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喜歡做的事情之一,就是冬日暖陽下,煮一壺茶捧一本書,懶懶的躺坐著。看書看累了,就停下來歇歇眼睛,望一望遠方喝杯茶,然後在陽光下仔細地觀察自己。伸出手掌看著那縱橫交錯的紋路,連貫、交織、分開、向上走、向下落……看著它們順帶放空自己的大腦。
閉上眼睛仰起臉,讓全身盡情地沐浴在陽光下。陽光打在臉上暖暖的,舒服的無以言表;閉上眼睛時,陽光會穿透你的眼皮,感覺一片暖紅,陽光沒有那麼熱烈時,感覺一片暖暖的黃色;曬得久了,你會感覺臉上緊緊閉合的毛孔,一個一個地舒展開來,然後越曬越慵懶,越曬越發困頓起來,想要睡覺,那就睡一覺吧。
曬得久了,睜開眼睛會覺得有點恍惚,再看向遠處,顏色有些不同。嗯,曬得久了眼花了,低下頭再次看向手掌,看那些縱橫交錯。我發現它們總是在不停的變化,上次看它明明走到食指下面就停了,這次它竟然開始慢慢的向食指延伸,好神奇!以前這兩隻手沒有這麼多雜紋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它們也漸漸多了起來;看向手指,一個個圓圓的「鬥」真的很圓像極了老樹一圈圈的年輪;還有那向左向右偏移開口「簸箕」,讓我想起了小時候跟隨奶奶的日子。
那時奶奶常常會拿起我的小手:「一鬥窮、二鬥富、三鬥四鬥賣豆腐……」總也記不住我有幾個,將來會做什麼「那我呢?那我呢?」「我來給你看看,一個、兩個、三個……呀!有八個呢!」「那我將來是要做什麼?」「你呀,將來是要當大官的,好好學習將來當大官……」大官是什麼,我不知道,但小小的我對此深信不疑。嗯,我將來是要做大官的,卻忘了要好好學習才能實現。
不知你們小時候有沒有被老人數過鬥,聽著她們念念有詞:「一鬥窮,二鬥富,三鬥四鬥賣豆腐,五鬥六鬥開當鋪,七鬥八鬥把官做,九鬥十鬥享清福。」看完之後有的開心雀躍,有的垂頭喪氣。總是聽「鬥」「簸箕」一直很好奇為什麼要這麼叫?
每根手指的指腹上都有著不同的紋路,也就是我們的指紋,指紋都有著不同的形狀,分為:螺紋、流紋、弓紋,螺紋就是鬥,流紋和弓紋就是簸箕。指紋的用途,現在最常見的便是手機解鎖;如同世界上沒有兩片一樣的樹葉一般,我們的指紋也是獨一無二的,也被稱為「人體身份證」,被用於身份識別、破案等等。
鬥、簸箕
鬥和簸箕呢都是以前家家戶戶常用的農具。鬥,是用來量糧食的器具。一般用來計量糧食和酒,經常見到的「一石(dan)米、一鬥糧、一升米」,石、鬥、升都是計量單位。因為鬥的外觀與螺紋形狀的指紋,都是呈圓形環繞狀,十分的相似,所以人們將這種螺紋狀的指紋稱為:「鬥」。
簸箕,是一種用竹、藤條或者去皮的柳條,編成的鏟狀型用來揚米去糠的器具,有的會用來裝垃圾。流紋,弓紋狀的指紋與簸箕的形狀非常相像,指尖圓潤向內環繞向掌心發散。
鬥,是用以存放糧食的,簸箕卻是用來篩糠、篩糧食的,使用時把米揚起來,是向外的,十分的形象。鬥聚財,簸箕散財。所以,鬥越多,越聚財,日子也就越好過,可以看看後三句:「五鬥六鬥開當鋪,七鬥八鬥把官做,九鬥十鬥享清福」。一個鬥沒有或者僅有一個鬥,那就只能受窮;兩個鬥的話,相對而言生活會好一些
這些說法也是老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許,用以打發時光,沒有什麼科學依據;八個鬥的我,也沒能如奶奶所願做個「大官」。美好的生活,還是要靠自己努力打拼才能得來。說到這裡想起一則小故事:
一個命運多舛、碌碌無為的年輕人,因為對命運有著諸多疑問,他去拜訪了禪師,希望禪師能夠解開自己的疑惑。
他問禪師:「你說真的有命運嗎?」
禪師答:「有的。」
他又問道:「那是不是我命中注定要貧窮一輩子?」
禪師示意他伸出手,並指給他看:「這條橫線叫感情線,這條斜線叫事業線,另外一條豎線是生命線。看清楚了嗎?」
然後禪師,又讓他把手慢慢提起來,緊緊握住,禪師又問:「你現在再說說看,這幾條線在哪裡?」
那人疑惑不解地說:「在我的手裡啊!」
「那命運呢?」禪師繼續問。
那人方才恍然大悟。
苦樂、命運何需要問別人?命運一直都掌握在自己手中!善惡造作,順逆果報,原本都在自己的手心掌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