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撿大漏了,男子幾十塊錢買小碗,鑑寶結果翻了上百倍
瓷器的製作歷史在我國可以說是源遠流長,一脈相承,早在上古時期的人們就已經開始了陶器的製作,這也就是瓷器的先祖時期,在後來的歷朝歷代的手工藝製作技術的改進和提升之後,就逐漸形成了瓷器的製作,由此也奠定了我國瓷器在世界上的地位。
在廣西衛視的一期鑑寶節目在,有一位中年男子帶來了一件畫著大公雞的小碗,據這位男子的講述,我們才知道這件藏品的來歷。早些年的時候,這位男子去山西旅遊,偶然就遇見了這件公雞碗,當時覺得很好看,於是就花了幾十塊買回了這件藏品。
左觀眾右持寶人
當時在場的觀眾紛紛嘲笑男子說幾十塊錢能買什麼好東西,而且這件藏品上面的彩都十分的不均勻,再加上碗上的公雞畫的沒有神韻,所以這件藏品應該是一件假的,但是隨後專家的一番話,讓人大跌眼睛。
觀眾
在專家老師的鑑定和觀察之後,最終專家老師說:「我們先來說這件藏品上面畫的是兩隻公雞,在這個公雞前面是雞冠花,所以這就寓意著「冠上加冠」。這種圖案是清代十分流行的圖案,不論是在在青花還是在粉彩的作品上面,都常常見到。「
這個碗的造型是帶有清代中後期的一種折腰碗的造型,俗稱草帽碗。我們看這件藏品上面大公雞畫的十分的精美,這個羽毛畫的十分的精神,而且這一隻單腳站立的公雞,身體微微前傾,十分的有鬥志。
這個碗裡面有一個桃心一樣的圖案,這種圖案也是在清代中晚期開始流行的,像嘉慶,道光,同治時期,我們看這件藏品下面的落款寫的是同治的,寫的很草,所以說這件藏品是同治本年的。
最後專家總結不管怎樣,這件藏品還是撿了大漏了,少說也能翻個上百倍,上拍的話可能還不止。鑑寶結果觀眾知不出來了,男子笑了,真是太高興了。看來在很多的景點地區的古玩地攤還是有真品的,小編以後在旅遊的時候也定會多多的觀察和留意一下,萬一買到真品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