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制下IPO「堰塞湖」現象再現?證監會否認收緊IPO

2020-12-25 新浪財經

來源:國際金融報

12月11日,證監會表態,近期部分企業IPO被暫緩,是交易所依法依規作出的決定,不存在刻意收緊IPO的情況。

臨近年末,註冊制IPO迎來「堰塞湖」備受熱議。有市場傳言稱,創業板註冊制新增5000萬元淨利潤標準;也有投行人士直言,因企業數量太大審批不過來,一些企業被動撤材料,浪費人力物力。

12月11日,證監會發言人高莉回應媒體稱,發展直接融資是資本市場的重要使命。近期部分企業IPO被暫緩,是交易所依法依規作出的決定,不存在刻意收緊IPO的情況。

新股IPO速度放緩?

當前,科創板註冊制運行已逾一年,一共迎來202家上市企業;創業板註冊制改革落地已逾3個月,共計迎來54家上市企業。

截至12月11日,當前科創板已受理企業17家,106家企業已問詢,通過上市委會議的有60家,暫緩審議的有3家,25家提交註冊等待批文,中止及財報更新有5家,終止註冊5家。創業板註冊制受理企業39家,188家企業已經問詢,通過上市委會議的有73家,25家企業提交註冊等待批文,66家企業處於中止審查狀態。

當前科創板有55家企業處於終止審核狀態,創業板有12家企業處於終止狀態,其中11家撤回材料。記者發現,科創板、創業板撤回發行上市申請的企業頻現,四季度共計32家企業終止審核狀態。僅12月8日,有5家公司撤回IPO申請,分別是上海合晶、賽克賽斯、艾索信息、東方節能、新中冠。

有些企業被四輪問詢。截至12月11日,創業板註冊制下有188家企業處於問詢狀態,達嘉維康、金張科技、百洋醫藥、前進科技等多家企業處於四輪問詢狀態。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2019年7月以來,證監會核發IPO家數明顯增多。截至2020年12月11日,證監會年內一共核發了385家上市企業,其中科創板核發企業為137家。具體來看,6月-9月這4個月核發數量偏多,共計204家。之後略有下降,10月和11月科創板企業核發家數分別為5家、12家,創業板企業核發家數分別為8家、10家。12月的9個交易日裡,科創板企業核發家數為6家,創業板核發家數為6家。

監管層否認收緊IPO

一位上海資深投行人士向《國際金融報》記者直言,當前上會在審的項目特別多,三個月審核問詢期後,有些企業被動撤回材料,沒有明確標準,存在隨意性較大問題。這容易造成中介機構、行政資源浪費,企業也表示「很受傷」。「全面註冊制落地是大勢所趨,更多的企業『湧入』申請上市,上述問題應當有所解決。註冊制並不意味著沒有要求,應當進一步明確相關標準。」

一位大型券商投行人士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業務過程中受到一定影響,但關鍵還是看企業本身的質地。

「我們這邊真還沒有什麼體會,項目都正常進行。」一位中型投行高管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註冊制最大的好處是預期穩定,這個要堅持。

一位銀行投行部人士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監管層的大邏輯還是為了支持實體經濟發展。註冊制下,企業在審核上市的過程中,相關的材料報送不能弄虛作假,中介機構應當為真實性負責。

近期科創板、創業板IPO上市是否暫緩?12月11日,在證監會例行發布會上,發言人高莉回應媒體稱,發展直接融資是資本市場的重要使命,證監會高度重視IPO對於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的重要意義。近期部分企業被暫緩,是交易所依法依規作出的決定,不存在刻意收緊IPO的情況。同時,擬上市企業應遵守資本市場各項制度規定,努力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和信息披露質量,共同致力於構建高質量的上市公司群體。

投行人士否認提高上市標準

近期有消息稱,深交所對多家投行進行窗口指導,要求近期擬申報創業板的企業,最近一年淨利潤不得少於5000萬元。而此前該指標為近兩年淨利潤之和達到5000萬元。對此,數家投行相關人士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稱,並未聽說。

資深投行人士王驥躍表示,5000萬元的傳言是不靠譜的,剛過會和剛申報的企業都有淨利潤低於5000萬元的;尺度上沒有根本變化,變的是發行人質地。此外,當前審核節奏也還正常,每個月有80-90家過會。唯一變化的是批文節奏確實慢了,註冊環節「堰塞湖」已經出現。

王驥躍向《國際金融報》記者分析,註冊環節「堰塞湖」的出現,並不是簡單的人手不夠或者註冊環節要爭權。更多是監管層不希望破發出現,破發出現會干擾持續發行穩定性,輿論壓力可能會太大,因此控制節奏。但其實沒有破發的註冊制,不能算是市場化成功的註冊制。市場主體之間的博弈,又回到了市場與監管之間的博弈。

王驥躍認為,提高直接融資比例,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是有先後順序的。保障直接融資的可持續性,要優先於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這需要交易所更好地把關,監審分離下對審核的監管會逐漸傳導壓力;市場回暖可以吸納更多IPO;還需要持續改革,全面的註冊制改革後,整個發行部都可以成為註冊中心,註冊產能也就能保障了。「堰塞湖」是個時間問題,不會持續出現。審核尺度要固定而不能放鬆,處罰要更嚴格而不能「罰酒三杯」。

記者 朱燈花

編輯 姚惠

責任編輯 白巖冰

相關焦點

  • IPO再現堰塞湖,註冊制不意味著上市門檻的降低
    IPO再現堰塞湖,註冊制不意味著上市門檻的降低 時間:2020年12月15日 14:25:47&nbsp中財網   在上周五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針對近期科創板、創業板接連出現多家企業被暫緩的情形
  • 註冊制也過「寒冬」:上市發審節奏趨緩 IPO「堰塞湖」或再現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21深度丨 註冊制也過「寒冬」 上市發審節奏趨緩 IPO「堰塞湖」或再現12月8日,上海合晶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賽克賽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艾索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三家原本計劃衝擊科創板上市的企業,不約而同地選擇放棄,主動撤回了發行上市申請。
  • 貝殼找房ipo後加速居住服務全布局,持續發力新房市場
    「居住平臺第一股」貝殼找房在三個月之前高調赴美ipo,一時間引發多方關注。近日,貝殼找房發布了其ipo後的首份季度財報。關於貝殼找房ipo後的發展前景,或許我們可以從這份財報中窺見一二。
  • 註冊周期從最短6天到55天 IPO「堰塞湖」重現?業內人士:把好入口關
    註冊制下IPO企業的「註冊周期」正在延長。以創業板為例,從試點之初最短耗時6天,到11月平均耗時已延長至55天。而進入12月以來,僅有3家企業註冊成功,平均耗時超過70天。暢通上市入口是本輪註冊制改革的一大目標,為何存量改革剛推開不足4個月,入口就又「堰塞湖」了呢?甚至市場上還再次傳出,監管層設5000萬元利潤紅線進行窗口指導的消息。
  • 傳普華永道參與瑞幸咖啡IPO?答案來了...
    4月3日,瑞幸財務造假事件持續發酵,證監會發文稱將高度關注瑞幸咖啡財務造假事件,對造假行為表示強烈譴責。另一邊,網友戲稱瑞幸事件席捲金融圈,「做審計的是安永,做ipo的是普華永道,信誓旦旦出收入不存在造假報告的是中金,預測盈利三年漲三十倍的是摩根。」
  • 人民日報金海觀潮:IPO「堰塞湖」如何化解
    應加快體制變革,讓IPO回歸其本應有的角色,讓買家和賣家在公平的規則下「角力」 近兩個月來,A股市場大幅反彈,市場信心也隨之大振。然而,投資者在高興之餘,卻一直有個揮之不去的心結:新股發行已停了三個月,何時會重啟?會給市場帶來多大的壓力? 證監會公布的信息顯示,截至1月10日,IPO在審企業達878家。
  • 註冊制下改革紅利頻現,中國今年IPO規模有望全球第一
    來源:一財網隨著螞蟻集團「登科」臨近,上海證券交易所(下稱「上交所」)幾乎毫無懸念地預定了2020年全球IPO規模第一的寶座。註冊制下IPO規模創新高截至9月底,上交所共計發行179隻新股,累計募資逾2700億元,位列全球第一。
  • IPO堰塞湖下 新三板機遇還是雞肋?
    在「IPO堰塞湖」背景下,新三板市場的大舉推進,對成長中的中小企業而言無疑是一個福音。 每經記者 李映泉 郎曉俊自去年年底中國證監會掀起IPO財務專項核查風暴之日起,A股市場IPO至今已實質性暫停長達四個月之久。
  • 華強方特:排名全球第五,每年拿著政府超3億的補助來IPO
    近日,證監會官網公布了華強方特文化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強方特」)在創業板上市的招股說明書,此次ipo擬募資11億元,主要用於研發中心建設項目、動漫電影製作項目、品牌建設及推廣項目。 這是華強方特第二次衝刺A股IPO。
  • 註冊制助力A股IPO活動保持強勁 上交所IPO數量全球第一
    在新冠疫情影響下,全球IPO活動仍保持一定的增長,預計有1338家企業在全球上市,同比上升17%;籌資額上升27%,預計為2654億美元。中國內地和香港表現相當突出,IPO數量和籌資額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了49%和55%,佔全球總量的40%和45%。中國內地的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以及科創板的平穩運行,推動A股IPO籌資額創2010年以來新高且平均籌資額保持高位。
  • 成熟牛的制度基石——註冊制下的A股市場
    註冊制推行將疏通IPO「堰塞湖」,通過借殼上市的時間優勢和確定性優勢將弱化,殼公司價值可能出現大幅下降。全面推行註冊制後,IPO供給增多將消耗大量資金,從而導致A股流動性緊張,帶來A股長期承壓。緩解這種流動性緊張的渠道必然是完善上市退出機制。註冊制的推進和退市力度的加大是一個硬幣的兩面,上市公司尾部風險將面臨緩慢出清。
  • 速途論道:窩窩商場藉助ipo能否重奪團購老大?
    速途論道:窩窩商場藉助ipo能否重奪團購老大?   【#速途論道#第763期 窩窩團藉助ipo
  • 證監會公布73家終止審查IPO企業深度分析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ipo觀察。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來源:ipo觀察(ID:ipo2012)綜合自梧桐樹下V(ID: wutongshuxiabwt),小兵研究(ID:xiaobingyanjiu),證監會發布,轉載請註明來源   11月4日,證監會集中公布56家終止審查首發企業情況,時間段自2016年6-9月。
  • 【原創】生迪光電、麗晶光電IPO中止審查 或等待註冊制春風
    【文/高工LED 趙輝】註冊制將於今年3月啟動的消息不僅鼓舞著尚未啟動IPO進程的企業,對已經在IPO申報過程中的企業也產生了重大影響。   據證監會官網披露信息顯示,截止1月7日,已經有23家企業中止IPO審查,其中有7家企業中止審查原因顯示為發行人主動要求中止審查。這其中也包括LED企業浙江生迪光電和深圳市麗晶光電。
  • 全國人大財經委:各方對何時推出IPO註冊制改革有不同看法
    此外,關於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烏日圖稱,2015年中國股市發生了異常的波動,這顯然對推出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是不合時宜的。為了積極穩妥地推進這項改革,國務院提出在證券法修改完成之前,先行探索這項改革,因此在2015年1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國務院在實施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中調整適用證券法的有關規定,授權期限為兩年。
  • IPO日報:百龍創園違規融資衝刺IPO,愛美客二度衝刺IPO瓶頸待解
    【IPO觀察】2020年A股IPO註冊制全面推行,一二級市場估值將被重塑2019年,十七屆發審委共計審核企業269家(不含取消審核),較去年增多49.44%。其中244家企業過會,19家被否,4家暫緩表決,過會率高達90.71%,超去年過會率近30%。
  • 「堰塞湖」逐步消減 發審呈現三大特點 IPO審核將更包容靈活
    最新數據顯示,證監會受理首發企業321家,在審企業從1月的495家降至目前的284家。業內人士認為,隨著快節奏、高標準的發審工作持續推進,IPO「堰塞湖」明顯緩解,未來可能實現IPO「即報即審」。
  • 註冊制助力A股IPO保持活躍 2020年上交所 IPO數量全球第一
    2020年上交所  IPO數量全球第一  註冊制助力A股IPO保持活躍  2020年上交所  IPO數量全球第一  ⊙記者 王紅 ○編輯 朱紹勇   安永12月21日發布的報告顯示,今年以來,A股IPO數量和籌資額均大幅增長,全年籌資額創2010
  • 註冊制助力A股IPO保持活躍 2020年上交所IPO數量全球第一
    安永預計,2020年A股市場全年有395家公司首發上市,由於多家百億級企業上市以及註冊制施行,今年籌資額達到4707億元,創2010年以來新高,平均籌資額也保持在近年來的高位。與去年相比,今年IPO數量和籌資額同比分別增長97%和86%。  同時, 2020年依然是中小型IPO佔據主力。數據顯示,超過三成的集資額來自10億元以下的IPO,略高於去年同期。
  • 離證監會最近的列印店北京榮大IPO 辣條一哥也要上市(附IPO最新...
    IPO最新排隊名單)】這家列印店最神秘的是,它列印的是上市申報材料,壟斷了全國90%的上市申報材料印刷市場,距證監會不到3公裡,因此被稱為離證監會「最近」的列印店。3公裡,因此被稱為離證監會「最近」的列印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