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上午,隨著最後一次爆破成功歷時三年施工的大豐華高速鴻圖特長隧道右洞順利貫通。
為項目打通關鍵節點,右洞順利貫通的鴻圖特長隧道位於梅州豐順縣湯西鎮和五華縣郭田鎮,橫穿蓮花山脈的八鄉山,採用雙洞單線設計。隧道全長6336米,最大埋深約740米,是大豐華高速豐華段的關鍵控制性工程,同時也是「粵東最長高速公路隧道」。
耗時三年
「像在湖底打了個隧道」
由於該隧道穿越山體斷層破碎帶,所以在施工過程中面臨著高壓湧水等不良地質影響,施工難度大。其中,2019年4月隧道掌子面開始出現高壓湧水,日均湧水量達9萬立方,單日最大湧水量高達15萬立方,湧水持續近一年。
因隧道出口端受反坡影響,項目每天都需進行「反坡排水」,目前抽水量已達約900萬立方,相當於3個西湖的水量。對此,隧道建設者們形象地比喻該開挖過程「像在湖底打了個隧道」。
受隧道穿越山體斷層破碎帶帶來的不良地質影響,開挖過程中,項目建設者們遵循「以堵為主、排堵結合、限量排放」的處置原則,針對地下水十分豐富的斷層破碎帶地質情況,採用「超前帷幕預注漿」的施工方案。
通過採用超前地質鑽,每30米勘探一次,加強超前地質預報,並對隧道前方一定範圍的土體進行全面加固,在開挖區域周邊形成隔水帷幕,防止地下水繼續滲流。
自隧道開工建設以來,項目建設者們通過該施工方案突破了16條斷裂構造及多條低阻異常帶。
因隧道出口端受反坡影響,項目每天都需進行「反坡排水」
建設粵東最長高速公路隧道,建設裝備當然不止「超前地質鑽」。
據項目相關負責人介紹,為加快項目建設進度,自2017年12月進洞施工以來,項目採取了隧道兩端同時掘進的方式,積極運用多臂鑿巖臺車等機械設備進行施工,大大提高開挖效率。
同時,項目還採用地質雷達、紅外探水等檢測手段探明前方地質狀況,建立具備人員考勤監控信息化、聲光預警等10項功能的智能監控系統,做到掌子面施工可視化監控,進一步保障工人作業安全。
歷經3年,「跋山涉水」才能將隧道右洞順利貫通,這個隧道建設真不簡單。接下來,項目將朝著年底建成通車的目標奮進,讓我們一起期待吧~
項目連結
大豐華高速豐華段為粵東地區東西向路網加密線,項目全長約40公裡,主線採用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標準,設計時速每小時100公裡。項目建成通車後,將為五華、豐順兩縣的交通互聯提供更加便捷的通道,對進一步完善粵東高速公路網,促進梅州原中央蘇區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來源:廣東省交通運輸廳】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