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大未來成為熱議話題——中國產業地產與產城融合聯盟(CIUA...

2020-12-13 手機鳳凰網

中房報記者 唐珊珊 北京報導

2019年4月23日,中國產業地產與產城融合聯盟(CIUA)理事會第一次工作會議暨智慧園區創新發展研討會在北京召開。此次沙龍,業界精英齊聚一堂,共同研討產業地產開發、招商、運營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同時此次會議也就CIUA的定位、未來發展方向、理事會的機制架構及智慧園區創新發展等議題進行了探討。

中國產業地產與產城融合聯盟理事長、聯科智慧城投資集團董事長兼總裁俞兵,聯科智慧城投資集團副總裁袁建功,榮盛產業新城副總經理王玉龍,中關村協同發展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高中成,電子城集團副總裁張南,隆基泰和產業發展集團總裁李國忠,坤鼎集團副總裁楊冬,漢能控股集團副總裁張鵬,綠地京津冀事業部產業發展總經理王碩,合生商管產辦事業部總經理元喆輝等三十餘位嘉賓和CIUA理事會成員出席了此次會議。

整合優勢資源,服務行業企業,推動行業發展

今年全國兩會,從政府工作報告到代表委員的議案、提案,都在關注產業升級和創新提升,特別是產業與城市的融合,也成為熱議話題。轉型產業地產成了眾多企業的選擇,產城融合正在向高質量發展邁進。

產業地產項目落地的難點和關鍵點是產業資源的有效導入,實現開發企業、政府機構、金融機構等資源的對接平臺化才是解決產業落地的高效途徑。「聯盟成立的初衷是大家一起研究行業政策,研究機會,促成行業間的交流與資源合作,也幫助我們在國家政策方面去引導,為我們的行業爭取更好的發展環境。」 中國產業地產與產城融合聯盟理事長、聯科智慧城投資集團董事長兼總裁俞兵在會上致辭。

隨後,中國產業地產與產城融合聯盟執行秘書長李雯在會上就產業聯盟的年度工作計劃、定位、未來理事會架構機制發表了講話:「中國產業地產與產城融合聯盟是⼀間在產業地產開發運營及產業創新、產業與城市融合層面的行業協會組織,致力於推動產業創新與產城融合的健康、進步、可持續的發展。會員多數是以在產業開發運營、園區建設及產業創新層面卓有成果的企業,管理的園區規模龐大,他們擁有在產業園區建設中豐富的開發運營經驗及成功案例。」

中國產業地產與產城融合聯盟是由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中房報等單位發起,為會員提供各種多元化的增值服務,包括積極有效的推動公共政策和政府溝通,撰寫深度的行業研究報告,成立學院舉辦專業培訓和專題研討會,以及各種形式的交流活動。同時,聯盟與許多機構投資者積累了良好的合作關係,增進會員間的相互了解和溝通,為其交流提供良好的平臺。

智慧論道,科技賦能,共探行業未來

以大數據驅動的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正在推動第四次工業革命,產業地產和產業園區也因人工智慧而發生巨變。如何以科技、智能、5G技術賦能產業園區,打造智慧園區,使城市和產業相融合;如何在智慧園區的開發與運營模式上尋求突破成為當下行業關注的焦點。論道環節在聯科智慧城投資集團副總裁袁建功的主持下,參會嘉賓紛紛就自己在行業中遇到的問題和對行業的見解進行了交流。

「產業園區運營模式和盈利模式是關鍵。產業地產目前主要依託地產反哺一級開發,這種模式以後會很難走通。」對於未來應該如何把園區運營起來,榮盛產業新城副總經理王玉龍表示:「首先是成立團隊,投入基礎設施建設,對產業園區整體規劃設計和定位研究。然後與政府籤訂協議約定相關稅收、資金費用等比例,協議是關鍵因素。籤訂協議後成立團隊進行招商,以招商反哺園區服務。」

「園區是承載國家整體經濟發展,產業發展的重要細胞,不管是大還是小,空間裡面承載的產業支撐了國家的經濟發展。產業與地產的融合叫產業地產,我們所運營的空間和空間裡承載的內容不可分割。」電子城集團副總裁張南表示。

在張南看來,做產業地產應該從三個層面來考慮:一、國家對於產業方向的大的戰略不能違背,結合區域再精細化細分產業內容。二、產業地產內容和空間的結合需要企業來做資源整理和服務;三、話語權的導入,不管是在產業運營、產業開發上都是非常需要的。」

對於科技如何賦能產業園區,中關村協同發展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高中成表示:「智慧園區的標準先做維度,再做指標體系,再分解評分。5G如何為智慧科創賦能,對於智慧園區,堆砌智慧技術沒有意義,關鍵是看智慧園區為誰創造價值,誰為價值買單。」

「做智慧園區要因地制宜,因為『智慧』則意味著基礎設施投入的加大,一些經濟比較發達的地方可以做,但是城市基本面稍差的地區則很難做成。」漢能控股集團副總裁張鵬說。

坤鼎集團副總裁楊冬則表示:「如果想創造這個行業的價值,我們可能要從三點入手:第一,產業引領。第二,產品創新。第三,產投融合。產業引領是指的是整合一些產業資源方,將產業資源與園區綁定。產品創新未來要從產品層面創新,包括園區業態創新、形態創新。」

英策產業機構總裁閻立忠在會上表示:「智慧園區是趨勢,5G會為智慧園區帶來提升,而這個提升未來會涉及運營管理、招商、大數據等更為廣泛的方面。但是智慧園區也存在冷熱問題:一、區域屬性問題。北、上、深提智慧園區沒有問題,但是放到二線城市以外,這些城市的發展水準有的尚未達到引入智慧園區的水準。智慧園區首先需要城市做好信息化管理。第二,適用性問題。智慧園區如果要更好地推廣和應用,首先要研究系統和不同規模園區的適配性。第三,組合性。研究不同級別的客戶,將不同行業的客戶進行模塊化的組合。第四,保密性問題。智慧園區運營商把大數據都掌握在自己手裡,任何他所做的軟體上都有,5G上也都是運營商的數據,所有數據都掌握在智慧園區軟體公司,這對於園區來說,有的數據並不想與運營商共享,如何平衡也是個問題。」

北京金田影視產業園總裁楊峰表示:「做文化產業地產需要更多與城市的消費融合在一起,如城區的位置或者空間。這樣的好處是很多地方如縣城物業,只需要去改造,引入一個好的產業體系,便可以做起來,在周邊有足夠支撐力時,租賃便不成問題。」

洪泰產業社區CEO盛英泰表示:「這些年,對於產業地產,業內幾乎形成了一個共識,產業是基礎,地產是平臺,資本是保障。無論是產業地產,產城融合,還是房地產,房地產最大的屬性是資本屬性,運營的核心是去企業如何解決資金問題。我的經驗是做好產品,找準定位,培育市場,讓產業人買單,解決現金流問題。」

仲量聯行工業地產部負責人魏克表示:「我們作為一個產業園的開發商,首先需要考慮未來入駐企業需要什麼產品,什麼服務,什麼園區。5G的到來對於產業地產人來說是一個革命,每一個產業地產人都需要思考5G科技對地產、地產商會有怎樣的影響,我們是否需要從產品上來做一些優化。」

泛華集團產投產業運營總經理董琦表示:「每個地方都有一些產業鏈和主導特色產業,泛華27年一直耕耘三四線城市,縣域經濟,我們認為,未來新的城鎮化會給中國帶來更多的發展機會,以前是人口紅利,現在是科創。作為產業地產運營商,我們在思考如何通過服務來反向引導產業進入。比如,對於一些本身具有自己產業鏈和特色產業的地區,我們可以從設計、信息改造、科創技術融合等方面去幫助產業鏈與產業園區融合。另外我們也在考慮從商業模式方面去幫助產業和地產相融合,幫助未來入駐企業融合,因為不管產業也好,地產也好,最終落點還是人。」

聯科智慧城董事長兼總裁俞兵最後表示:「今天的交流,大家都有很多感悟,最終我們的主題依然是怎樣做好產業地產。每家做產業地產的模式都不同,從科技到影視,很多也是從地產公司轉型進入產業地產領域。對於地產企業來說,轉型做產業地產是有優勢的,很多原先的資源可以和產業地產資源對接。我們的聯盟要做的是,怎樣把我們各自的資源進行整合,相互合作,一起去創新,將產業地產真正做到壯大,形成可以推動城市經濟發展的動力。」

相關焦點

  • 中集產城引戰故事與張一平「產城融合不是產業地產」
    次日上午,中集產城召開了媒體交流會,中集產城集團副總經理張一平、戰略研究中心主任王英傑、東莞城市公司總經理馬鶴鵬等管理層出席了活動。在長達兩個半小時交流中,中集產城管理層的話題從產業園區的演變過程漸進到目前發展現狀,再到未來前景以及公司的前世今生。
  • 推進「產業+地產」產城融合模式 助力城市發展——訪中信泰富(中國...
    11月22日,由武漢市江岸區人民政府、中信泰富地產、《華夏時報》三方聯合主辦的「保險創新城市發展」——「2018首屆中國『保險+』思想峰會」(以下簡稱「峰會」)在湖北省武漢市武漢會議中心隆重舉行。峰會以武漢保險示範區為樣本,聚焦保險業創新發展、服務城市升級、助力實體經濟等話題,總結經驗交流探討。
  • 洞見學院「洞見2020」中國產城融合大會成功舉辦
    2020年的第一場雪來的恰逢其時,「瑞雪兆豐年」,也為洞見學院「洞見2020·中國產城融合大會暨中國文化產業園區聯盟年會」搏了好兆頭!   1月7日,由洞見學院、中國文化產業園區聯盟聯合主辦「洞見2020·中國產城融合大會暨中國文化產業園區聯盟年會」在北京舉行。
  • 產城融合: 近郊還是遠郊?
    中國城市的發展歷程,通常會有兩個模式,「先城後產」或者「先產後城」,克拉瑪依、儀徵化纖、南京大廠等地區,都是「先產後城」的代表,而近年來房地產行業的飛速發展,帶來類似鄂爾多斯(600295,股吧)「鬼城」現象,讓「先城後產」的發展方式受到質疑,所以「產城融合」成為今年來熱門的話題,所謂城市的協同發展,也是圍繞大城市的的樞紐作用,集聚人才,在資源上輻射和引領,這是協同發展所體現出來的優勢
  • 博鰲·現場丨 李戰洪:產城融合是產城人文四種要素的融合
    在論壇裡面連續6年說一個話題,最怕的是一年說一個話題,有些演講嘉賓一年一個觀點,一直在變,變與不變很重要,關鍵能夠保持5到10年不變,才是真正的道路。  以後中國開發商的數量將會只剩下3000家。基本上每年要淘汰六千家以上,不得不死。著名的開發商或者是越大的開發商在臨死前一天晚上會說自己過的很好,結果第二天死了。千萬不要相信臨死前的話,即使說自己還會過的很好。
  • 強強聯合共啟產城融合發展新篇章
    儀式中,各籤約方代表紛紛表示,將發揮各自的產業優勢,在數字經濟、人工智慧、綠色能源、健康科技等領域進行深度資源整合與業務協同,賦能產城融合,助力優質合作企業境內外IPO上市,打造新時期的產城融合產業聯盟體,促進各籤約企業的發展更上一層樓。
  • 中國金茂又籤產城融合新項目!
    2021年1月13日,相約未來,金華正茂——金華城市發展高峰論壇暨東湄片區產城融合項目籤約儀式在浙江金華萬達嘉華酒店三樓宴會廳舉行。本次活動由金義新區(金東區)管委會(政府)主辦,中國金茂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中化集團成員單位)協辦。
  • 浙江成立旅遊產業產教融合聯盟
    近日,浙江省旅遊產業產教融合聯盟成立大會在浙江旅遊職業學院舉行。浙江北大數字文化和旅遊聯合中心實驗室、全國導遊專業群開放式職教聯盟同日揭牌。中國旅遊協會教育分會、浙江省教育廳、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全國旅遊院校「五星聯盟」高校、北京大學信息技術高等研究院、浙江省各地市文化和旅遊部門相關負責人及企業代表參加大會。
  • 2020中國產業新城運營商研究成果發布會暨第五屆產城融合發展高峰...
    很高興能與大家以新的方式相聚在「2020中國產業新城運營商研究成果發布會暨第五屆產城融合發展高峰論壇」上。首先,我想對中指研究院連續5年開展產業新城運營商研究並舉辦產城融合發展高峰論壇活動表示誠摯的敬意與衷心的祝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常態化,給中國經濟帶來了新挑戰和新機遇。藉助線上平臺的便利,深入探討產城融合面對的新形勢和產業新城建設之路,很有意義。
  • 以產促城、以城興產 大咖共論產業城市協調發展新思路
    來源: 鳳凰網房產當下,作為產城一體化的重要方向,以城市為載體、以產業為保障的產城融合模式日益受到關注。以產促城、以城興產,產城融合不僅驅動著城市空間價值的提升,更為產業、城市、居民三者協調發展提供了新思路。
  • 產城融合促發展 企地攜手創未來
    原標題:產城融合促發展 企地攜手創未來   從一煤獨大到產業轉型,從結構單一到智能集約,從老工業基地到新產業集群,近年來,我市在堅持「工業立市、產業強市」不動搖
  • 相約未來,金華正茂——金華城市高峰論壇暨東湄片區產城融合項目...
    金華市政府領導、金義新區(金東區)管委會(政府)、中國金茂、產業方代表以及來自上海、杭州、金華等地的媒體記者參加了本次活動。活動上,金義新區(金東區)管委會(政府)與中國金茂籤署了東湄片區產城融合項目合作協議。
  • 做好「產城人文」深度融合大文章
    改革開放以來,織裡鎮的發展經歷了萌芽生長期、集聚爆發期、轉型調整期三個階段,實現了從「農民創業」到「產業創新」再到「產城融合」的華麗蛻變,這裡也成了觀察改革開放40周年進程的微型樣本。  1.童裝產業持續發展。改革開放初期,織裡人率先響應國家號召,憑藉「一根扁擔兩隻包、走南闖北到處跑」的信念和「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精神,童裝產業在織裡生根、發芽、轉型,並成為如今的支柱產業。
  • 深讀丨西江產業新城:產城融合,高明高質量發展的探路者
    從西江產業新城出發,向東40分鐘可到佛山主城區,60分鐘可到廣州白雲機場,90分鐘直達深圳寶安。開啟產城融合的篇章以來,依託滄江工業園雄厚的產業基礎,連續引進、落地一批新興產業項目,涵蓋新能源、智能製造等新興行業,是西江產業新城走出的「先手棋」。
  • 2018中國地產金融大會暨第八屆中國地金聯盟年會在京舉行
    1月21日,「2018中國地產•金融大會、第八屆中國地金聯盟年會、中國特色小鎮聯盟峰會暨第四屆華表獎頒獎盛典」在北京(樓盤)富力萬麗酒店盛大召開。本屆大會由中國地金聯盟、潤泰資本、幸福寰球企業家聯盟、中國特色小鎮聯盟、房龍點評、黃金灣投資集團、海花有約、樓市經緯等幾大業內頂級地產、金融、媒體機構聯合舉辦。
  • 鹽鹼地崛起未來之城!現代農業開發區開啟產城融合新階段
    鹽鹼地崛起未來之城!這些項目的籤約落地將為市現代農業開發區開啟產城融合發展的新階段,助推區域農業的高質量發展。,將依託區位與產業的雙重優勢,融合區域特色文化和園區獨有的田、海、湖資源,建設成為集科技創新、業態集聚、休閒養生、教學培訓、酒店服務等於一體的農業智創高地。
  • 產城融合的黃金時代,張家港的下一個投資風口在哪裡?
    02 | 貳2019年7月,張家港攜手國企綠地,開啟沙洲新城的產城結合發展道路,甫一開局,綠地的一舉一動就與張家港多個區域的未來息息相關。這就是我們近年來時常聽到的對於「產城融合」這個名詞真實的定義。「產城融合」是指產業與城市融合發展,以城市為基礎,承載產業空間和發展產業經濟,以產業為保障,驅動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務配套,進一步提升土地價值,以達到產業、城市、人之間有活力、持續向上發展的模式。國家近年來一直在大力推進城鎮化建設,目前中國城鎮化率僅58%,離發達國家還有不小的距離,「產城融合」是目前中國城市化發展的重要趨勢。
  • 何為都市化的產城融合?杭州灣新區引爆大灣區都市圈「裂變」
    而產城融合無疑是推動區域從粗放到集約高質量跨越的最強勁「風口」,以複合地產形態亮相的房地產則是以產城融合為核心的新興都市發展的引擎。 其中,房地產開發商憑藉強大的資金實力、開發能力與集聚能力等綜合優勢,濤立潮頭,參與政府大都市或特色城鎮的規劃,開發融產業、住宅、醫院、教育、交通、綠化等一體的新都市。
  • 2020火花S-Park產業地產年度榜單發布 中新集團蟬聯第一名
    12月10日,由火花S-Park、園區資本聯盟主辦的中國產業地產行業頂級峰會——「2020火花S-Park中國產業地產30強榜單」在南京盛大發布,中新蘇州工業園區開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新集團」)蟬聯第一名。
  • 太原理工大學 與山西工美產業聯盟 共建產教融合中心
    日前,山西工美產業聯盟太原理工大學產教融合中心在太原理工大學輕紡工程學院揭牌。產教融合中心由山西工美產業聯盟和太原理工大學牽頭主辦,太原理工大學輕紡工程學院同山西高校文創聯盟、山西西堂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維歐國際藝術教育集團、CC卡美珠寶等單位合作共建,目標是緊密融合、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形成產、學、研、展、演、銷六位一體的文創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