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大樓:一座現代媒體之城

2020-12-12 搜狐網

  作為奧運轉播的指揮基地,央視新大樓於奧運開幕前部分投入使用。它是2008北京奧運的標誌性建築之一,大膽、張揚的形象背後,其實也是展示開放、包容,甚至是世界性眼光

  央視新大樓外表幕牆在奧運開幕前安裝完畢

  攝影/奧雷·舍人

  OMA設計時最想要突出大樓內部的溝通和交流的便捷

圖片由OMA提供

  北京2008夏季奧運會正如火如荼進行,賽場上,明星運動員已經習慣如何面對聚集的鏡頭和閃光燈。不過,另一位特殊的明星也因這場賽事而受到中外媒體的格外關注。

  央視新大樓,作為奧運轉播的指揮基地,於奧運開幕前部分投入使用。它是2008北京奧運的標誌性建築之一,有如張開雙臂的力士,準備舉起地上的槓鈴。這的確是個獨特的創意,摩天大樓在空中拐了幾個彎又重新回到地面,似乎和地球引力開了個玩笑。OMA(大都會建築事務所)設計的這種前衛造型曾引起過許多爭論。

  「世界上沒有哪個城市擁有這樣奇妙的建築。有人說它古怪,我卻很喜歡。」這是法國《世界報》記者保羅·伍茲的評語。而英國《泰晤士報》記者湯姆·迪克霍夫在8月8日奧運會開幕時發給倫敦的專欄中這樣寫道:「這是世界第二大辦公樓,僅次於五角大樓。它是21世紀中國最具有重要意義的建築。」

  事實上,隨著央視新大樓工程的推進,除了外形的壯觀,這座媒體航母正逐漸向我們展現它開放與先進的內部。

  媒體舞臺與公共空間

  8月6日之前,央視新大樓外表幕牆的最後幾片玻璃安裝完畢,而1000多名央視的員工已經搬入新樓,使用部分辦公空間為奧運操練。大樓的施工穩步進展,2007年12月兩個傾斜的塔樓連接起來以後,今年3月才完成了全部的鋼結構工程,安裝幕牆又花費了幾個月時間。

  不過,一切無礙於已具完整外表的它在奧運會中的精彩表現:高度達到234米的大樓,展現在北京城市上空的舞臺上,清晰可辨;不同角度觀察則有不同,有時候看上去非常巨大,有時候看起來很小。

  巨大有時未必是好事,它意味著繁雜的系統以及高額的支出成本。但另一方面,巨大能夠帶來聚集,並產生更大的能量。央視新大樓就是這樣一座具有「力量」的建築,它負載了各種混合在一起的能量。

  「央視新大樓的內部具有非常複雜的系統,簡直就是一座媒體城市。」央視新大樓的項目經理、OMA建築師姚東梅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採訪時表示。

  事實上,準確地說,央視新大樓包括三個部分:中央電視臺主樓(CCTV)、電視文化中心(TVCC)和服務樓。而主樓就是最廣為傳頌的那個獨特設計。

  大多數建築在建造的時候,人們並不知道它以後的具體用途。不過,央視新大樓恰恰相反,設計師在動工之前,就要完成對建築內部各部分的功能意義和空間意義的規劃。

  主設計師雷姆·庫哈斯和奧雷·舍人早已把大樓的內部設計定義好:主樓是技術樓,負責電視內容節目製作;副樓是公共建築,裡面是文華東方酒店、數碼放映廳、多功能廳、錄影棚和新聞發布廳。此外,還有餐廳和劇場等。

  「大樓內部的溝通和交流的便捷,是OMA最想要突出的。」姚東梅介紹說。於是,整個功能布局,和國際上經常出現的制播分離的狀態恰恰相反:所有在這個機構裡工作的人都感受到下一步的工序。而採取垂直和水平的內部交通方式,則讓在裡面工作的人感到便捷。甚至,你的所有生活都可以在這裡完成。正如設計師奧雷·舍人說的,它表達的思想是提倡聯繫、反對孤立,這很容易讓人想起環形的外觀造型。畢竟,在中國文化裡,圓或環形意味著圓滿。

  此外,OMA還在主樓內部設計了一個環形的參觀流線。區別於老央視大樓的森嚴形象,公眾可以在新大樓裡對於電視的製作有直觀清晰的認識。人們可以從東三環馬路的入口進入地下一層,看演播室的情況,然後乘坐電梯到37層,經過禮品店,來到公共觀景大廳。在空中走廊伸出去的那個角上,裡面還有3個觀察窗,用透明玻璃做的地板,可以在上面俯瞰底下的城市,然後通過一個樓梯上到38層,再乘坐電梯回到地下一層。

  公共空間,是OMA設計師通過央視新大樓項目推向大眾的重要理念。在CCTV主樓裡,最高樓層不會留給高層管理者,而是用作公共區域,比如餐廳。建築中,參觀者可以看到令人眩暈的突出部分和走廊,並且可以從這裡看到辦公室和電視演播室。樓裡甚至包括一家電影院和一家劇場。劇場設置在TVCC延伸出來的底層上,內部完全打破常規:舞臺不是固定的,座位不是固定的。座椅固定在特製的車臺上,可以任意推動,任意組合。

  「對於CCTV大樓來說,它就好像一個人的機體,不同的功能空間好似它的各種器官。不同的功能需求要有機地結合在形式當中,在其中找到最合適的方式。」姚東梅介紹說。

  媒體大樓的使命

  興許是巧合,2006年4月,英國廣播公司(BBC)宣布了一項「媒體城」計劃:他們將在曼徹思特的薩爾福特碼頭建設一座面積超過倫敦特拉法爾加廣場兩倍的公共廣場,其中的三座主要建築將成為BBC的總部。BBC還計劃,到2011年,在倫敦奧運來臨之前,1500名員工將從倫敦搬到此處。這將是英國一座標誌性的公共空間。

  「建設一個地標並不是建築師為了尋找實現他個人設計的建築理想的渠道,而是為了奧運會的那個時刻,整個社會有一個值得關注的建築存在。」在2004年9月北京國際建築大師創作演示論壇上,央視新大樓設計者之一奧雷·舍人如此說道。

  不過,從某種程度上,這種媒體大樓不僅是為奧運做標記,似乎也有為媒體本身樹碑立傳的意味。媒體是一個時代最敏銳的批判者,它傳達信息、解讀時代,而誰也不能否認的是,媒體又是一個變化極為迅速的行業:從報紙的出現到廣播的普及,再到電視的傳播,現在是網際網路的拓展。或許留給後人的,央視新大樓更多是一個時代的標誌——它在以奧運為契機的快速發展中到達巔峰。據說,新樓建成之後,能運行250個頻道,而現在,央視只有16個頻道;它還能容納1萬名員工,重要的是,每天還能迎來幾千名造訪者。

  「建築已成為一種抽象的隱喻性的符號,實踐的意義越來越小,隱喻的意義越來越大。」這是庫哈斯兩年前的觀點,已經逐漸成為現實。一百多年前,摩天樓這種形式在紐約發展的時候誕生了,它是一個代表大都市的形象。在現代化的結構中,能夠解決經濟、居住、辦公等各種需求的綜合的形式出現在大都市之中。但現在,摩天樓似乎更多淪為經濟力量的象徵。

  建築師賈姆斯·韋恩就曾提出,建築本身就是一件商品,其「商業形象」應能易於被大眾接納。央視新大樓本身就是這樣一個媒介,大膽、張揚的央視新大樓形象背後,其實也是展示一種姿態,它代表了開放、包容,甚至是世界性眼光。某種程度上,央視新大樓已不只是中央電視臺文化形象的代表,而是北京城市的一張新名片,矗立在這媒體時代。

  

  

(責任編輯:娓娓)

相關焦點

  • 央視新大樓北配樓大火_大楚網
    央視新大樓北配樓 央視新大樓
  • 央視新大樓北配樓大火_新聞中心_騰訊網
    央視新大樓北配樓 央視新大樓
  • 網上盛傳中央臺新大樓名為「智窗」 央視已否認
    近日,關於央視新大樓被命名為「智窗」的笑聞在網上流傳。昨天,央視方面對此予以否認。最初舍人公布他們的中央電視臺新總部大樓的設計方案時,人們簡直不敢相信建築還可以這麼做。從技術上講,這座建築存在很大難度。
  • 人民日報新大樓遭網友吐槽與央視大樓絕配(圖)
    近日,與央視新大樓「大褲衩」遙遙相望的人民日報新大樓火了。微博中的一組新大樓的照片,被網友送上「電熨鬥」、「航母」、「夜壺」的封號,甚至還有人稱之與央視「大褲衩」陰陽調和。不過,該大樓的設計者、東南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周琦倒是很坦然。昨天,作為領銜設計者,周琦也首次做出回應。他告訴現代快報 (微博)記者,不管大樓被稱作什麼,自己都不介意,「還有人說像企鵝呢,但這些不會給我造成困擾。」
  • 《人民日報》新大樓設計方:寓意是天圓地方
    人民日報新大樓被稱披上「土豪金」【《財經》綜合報導】近日,人民日報新大樓在網絡中被稱披上「土豪金」,其造型引起熱議,有網友配以央視東南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國家一級註冊建築師周琦領銜的團隊,是人民日報新大樓的設計班底。據周琦介紹,最終方案中的人民日報新大樓,由圓形高層和方形輔樓組合成「天圓地方」的建築形式,從三個「角」上以外凸渾圓的巨大鋼柱沿弧線直接交匯到樓頂,從空中俯瞰,形成一個三角形的「人」字。
  • 組圖:中央電視臺新大樓北配樓發生火災
    央視新樓副樓救火現場版權作品,請勿轉載。李舸央視新樓副樓救火現場版權作品,請勿轉載。中新社發甄雪原攝央視新樓副樓救火現場版權作品,請勿轉載。李舸  2月9日晚21點左右,北京市京廣橋附近的央視新大樓北配樓發生火災,起火原因不明。消防官兵正在救火。
  • 24小時播不停:央視新大樓北配樓發生火災
    詳細<<<2月14日10:33 央視新址建設辦主任被免職 外殼將整體拆卸     昨天上午,央視針對新址北配樓火災事件召開高層會議詳細<<<2月12日11:00 央視新臺址建設辦主任徐威等12人被刑拘      北京市公安局新聞辦12日上午發布,因涉嫌危險物品肇事罪,央視新臺址建設工程辦公室主任徐威等12
  • 人民日報新大樓被指抄襲杜拜帆船飯店(圖)
    【提要】人民日報新大樓設計方案已經確定,由東南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周琦主持的設計方案獲選得標。不過,方案才一公開,馬上引發眾多網友熱議,有人說像電熨鬥,有人說想航空母艦,更有人說像夜壺,還有網友批評這建築根本就是杜拜帆船飯店的山寨版。
  • 中央電視臺新大樓北配樓發生火災
    中央電視臺新大樓北配樓發生火災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09-02-10  北京市京廣橋附近的中央電視臺新大樓北配樓9日晚21時許發生火災,目前火勢仍未見減弱。  記者在現場看到,與央視新大樓(俗稱「大褲衩」)齊高的配樓已經被大火所包圍,火柱沖天,一公裡範圍內天空落下像雪片一樣的灰燼。  起火現場已經圍集了幾十輛消防車,但滅火水柱高度有限,難以一時控制住火勢。  警方已對周邊道路實施交通管制,疏散車輛與行人。  起火原因尚在查明中。今天是中國傳統節日元宵節,巨大月亮升起後,北京市鞭炮齊鳴,響徹不已。
  • 《歌唱祖國·一首歌一座城》音樂故事作品登錄央視大屏
    作為大型全媒體活動《歌唱祖國·一首歌一座城》的收官部分,中央廣播電視總臺CCTV3央視綜藝頻道將於近期晚八點檔播出《歌唱祖國·一首歌一座城》歌唱盛典,同時,10月27日 起,全面改版、全新呈現的CCTV9央視紀錄頻道將在晚間黃金時段《9視頻》欄目陸續推出17首音樂故事作品的大屏展播,帶領觀眾在大屏端領略祖國各地的大好河山,感受各地群眾的愛國情懷,將整個活動推向高潮。
  • 央視直播臺就在本報新大樓
    作為國家改革開放代表城市之一,廣州「點亮」城市地標緻敬改革開放,央視財經頻道的國慶節大型融媒體直播「改革開放40年」主題特別節目也第一時間直播了這場光影盛宴。站在珠江江畔,可以盡收廣州塔、獵德大橋、廣州日報新大樓、珠江遊船和無人機編隊「聯袂上演」的珠江沿線燈光美景。珠江之上,被稱作「珠江之貝」的獵德大橋一改往日的極簡風格,以光電技術在橋身投影出絢麗畫面,讓獵德大橋換上「繁花錦簇」的彩衣,展現「改革開放40年」「花開新時代」「幸福廣州」等富有新時代特色的畫面。
  • 奇絕之地,天險之城,寶山石頭城,一座遺世獨立的世外桃源
    「遺世獨立的天空之城」「這塊隱匿在金沙江峽谷深處的天險秘境」很多人用無限的美言來形容這塊巨石上的奇蹟。國慶期間,央視特別節目《江山多嬌——江河篇》,通過虛擬技術將祖國江河的靈動生動地進行了展現。其中麗江寶山石頭城、三江匯流、虎跳峽三處景點上鏡,央視更是用4分鐘介紹了寶山石頭城,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石頭城究竟有多美吧。
  • 央視新大樓工地突發大火 系違規放煙花引起[組圖]
    2月9日21時許,北京市京廣橋附近的央視新大樓北配樓發生火災。新華社記者李文攝2月9日晚21時許,北京市京廣橋附近的央視新大樓北配樓發生火災。新華社發2月9日晚21時許,北京市京廣橋附近的央視新大樓北配樓發生火災。新華社發
  • 央視新大樓簡介[圖]
    央視新大樓簡介[圖]2009/2/10/8:39來源:慧聰消防網央視新大樓全景點擊此處查看全部新聞圖片     中央電視臺新臺址建設工程位於朝陽路和東三環交界處的
  • 建築評論家"叫板"庫哈斯:央視新大樓是情色建築
    「在我看來,央視新大樓是庫哈斯帶著老相好在北京發生的一場浪漫,是一棟有情色意味的建築。」在前晚進行的「中國思想:深圳馬拉松對話」中,建築評論家賀承軍直接向央視新大樓的建築師庫哈斯叫板。  對於這一個問題,庫哈斯顯然感到意外,猶豫片刻後,立即予以否認「這完全是胡說!」
  • 央視新址大樓獲全球最佳高層建築獎
    11月8日,經過兩年的施工,央視過火大樓即中央電視臺電視文化中心外部裝修工程施工完成全新亮相。據介紹,目前室內機電安裝工程已接近尾聲,精裝修施工正在緊張進行中。了解,原計劃今年8月亮相的央視過火大樓之所以推遲到11月,是由於施工方案幾經論證,施工進度也就有所拖延。
  • 非思特教育學員參與央視《跟著書本去旅行》感受一座城品味一篇文
    近日,凱裡市非思特教育的兩位學員逯忠霖和盧依晨參與了央視《跟著書本去旅行》的錄製。該節目是一檔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科教頻道傾力打造的行進體驗式文化教育節目,節目以中小學課本或經典名著為線索,在「讀萬卷書」的同時「行萬裡路」,走近文化古蹟和自然風景、實地實景講故事、身臨其境愛教育,觸摸歷史、感知文化。
  • 北京市政府新大樓地址在哪 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搬遷時間
    藍天白雲下,副中心的建設者將自己的身影定格在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建築前。運河之濱崛起的新城,將成為一座記錄偉大時代的豐碑。北京市政府新大樓開始揭開 「面紗」》 責任編輯:朱惠娥
  • 央視新址工地火災系非法燃放煙花所致[組圖]
    2月9日21時許,北京市京廣橋附近的央視新大樓北配樓發生火災。新華社記者李文攝>最新消息:中央電視臺就在建新址發生的火災事故真誠道歉中央電視臺新址配樓火災現場已清理完畢央視新址北配樓火災系業主不聽勸阻執意放煙花所致
  • 烏託邦音樂城,一座真正的「愛樂之城」
    「這是一座城市裡的城市」只要探訪過烏託邦·音樂城的人,內心都會有這樣的感受。如果你還未曾親眼感受過烏託邦的魅力,那就先來聽我細數這座不夜之城的不可思議。繁花,一個來自豔遇之都麗江,從出生起就自帶浪漫屬性的酒吧。她是都市男女的聚集地,也是約會告白的必選地。10000+朵玫瑰花裝飾的房間,像闖入了愛麗絲的夢遊仙境,絕對超出萬千少女對浪漫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