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房報記者 唐珊珊 北京報導
2019年4月23日,中國產業地產與產城融合聯盟(CIUA)理事會第一次工作會議暨智慧園區創新發展研討會在北京召開。此次沙龍,業界精英齊聚一堂,共同研討產業地產開發、招商、運營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同時此次會議也就CIUA的定位、未來發展方向、理事會的機制架構及智慧園區創新發展等議題進行了探討。
中國產業地產與產城融合聯盟理事長、聯科智慧城投資集團董事長兼總裁俞兵,聯科智慧城投資集團副總裁袁建功,榮盛產業新城副總經理王玉龍,中關村協同發展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高中成,電子城集團副總裁張南,隆基泰和產業發展集團總裁李國忠,坤鼎集團副總裁楊冬,漢能控股集團副總裁張鵬,綠地京津冀事業部產業發展總經理王碩,合生商管產辦事業部總經理元喆輝等三十餘位嘉賓和CIUA理事會成員出席了此次會議。
整合優勢資源,服務行業企業,推動行業發展
今年全國兩會,從政府工作報告到代表委員的議案、提案,都在關注產業升級和創新提升,特別是產業與城市的融合,也成為熱議話題。轉型產業地產成了眾多企業的選擇,產城融合正在向高質量發展邁進。
產業地產項目落地的難點和關鍵點是產業資源的有效導入,實現開發企業、政府機構、金融機構等資源的對接平臺化才是解決產業落地的高效途徑。「聯盟成立的初衷是大家一起研究行業政策,研究機會,促成行業間的交流與資源合作,也幫助我們在國家政策方面去引導,為我們的行業爭取更好的發展環境。」 中國產業地產與產城融合聯盟理事長、聯科智慧城投資集團董事長兼總裁俞兵在會上致辭。
隨後,中國產業地產與產城融合聯盟執行秘書長李雯在會上就產業聯盟的年度工作計劃、定位、未來理事會架構機制發表了講話:「中國產業地產與產城融合聯盟是⼀間在產業地產開發運營及產業創新、產業與城市融合層面的行業協會組織,致力於推動產業創新與產城融合的健康、進步、可持續的發展。會員多數是以在產業開發運營、園區建設及產業創新層面卓有成果的企業,管理的園區規模龐大,他們擁有在產業園區建設中豐富的開發運營經驗及成功案例。」
中國產業地產與產城融合聯盟是由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中房報等單位發起,為會員提供各種多元化的增值服務,包括積極有效的推動公共政策和政府溝通,撰寫深度的行業研究報告,成立學院舉辦專業培訓和專題研討會,以及各種形式的交流活動。同時,聯盟與許多機構投資者積累了良好的合作關係,增進會員間的相互了解和溝通,為其交流提供良好的平臺。
智慧論道,科技賦能,共探行業未來
以大數據驅動的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正在推動第四次工業革命,產業地產和產業園區也因人工智慧而發生巨變。如何以科技、智能、5G技術賦能產業園區,打造智慧園區,使城市和產業相融合;如何在智慧園區的開發與運營模式上尋求突破成為當下行業關注的焦點。論道環節在聯科智慧城投資集團副總裁袁建功的主持下,參會嘉賓紛紛就自己在行業中遇到的問題和對行業的見解進行了交流。
「產業園區運營模式和盈利模式是關鍵。產業地產目前主要依託地產反哺一級開發,這種模式以後會很難走通。」對於未來應該如何把園區運營起來,榮盛產業新城副總經理王玉龍表示:「首先是成立團隊,投入基礎設施建設,對產業園區整體規劃設計和定位研究。然後與政府籤訂協議約定相關稅收、資金費用等比例,協議是關鍵因素。籤訂協議後成立團隊進行招商,以招商反哺園區服務。」
「園區是承載國家整體經濟發展,產業發展的重要細胞,不管是大還是小,空間裡面承載的產業支撐了國家的經濟發展。產業與地產的融合叫產業地產,我們所運營的空間和空間裡承載的內容不可分割。」電子城集團副總裁張南表示。
在張南看來,做產業地產應該從三個層面來考慮:一、國家對於產業方向的大的戰略不能違背,結合區域再精細化細分產業內容。二、產業地產內容和空間的結合需要企業來做資源整理和服務;三、話語權的導入,不管是在產業運營、產業開發上都是非常需要的。」
對於科技如何賦能產業園區,中關村協同發展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高中成表示:「智慧園區的標準先做維度,再做指標體系,再分解評分。5G如何為智慧科創賦能,對於智慧園區,堆砌智慧技術沒有意義,關鍵是看智慧園區為誰創造價值,誰為價值買單。」
「做智慧園區要因地制宜,因為『智慧』則意味著基礎設施投入的加大,一些經濟比較發達的地方可以做,但是城市基本面稍差的地區則很難做成。」漢能控股集團副總裁張鵬說。
坤鼎集團副總裁楊冬則表示:「如果想創造這個行業的價值,我們可能要從三點入手:第一,產業引領。第二,產品創新。第三,產投融合。產業引領是指的是整合一些產業資源方,將產業資源與園區綁定。產品創新未來要從產品層面創新,包括園區業態創新、形態創新。」
英策產業機構總裁閻立忠在會上表示:「智慧園區是趨勢,5G會為智慧園區帶來提升,而這個提升未來會涉及運營管理、招商、大數據等更為廣泛的方面。但是智慧園區也存在冷熱問題:一、區域屬性問題。北、上、深提智慧園區沒有問題,但是放到二線城市以外,這些城市的發展水準有的尚未達到引入智慧園區的水準。智慧園區首先需要城市做好信息化管理。第二,適用性問題。智慧園區如果要更好地推廣和應用,首先要研究系統和不同規模園區的適配性。第三,組合性。研究不同級別的客戶,將不同行業的客戶進行模塊化的組合。第四,保密性問題。智慧園區運營商把大數據都掌握在自己手裡,任何他所做的軟體上都有,5G上也都是運營商的數據,所有數據都掌握在智慧園區軟體公司,這對於園區來說,有的數據並不想與運營商共享,如何平衡也是個問題。」
北京金田影視產業園總裁楊峰表示:「做文化產業地產需要更多與城市的消費融合在一起,如城區的位置或者空間。這樣的好處是很多地方如縣城物業,只需要去改造,引入一個好的產業體系,便可以做起來,在周邊有足夠支撐力時,租賃便不成問題。」
洪泰產業社區CEO盛英泰表示:「這些年,對於產業地產,業內幾乎形成了一個共識,產業是基礎,地產是平臺,資本是保障。無論是產業地產,產城融合,還是房地產,房地產最大的屬性是資本屬性,運營的核心是去企業如何解決資金問題。我的經驗是做好產品,找準定位,培育市場,讓產業人買單,解決現金流問題。」
仲量聯行工業地產部負責人魏克表示:「我們作為一個產業園的開發商,首先需要考慮未來入駐企業需要什麼產品,什麼服務,什麼園區。5G的到來對於產業地產人來說是一個革命,每一個產業地產人都需要思考5G科技對地產、地產商會有怎樣的影響,我們是否需要從產品上來做一些優化。」
泛華集團產投產業運營總經理董琦表示:「每個地方都有一些產業鏈和主導特色產業,泛華27年一直耕耘三四線城市,縣域經濟,我們認為,未來新的城鎮化會給中國帶來更多的發展機會,以前是人口紅利,現在是科創。作為產業地產運營商,我們在思考如何通過服務來反向引導產業進入。比如,對於一些本身具有自己產業鏈和特色產業的地區,我們可以從設計、信息改造、科創技術融合等方面去幫助產業鏈與產業園區融合。另外我們也在考慮從商業模式方面去幫助產業和地產相融合,幫助未來入駐企業融合,因為不管產業也好,地產也好,最終落點還是人。」
聯科智慧城董事長兼總裁俞兵最後表示:「今天的交流,大家都有很多感悟,最終我們的主題依然是怎樣做好產業地產。每家做產業地產的模式都不同,從科技到影視,很多也是從地產公司轉型進入產業地產領域。對於地產企業來說,轉型做產業地產是有優勢的,很多原先的資源可以和產業地產資源對接。我們的聯盟要做的是,怎樣把我們各自的資源進行整合,相互合作,一起去創新,將產業地產真正做到壯大,形成可以推動城市經濟發展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