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劇那麼多,數英國拍出了水平,拍出了特色。
《去他*的世界》,甜喪小情侶亡命走天涯,帶著原生家庭的羈絆,一言不合和世界開幹。
《皮囊》,一幫高中生的頹喪日常,抽菸、逃學、早戀、嗑藥、師生戀……沒有他們不敢的。
有人在逃離中獲得和解,有人在叛逆後走向成長,尺度和高度齊飛,故事精彩又好看!
不過,如果你認為這就是英式青春劇的調性,那就大錯特錯了。
最近,有這樣一部青春劇回歸:主角們沙雕又中二,熱血又瘋癲,時常挑戰「智障」的極限。
劇情則是屎尿屁混雜,不僅尺度頗大,還因主角們濃重的愛爾蘭口音讓人上頭。
相比以上兩部的小清新迷幻風,這部劇簡直辣眼睛,開啟了青春片的沙雕「新紀元」。
《少年犯》第二季
《少年犯》改編自2016年的一部同名電影,講述了兩名愛爾蘭少年因在新聞中看到毒販們丟失在海中價值數百萬的毒品,遂決定去撈一筆,由此開啟了一段讓人啼笑皆非的尋「寶」之旅。
雖然劇情很無釐頭,但片子卻意外獲得好評,於是便有了這部同名衍生劇。劇版仍然啟用原班人馬,但劇情內容更豐富有趣,爆笑程度也升級,在豆瓣上獲得了分以上的高分。
片子的主角,是兩個愛爾蘭社會搖兄弟Jock和Conor,我們暫且把他們叫做阿呆和阿瓜。
這倆人是一對好基友,同時也是貨真價實的二貨青年。
他們留著一樣的髮型,戴著一樣的耳環,金鍊子,紋著一樣的紋身,除了身高,基本上讓人傻傻分不清楚。
好基友不但外表要時尚時尚最時尚,連行為方式也整齊劃一。
一起偷雞摸狗,一起惹是生非,一起飆車泡妹,就怕別人不知道他們是整條街最「靚」的仔。
在第一季中,倆人以偷鉛皮出場,只為買一款手感很好的充氣娃娃。因為被業主發現,遭到警察追捕,半路碰到校長家的兩個傻閨女。
倆人以泡妹換封口,最後為了逃罪還淪落到當街「裸奔」。
隨著劇集的展開,爆笑故事背後的人物背景也逐漸顯現。
阿呆從小沒了媽媽,只剩下一個酗酒、家暴的父親;阿瓜情況好一些,至少有相依為命的媽媽,關係很鐵,互懟互黑都不是事兒!
兩個單親家庭的孩子志趣相投,情同手足,好到穿一條內褲。
第一季的結尾,阿瓜媽媽收養了缺愛的阿呆,兩人終於可以名正言順做一對沙雕親兄弟。
同時,阿呆也和校長女兒由假入真,開始談起了戀愛,最後搞出么蛾子,使對方意外懷孕。
第二季緊接著這一劇情展開。
阿呆決定讓女友把孩子生下來,但校長父親對阿呆印象很差,覺得他太年輕,根本不能承擔做父親的責任,於是,想出一個招數,讓這對二貨兄弟完成「30天保衛一顆蛋」計劃。
如果30天後這顆蛋完好無損,便同意他做父親;如果蛋損壞了,孩子就要交給領養父母。
阿呆和阿瓜為了守護這顆雞蛋,費盡心思。別看他們瘋瘋傻傻,最後竟然圓滿完成任務。差點被風颳,被吃掉,但還是守住了這顆蛋。
阿呆這邊快樂當爹,阿瓜那邊也有了新進展,和校長家的二女兒走在了一起。
他們這季想要跟上阿呆的步伐,更進一步,但卻鬧出了大動靜。
二女兒要到了校長老爸辦公室的鑰匙,打算帶阿瓜去體驗第一次。
兩個小白笨手笨腳,一直進行不順利。阿瓜眼見自己不給力,一屁股坐在了辦公桌上,沒想到觸到了校園廣播的開關,於是乎,兩人的羞羞對話全部現場直播給了全校師生。
校長老爹顏面盡失,更重要的是兩顆好白菜全都被這對沙雕兄弟拱了,心理陰影面積別提有多大。
但這部劇之所以會獲得9分+的高分,不止是因為沙雕、好笑,還因為它在啼笑皆非間呈現了青春的本來面目,給人無限的溫暖和感動。
開頭的護蛋故事看起來無釐頭又好笑,但它本質上說的卻是成長中的責任和擔當。
當我們看到阿呆用盡全力去守護那顆蛋時,也看到了他因父親這份重任而生發出的責任心。
而在此之後,他也不再會像之前一樣在產檢時遲到,而是對女友多了一分耐心和陪伴。
除了感情,阿呆和阿瓜的友誼在這季也面臨考驗。
新轉來的同學阿凱(Gavin)介入到了他們之間的關係。不僅和他們留一樣的髮型,還霸佔了阿瓜的座位,奪走了阿呆的所有關注。
但他們兩人的關係本質上並沒有因這突如其來的新人有所的改變。
在阿瓜被老師栽贓偷東西,所有人都不敢出聲時,只有阿呆站出來,為他說話,甚至以全裸要挾校長也開除自己。
兩人五周年的友誼紀念日上,阿呆送給阿瓜一個打火機,上面寫著:
「送給我女兒的教父,來自你最好的朋友。」
阿瓜在阿呆心裡的位置從來沒人能夠頂替。而阿呆也是阿瓜好到甚至願意搞基的好友,兩人的友情讓人豔羨。
而在親情方面,整部劇也透露著暖心的一面。
無論是第一季阿瓜的媽媽收養阿呆,兩人把「我愛媽媽」一起紋到手臂上,還是第二季兩人千裡迢迢去樹林裡為那隻救老爸而死的狗狗畫像補色,都可以看出這對兄弟不羈的外表下隱藏的善良內心。
可以說,這部劇用輕鬆娛樂的方式打破了我們一貫以來的刻板印象。
我們總是習慣性的給這樣的孩子打上「壞學生」的標籤,他們行為出格,智商讓人著急,在生活中我行我素。
但看過劇後你會發現,這些二貨青年有他們自己獨特的閃光點。
他們面對友誼更純粹,面對親情更真摯,面對愛情更熱烈,我們只是缺少時間對他們有更多的了解。
片子在很多劇情上都貫徹了這一核心思想。比如全片中最讓人討厭的沙雕比利,即使是他,也有令人為之觸動的感性一面。
他追著阿瓜的媽媽幫她幹著幹那,只因為比利上學那年被打的時候,阿瓜媽媽出手相助,覺得自己欠她一次。
被阿瓜媽媽早已忘記的恩情,比利卻記了好多年。
我想,這才是英式青春片最吸引人,讓大家打出如此高分的地方。
它讓劇裡的每一個孩子設定都奇葩、放肆到極致,然後再把這些外在的戲謔化形象打碎,讓我們得以看到他們本來的面目。
青春劇中關於愛情、親情、友誼和成長是永恆的主題,而沙雕、中二、腦殘、辣眼睛,都只不過是包裹青春少年們脆弱心性的外殼。
而殼子下的他們,其實只需要一點點愛,便會展現他們的真心。
這樣笑中帶淚的青春片麻煩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