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矛盾的時代。工作中,一邊是穩定的大平臺,一邊是有挑戰性的小公司;生活中,一邊是高品質的生活,一邊是即將被高壓壓垮的焦慮。
買房亦如是。買與不買之間,新區與新區之間,老區與老區之間,老區與新區之間,都存在著對立。特別是,新區or老區,一直是一個經久不衰的話題。
首先,鄭州三環內可以說是寸土寸金,「休想騙我出三環」似乎已成為一種奢望。而近年來,無論是中原區、金水區、管城區、惠濟區等老城區還是相對比較年輕的高新、經開,都在熱火朝天地進行新區的建設。東有綠博白沙,西有常西湖新區、中原新區、鄭上新區,南有二七新區、商都新區、濱河國際新城,北有高新新城。
一邊是配套相對更成熟、生活更方便的老區,一邊是充滿不確定性但前景可期的新區,到底誰更能代表鄭州?購房者又該如何選擇呢?
新區or老區,選哪個?
隨著鄭州南北外移、東擴西引,新城區四面開花,尤以鄭東新區為代表,新舊相對,老城區的概念逐漸出現。如果非要劃分個範圍,鄭州老城區基本可以定義為三環內。
老城區的優勢與不足:
不可否認的是,老城區有著新區無法比擬的配套,地鐵、學校、商業、醫療等等,並且短期內變動不大。
選擇了老城區,也就是選擇了穩妥。所見即所得,下樓就是飯店,旁邊就是學校,出門就是公交地鐵,看病可以就近選擇等,十分便利。
但是,老城區也有自己的不足。
首先,交通方面,就足夠居住在主城區的人說上個三天三夜。堵,可以說是鄭州的代名詞了,而金水區、二七區、中原區則位於區域擁堵的前三名。
再就是,老城區的老小區、家屬院較多,居住品質相比新小區來說次之。並且整體房價較高,但也比較穩定。
總的來說,老城區配套成熟,但房價較高、交通擁堵。
新區的優勢與不足:
新區由於時間短,區域內新房比較多,並且多數是改善型住宅,環境好,品質高,相比老城區的房價較低。
但是新區配套不夠完善,不管是商場還是醫療抑或是交通建設都是需要時間的。再加上,鄭州目前大多數公司還是分布在老城區,如果住在新區,來回的交通成本也是很大的。
總的來說,新區需要時間的沉澱,但環境好。
購房者怎麼看待新區和老區?
新區和老區之間的較量一直存在,放在以前很多購房者肯定毫不猶豫的選擇老城區,但是隨著
城市不斷擴張,各種規劃利好、地鐵的開通等,過去人人「躲避」的新區,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發展著。沒看鄭東新區早已追趕不上,白沙綠博也在不知不覺間步步逼近老城區。
所以,新區和老區之間的問題,現階段尤為明顯。那麼購房者是怎麼看待在新區或者老區買房呢?
微微和她男朋友剛畢業三四年,要不是因為結婚,他們還不會考慮買房這件事。考慮到鄭州的房價和手頭的積蓄,雖然微微他們很想在老城區買房,但也不得不放棄想法,在西四環買了一套90多平的小三房,至少是在鄭州扎了根。
明年年底西四環的新房就要交房了,微微還在考慮要不要搬進去住。因為微微在金水區上班,從西四環到公司坐地鐵就要1個多小時,太遠了。所以,微微就想著過兩年在金水老城區買一套小戶型,面積不要太大,夠住就行,這樣上班也不用來回折騰。
其實,微微只是眾多購房者中的一員,但是像微微這種情況的也是大有人在。他們或許迫於經濟壓力選擇在距離主城區較遠的新區買房,但是他們也會被各種原因促使著回歸老城區再次置業,或許是因為交通,或許是因為學校。畢竟,不管是剛需住房還是改善置業,都離不開周邊配套設施。
寫在最後
回歸主題,新區or老區,誰更能代表鄭州?
縱使鄭州的新區遍地開花,但是畢竟發展還不成熟,但是有著各種規劃利好的加持,未來發展可期。老區雖然有著交通、環境等各種弊端,但鄭州目前在進行老舊小區的改造,再加上各種配套成熟,生活便利。最終,孰優孰劣,關鍵還是看購房者怎麼選擇,要知道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對於剛需剛改來說,儘量選老區,哪怕是三環內最便宜的地方。即使不在老城區,也要選擇距離老區較近,可以享受老城區配套設施,或者是那些有地鐵規劃、臨近政府的新區。
對於改善來說,更能經得起時間的等待,對居住環境、品質也有期待,何不選擇新區呢?
從區域來看,老城區中的管城區、二七區和中原區不斷崛起,逐漸成為剛需購房者的主要市場。新區的話,濱河國際新城、常西湖新區、白沙、綠博也被很多購房者看好。
聲明:因時間、市場、政策等會發生變化,以上信息僅供參考,不作為交易依據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