北路口處,上圖)。看來人少的地方還是不夠安全,算是應驗了母親的提醒。
還有很多值得回憶懷念的美好時光和事物,因篇幅有限,就不再贅述了。
時過境遷、滄海桑田,民園已經成為五大道人夢中的聖地,在夢裡,我們為它放聲高歌。
時代在發展,天津有了更多更好的體育場館,2011年市政府把民園體育場改造成了休閒娛樂的廣場。
這是一個兼顧五大道歷史風貌,融合體育與休閒、商務功能於一體的雅俗共賞的市民樂園,成為五大道又一靚麗景觀。
既是同學又是鄰居的我們,相聚在民園郵局門前,回望過去的幸福時光感慨萬千。
重慶道的老鄰居們歡聚在一起。
青春流逝的如此之快,有時候從早晨起床到夜晚睡覺,你會覺得時間流的真快,難道是我們自己趕走了我們的青春。
人家說人老了才會懷舊,看來我是真老了。
看到民園,時常想起那時的我們,一起放歌於放學的路隊中、嬉耍於課間的十分鐘、打鬧於民園中的看臺上、閒談在假日的街巷裡.....
回憶是每個人與往事的連接方式,連接著過去與現在;回憶使我們更了解過去所發生的事,也更加明白和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
每個人的往事不同,每個往事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因此我們應該儘量去守護住屬於自己的回憶,不要讓它悄然淡忘。
我們懷念往事,更懷念那個美好的青春!
完
註:
文中漫畫為作者所繪
文中部分照片取自網絡
作者佟永偉五十年代在天津出生,先後居住在重慶道74號、先農大院302號、美國大院20號,1964年畢業於長沙路小學,1969年在北大港小王莊公社插隊,從小在民園、黃家花園,小白樓一帶學習、生活,對這一帶有著深深的記憶、滿滿的故事和濃濃的情懷。
採稿 校對 編輯 | 紫石
關於我們
本號匯集了五大道人講述的老故事及五大道人的文學、攝影作品等,旨在重溫五大道老時光、探尋五大道人的生命軌跡、弘揚五大道的人文精神。歡迎新老五大道人踴躍投稿,文字、口述均可(有意者請在私信留言,我們會儘快回復)。本號刊登的文章(不代表本號立場)均為原創,不經許可請勿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