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楓涇打造中醫藥特色健康小鎮,中醫藥文化也融入小學教育

2021-01-15 澎湃新聞

一座中醫藥特色鮮明的健康小鎮,將在滬浙交界處的上海市金山區楓涇古鎮出現。

6月28日,在金山區楓涇鎮長三角路演中心,上海中醫藥大學教學醫院、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楓涇小學正式揭牌。未來,楓涇將以更快步伐,打造中醫藥特色鮮明的健康小鎮,讓優勢更優、特色更特、強項更強。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楓涇小學四年級二班學生陳思源(右一)展示「五色荷」標誌的新校徽。本文圖片 澎湃新聞記者 俞凱

楓涇小學將成

具有中醫藥文化元素的特色小學

活動當天,上海中醫藥大學、金山區教育局、楓涇鎮人民政府籤署《合作共建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楓涇小學框架協議》,意味著這所具有115年歷史的學校將中醫藥文化融入了自己的文化基因中。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楓涇小學的師生在現場戴上了「五色荷」標誌的新校徽。

楓涇小學創建於1905年,百年來文化辦學特色印記清晰,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三民」課程,即:「民間藝術、民間故事、民間體育」。上海中醫藥大學則是新中國誕生後國家首批建立的中醫藥高等院校之一,教學與科研實力、主要學科排名均處於全國領先地位。

近年來,楓涇在特色小城鎮建設中始終以「四大更新」為抓手,2017年起吸引各類投資超過200億元,今年又啟動了新一輪的34項重大項目建設,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楓涇小學正是其中一個重要項目。

該項目將更好地滿足楓涇人民群眾對教育均衡、優質及特色需求。今後,上海中醫藥大學、金山區教育局、楓涇鎮人民政府三方攜手合作,將中醫藥文化融入小學基礎教育。同時,以發展中醫藥科普教育基地為落腳點,通過開闢中醫體驗館、試驗種植區等方式,把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楓涇小學建設成為一所「高品質、高質量、高水平」具有中醫藥文化元素的上海市特色小學,與千年古鎮的文化底色相互交融、相互促進。

金山區中西醫結合醫院是金山區唯一獨立建制的中醫醫療機構。

發展中醫藥文化,楓涇有優勢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金山區了解到,楓涇中醫藥淵源悠久,名醫名方輩出。作為市級13個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楓涇本土中醫瑰寶「斂痔散」讓很多上海市民受益。

2009年入選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肛腸科「斂痔散」 製作技藝流傳於道光年間,金山區中西醫結合醫院長期堅持傳統手工製作,使其製作技藝得以完整保留至今。

楓涇鎮與上海中醫藥大學的聯繫與合作,是在不斷了解中得到加深的。2013年5月,金山區中西醫結合醫院加入上海市龍華中醫醫院集團;2015年7月成為上海中醫藥大學實習醫院;2018年3月,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金山分院正式掛牌。

近幾年, 金山區中西醫結合醫院始終堅持讓優勢更優、特色更特、強項更強,在重點專科、人才隊伍、科研教學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每年接收上海中醫藥大學學生來院見實習工作,並設立專項基金。醫院1人入選成為「全國中醫臨床特色技術傳承骨幹人才」培養對象、1人入選成為「上海市優秀青年中醫臨床人才」培養對象。此次揭牌成為上海中醫藥大學教學醫院,為上海遠郊衛生醫療發展再添濃墨重彩的一筆,醫院也將力爭在「十四五」期間早日建成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和三級中西醫結合醫院。

未來,楓涇在建設新一輪34個重大項目中,將進一步整合資源,抓住中醫藥特色優勢,「文旅結合」全力打造古鎮中醫文化品牌,為廣大群眾提供優質中醫藥服務的同時,也為古鎮旅遊休閒度假區能級提升打下堅實基礎。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街津口打造中醫藥特色小鎮
    從2017年至今,在不斷招商引資過程中,同江市委市政府將其逐步打造成了特色中醫藥小鎮。街津口赫哲族鄉現有綠葉中藥種植區、開花中藥觀賞區、種苗繁育區、玫瑰種植觀賞區、中藥療養園、中草藥加工園、溼地旅遊體驗園、中草藥科普園、中草藥集散中心等9個園區。
  • 雲南陸良:中醫藥特色小鎮擎領文化自信
    陸良南境頤養特色小鎮的中醫藥「懸壺濟世」產業分布規劃圖。隨著人口老齡化和亞健康人群的不斷擴增,人們的健康理念也從「治病」向「治未病」不斷轉變,中醫藥在治「未病」方面所具有的獨特優勢、人文魅力和產業前景日漸顯現。
  • 康緣集團:「康緣養生谷」打造健康養生的中醫藥文化小鎮
    隨著社會快節奏的發展和生活方式,人們的身體越來越處於亞健康狀態,一部分所致是因為工作壓力和家庭壓力,但是大部分的話還是歸於生活環境,生活環境影響著大部分人的健康,但現在的開發商在建房、開設景區的需求上更多的是追求放鬆的地方。其實生活在這個快節奏的生活圈中,健康要引起我們的重視。
  • 朗讀中醫 詩意長白——傳播中醫藥文化 打造世界中醫藥健康旅遊名鎮
    通過現場人物專訪和專家講解等形式,使現場觀眾更加了解中醫、提高養生防病能力,同時推進中醫藥健康旅遊的發展,讓中醫藥在健康旅遊中發揮引領作用,為把長白山打造成世界中醫藥健康旅遊名鎮奠定基礎。
  • 激活中醫藥發展「一池春水」 江門中醫藥文化守正創新,煥發新光彩
    中醫藥文化底蘊深厚的江門,湧現了眾多名中醫以及新會陳皮、王老吉涼茶、源吉林甘和茶等知名中成藥。傳承中醫藥文化,堅定文化自信。在健康中國戰略下,我市中醫藥文化傳播邁出新步伐:全市各類中醫藥文化宣教基地累計接待全球各地參觀人數超450萬人次;在海外成功舉辦中醫藥專場推廣活動,以僑鄉優勢助推中醫藥海外傳播。
  • 尋訪上海「中國特色小鎮」:吳跟越角話古今 楓涇尋畫意更新
    金山區楓涇鎮,地處滬浙交界,為上海西南門戶。接吳跟越角之氣,承海派文化之靈,先後獲評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全國環境優美鎮、國家級生態鎮等。  二零一六年,楓涇鎮入選首批「中國特色小鎮,」提出「小鎮更新」的理念,推進古鎮更新、產業更新、社區更新、鄉村更新,打造長三角「旅遊休閒目的地」和上海「特色眾創目的地」。
  • 宣傳中醫藥文化,要把 「中醫藥融入百姓生活」
    為貫徹落實《安徽省中醫藥條例》,推動中醫藥健康文化傳播,提升公民中醫養生保健素養,增進社會對中醫藥的認知和認同,促進中醫藥健康養生文化的發展。9月7日至13日,安徽省「2020年中醫藥宣傳周」活動在全省開展。
  • 日照:傳承中醫藥特色文化 打造中醫藥康養名城
    日照既是傳統中醫藥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也是一座有著良好種植基礎、中醫康養旅遊和健康管理特色的「聚寶地」。自2017年入圍國家中醫藥健康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名單以來,越發顯現出在中醫藥發展方面的獨特魅力,吸引國內外中醫藥名家雲集,並成為第四屆中醫藥文化大會的舉辦地。當下,正是中藥材生長的關鍵時期。
  • 撫順出臺中醫藥健康產業發展規劃
    一云:即以5G為引領,利用好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的技術,以發展中醫藥健康產業為目標,推動中醫醫療、保健和康復服務,中藥生態農業,中藥工業,綠色食品生產銷售,文化傳播,健康養老,體育健身、健康旅遊等服務融合,打造O2O服務模式,打造撫順中醫藥健康智慧雲服務平臺。雙核:即建設撫順區域中醫醫療中心和撫順智慧生命健康產業城。
  • 省第一批中醫藥健康旅遊示範基地花落縣中醫院
    實施四項健康旅遊工程,為創建健康旅遊示範區奠基在院區重點打造了「一廊二廳三館四園五區」特色文化區域。「一廊」--治未病文化長廊;「二廳」--門診樓大廳、綜合樓大廳;「三館」--中醫藥博物館、中草藥展館、艾文化書畫展示館;「四園」--五行養生公園、太極八卦園、中草藥種植園、藥膳飲食園;「五區」--妙手回春區、懸壺濟世區、譽滿杏林區、大醫精誠區、五行養生區;展示中醫藥文化特色魅力創作了格調高雅、特色濃鬱、經久傳唱的中醫院院歌《讓中醫事業熠熠閃光》在館陶縣廣為傳唱
  • 走進館陶縣中醫醫院,感受中醫藥文化魅力
    實施四項健康旅遊工程,為創建健康旅遊示範區奠基 在院區重點打造了「一廊二廳三館四園五區」特色文化區域。「一廊」--治未病文化長廊;「二廳」--門診樓大廳、綜合樓大廳;「三館」--中醫藥博物館、中草藥展館、艾文化書畫展示館;「四園」--五行養生公園、太極八卦園、中草藥種植園、藥膳飲食園;「五區」--妙手回春區、懸壺濟世區、譽滿杏林區、大醫精誠區、五行養生區;展示中醫藥文化特色魅力 創作了格調高雅、特色濃鬱、經久傳唱的中醫院院歌《讓中醫事業熠熠閃光》在館陶縣廣為傳唱,
  • 《中醫藥文化》系列教材發布 以教育傳承文化
    《中醫藥文化》系列教材發布會現場由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基礎教育《中醫藥文化》系列教材8月12日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發布會。此次發布會由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主辦,北京承易啟慧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辦。張伯禮在發言中指出,這套教材把中醫文化的精髓與當代素質教育結合起來:「現代教育以線性思維為主,而中醫藥學強調系統科學、追求平衡,這種整體觀是東方人所特有的,也是中華文明的核心和精華。通過中醫藥教育使學生掌握東方思維,能夠影響他們的一生。」
  • 「中國—模里西斯中醫藥中心——一帶一路的健康使者」 中醫藥文化...
    記者24日獲悉,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嶽陽中西醫結合醫院以針灸治療作為突破口,制定了「針灸推拿+中醫內科」的創新模式,讓中醫獨到療效「圈粉」眾多民眾。  作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際合作項目,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嶽陽中西醫結合醫院攜手模里西斯城市醫療集團City Clinic共同創建該中醫中心。
  • 龍興超人平臺籤約浙江臨岐——攜手打造泛中醫藥文化潤養小鎮
    10月3日,浙江千島湖為期7天的「百草臨岐潤養小鎮」舌尖上的道地本草品鑑匯活動圓滿落幕。在品鑑匯活動開始的第二天——9月28日,由淳安縣人民政府、浙江省中藥研究所、浙江省藥學會中藥與天然藥物專業委員會、浙江省食品藥品檢驗研究院聯合主辦的「千島湖產業發展論壇」在道地本草品鑑匯活動會場隆重召開,中國中藥協會專家委員會主任、原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房書亭,浙江省藥學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浙江省中藥研究所所長王志安、淳安縣人大常委會主任董文吉、成都龍興超藥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龍興超等專家和領導出席了論壇和品鑑匯活動現場
  • 泰州市中醫院:為護佑百姓健康貢獻中醫藥力量
    特色膏方、藥酒、中醫養生旅遊保健產品、中醫特色療法展示;中醫藥材真偽辨識;《江蘇省中醫藥條例》宣貫……在2020泰州市第六屆國醫養生旅遊季暨泰州市中醫院第十二屆膏方節開幕式現場,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醫大師王琦,國醫大師徐經世等數十位名醫親診開方,普及傳播膏方養生知識,讓更多市民感受中醫藥在醫療保健和「防未病」中的獨特功效,全方位體驗中醫藥健康養生文化
  • 「天眼觀察」打造具有貴州特色的中醫藥康養品牌
    如何利用好這樣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將其應用到大健康養生產業中去?近年來,貴州大力推進中醫藥大健康產業發展,加大中藥材產業發展引導,做亮、做特、做優「黔藥」品牌,促進中醫系統與母嬰保健、養老產業、森林溫泉康養融合發展,打造具有貴州特色的中醫藥康養品牌。
  • 鞍山道小學召開「中醫藥文化進校園」主題活動
    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明確要求,鞍山道小學於2020年12月9日聯合天津中醫藥大學研究生院共同開展「弘揚傳統中醫國粹 促進學生健康發展」——中醫藥文化進校園主題活動。
  • 史家小學中醫藥文化:從「三味書屋」到「百草園」
    4月9日,「童心百草趣 浸潤家國情」東城區中醫藥文化進校園階段成果展示暨史家集團主題研討活動在史家小學禮堂召開。  史家小學作為第一批參與項目實踐研究的實驗校,積極開展摸索,並初步形成了一系列經驗。為此,李娟副校長以《百草飄香 人文化成》為題與大家分享中醫藥進史家的歷程與成果。
  • 同有三和中醫藥發展基金會助力中醫藥文化傳承
    新華網北京12月9日電(記者王思北、吳晶)為弘揚中醫藥文化、挖掘和培育中醫藥人才、促進中醫藥學術研究,北京同有三和中醫藥發展基金會9日在京舉行成立儀式。基金會將設立獎金50萬元的「三和中醫獎」,用於鼓勵對中國文化、中醫道統做出非凡成就的團體和個人。
  • 秦漢新城中國秦嶺乾坤抗衰老中醫藥養生小鎮 獲批第一批國家中醫藥...
    建設健康之城  一條中醫藥與旅遊文化結合發展的新路線  正在秦漢新城徐徐展開  多個養生小鎮的建成  將成為沿途最美的風景  中國秦嶺乾坤抗衰中醫藥養生小鎮位於陝西西鹹新區秦漢新城尚忠路以東,迎賓大道以西,文興路以南,文清路以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