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又稱融城,位於福建省東部沿海,地處福州市南翼,福建省海峽西岸經濟區中部樞紐,是福建省福州市下轄縣級市,素有海濱鄒魯、文獻名邦之美譽。福清是「開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則徐的祖籍地。域內山清水秀,以山海資源為依託,人文自然景觀眾多,擁有石竹山、靈石山國家森林公園、彌勒巖、東關寨、南少林寺、目嶼島等景點。下面就一起去看一下福建福清最美的六個旅遊景點吧。
一、石竹山風景區
石竹山景區位於福建省福清市宏路鎮真豐殿,緊靠鯉魚湖,距福清市區約10公裡,是當地出名的道教名山,因「石能留影常來鶴,竹欲摩空盡作龍」而得名,素有雅勝鼓山之譽。山上有勝景石竹寺、獅子巖等128處,山間有紫雲洞、桃源洞、通天洞、日月洞、摘星臺、化龍窩、鶴影石、鴛鴦石、棋盤少、龜蛇石、蟠桃石、洞天等奇巖怪石、天然石景,千姿百態,美不勝收。石竹山道釋儒文化深受歷代文人學子青睞,「九仙祈夢所」是石竹山宗教文化一大特色。
石竹山風景區以石竹寺為中心,石竹寺又名九仙閣,始建於唐大中三年(公元849年),初名靈寶觀。宋乾道九年(1173年)丞相史浩重修時,因周圍多奇石幽竹,遂改名石竹寺。該寺建於狀元峰下半山腰的懸巖峭壁上,一面依山、三面懸空,遠望如空中樓閣,天宮仙苑。寺後群峰嵯峨,四周綠竹聳立,紅牆碧瓦,典雅清幽。寺院內建有九仙閣、玉皇閣、土地廳、觀音大士殿、紫雲樓、玉皇行宮、大悲殿等。石竹寺有兩大特色,一是以道教為主,道釋儒三教長期共存、和睦相處;二是民間夢文化活動歷久不衰。
二、靈石山國家森林公園
靈石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福建省福清市東張鎮三星村境內,是福建省較早建立的一個國家級森林公園,也是國家林業部公布的首批國家級森林公園之一。靈石山以其茂密的森林、優美的風景、清新的空氣和悠久的佛教文化而聞名遐邇。著名的有三峰、九疊峰、留雪峰、報雨峰,其中尤以九疊峰挺拔、峻峭,勢若插天。公園憑藉其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和絕美的自然山水輔之以悠久的人文古蹟,形成了一個功能齊全,恬靜秀美,瑰麗迷人的旅遊、度假、避暑勝地。
靈石山上有一塊石頭,傳說能鳴,且久晴鳴必雨,久雨鳴必晴。在通向靈石寺的林蔭石道旁,有一塊巖石,上刻「香石」二字。石的體積大如一間普通的房子,以手摸石,則香留手上,以鼻聞之,則清香撲鼻,靈石山也因此而得名。靈石山中還有一座靈石寺,坐落於萬綠叢中,始建於唐,初為草庵,後由唐懿宗賜額「靈石俱胝院」。明萬曆四十年,高僧性麟大舉募修,規模弘大。該寺依山建造,以山為門,大雄寶殿為軸,布局嚴謹,氣勢壯觀。該寺現全部由尼姑管理,堪稱一奇。
三、彌勒巖
彌勒巖別名瑞巖山,位於福建省福清市海口鎮牛宅村,距福清市區約11公裡,是一處人文與自然景觀兼勝的風景區。景區內有嶙峋的巖峰或臥或懸,或離或合,幽姿萬千,令人讚嘆不已。山上還有宋、元、明、清歷代許多名人摩崖石刻約100多處,具有很高的藝術和觀賞價值。明朝抗倭名將戚繼光曾駐軍於此,留下了許多抗倭的歷史印跡。明朝宰相葉向高曾在此讀書,留下許多動人的故事。景區環境典雅精緻,歷史文化沉澱濃厚,是旅遊休閒度假的理想場所。
彌勒巖風景區主要景觀有彌勒佛石像、瑞巖寺和摩崖石刻等。彌勒佛石像始鑿於元至正年(公元1341年),至明洪武年(公元1368年)竣工,是中國現存最大的立體石刻布袋彌勒造像。石像高6.8米,寬8.9米,由整塊花崗巖就地琢成,石佛盤腿坐地,天然妙相,袒胸露腹,兩耳垂肩,笑態可掬。此外,在石像的腰部和腿部還雕有3尊小羅漢。整座造像形態生動,線條流暢,刻工精細,堪稱元代石雕藝術的佳作,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四、東關寨
東關寨位於福建省福清市一都鎮東山村,距福清市區約37公裡,始建於清乾隆元年(1736年),由當地何姓家族興建,是福清市歷史上保存下來的唯一的一座古城堡式的建築物,堪稱是古城堡式建築的代表。260米的環寨跑馬道、99間房間、充滿巧思的漫天布,還有各種各樣的寨內機關,無一不充滿著先人的智慧。經歷數百年風雨洗禮,東關寨外觀幾如當初。從乾隆元年至今二百多年間,何氏子孫在這裡繁衍至第13代,人口最多時達300多人,目前尚居十幾人。
東關寨坐落在東山村東隔溪的山腰間,自東向西,依山勢高下而建,層層遞升,平面呈長方形,寬55米、深76米。整座建築呈長方形,採用中軸線對稱布局,分上、下兩層,共99個房間。整座建築,規制嚴整,主從有序,寨體堅固實用,既便於生活,又便於全寨防火、防匪。在距離東關寨西側一公裡的歇山坡上有一處歐陽修題刻,相傳北宋著名文學家歐陽修曾因一段姻緣傳奇而慕名至此,並且在兩塊巨石上揮筆寫下「三生石」、「遺照臺」六個大字。
五、福清南少林寺
福清南少林寺位於福建省福清市東張鎮少林村,距福清市區約32公裡,始建於唐代,因規模宏大,武風鼎盛,影響南中國,故稱之為南少林寺。相傳河南嵩山少林寺13武僧幫助唐太宗統一中國後,唐太宗賜於「僧兵」,並準許在全國各地建立十座分寺。據考,福清的南少林寺,就是少林寺十座分寺中較早創建的分寺之一。該寺於清朝嘉慶年間因白蓮教佔據被清兵焚毀。上世紀90年代,經考古工作者調查、考證和考古挖掘,在福清市東張鎮少林自然村,找到了少林寺遺址,並出土了大量珍貴文物。
福清現在的南少林寺是在南少林寺遺址上重建的,寺院座西北朝東南,依山起勢。寺內建築由大碑坊、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達摩祖師殿等組成。整個寺院的建築物,全是乳白色的牆基,紅色的牆壁。天王殿正中盤坐著一座笑口常開喜迎賓的大型彌勒佛像,殿堂兩旁分立著威武莊嚴的四大金剛。大雄寶殿正中是三座釋伽牟尼的巨型塑像,殿堂左右排列著臉龐形態不同、表情眼神各異的十八羅漢塑像,其工藝技術精湛,黃金塑色金亮,激人思古。
六、目嶼島
目嶼島又名野馬島,位於福建省福清市沙埔鎮南部,與牛頭尾隔海相望,距福清市區約50公裡,是一個濱海小島。該島因島形平面為一匹駿馬,東部山峰海拔106米,形成馬頭高昂破浪遊向陸岸,故稱野馬島;又因該島古代曾為監海哨位,故又稱目嶼。目嶼島風光,妙在天然。島內東、中、西「三山」競秀,植被絨繡,蒼松挺立,奇巖怪石層層疊疊、爭奇鬥勝,或狀物擬人,或如禽似獸,惟妙惟肖。島上擁有風動石、海獅浴日、石貓窺印、烏龜迎客等百餘景。
目嶼島餘脈延伸,岸線曲折,有大小澳口36個,其中擁有沙灘12個,金沙雪浪,夏日海水沐浴,冬天海濱信步,濤聲陣陣、海風習習,令人陶醉。在目嶼島內山上觀景是綜合性的,不僅看近處巖石,而且登上野馬山頂遠眺,大海浩渺,水天一色。每當陰晴雨霧,景色瞬息萬變,或晴空之下,海礁點點;或海霧瀰漫,一片茫茫;或陰風怒號,濁浪滔天,洶湧澎湃。目嶼島周邊小島礁星羅棋布,海域盛產石斑魚等魚、蟹類數十種,是趕海垂釣的休閒去處。
對於福建福清最美的六個旅遊景點你怎麼看,歡迎發表意見和評論,我們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