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6:40,熱心的上海市民、世博會愛好者孫先生就站在了蒙自路818號世博會博物館的進口處。昨天上午9點,孫先生成為世博會博物館的第一位參觀者。在排隊等待入場的時候,孫先生興致勃勃地向記者展示自己參觀2010年上海世博會時的紀念品,「有十幾本世博護照、紀念封等,都一直保存到今天,我家連世博晨報小板凳都留著呢。」
在上海世博會開幕七周年紀念日之際,承載著世博歷史和記憶的世博會博物館昨日正式對外開放,迎來了包括孫先生等在內的首批4000多位參觀者。第一位國際參觀者、來自日本的上海世博會「洋白菜」二神敦先生則告訴記者:時隔7年,他再次來到世博場地,再次看到這麼多人排隊,內心非常感動。而帶兒子來參觀的市民謝女士則告訴記者:「2010年上海世博會留給上海市民乃至全中國人的印象實在是太深刻了。世界很大,世博會則是精華所在,這裡很美。」
建設者工具展示令人感動
世博會博物館昨日對公眾開放的空間為常展廳1-8廳和及戶外廣場和觀景平臺。8個展廳主題分別為寰宇舞臺、進步之路、樂觀信念、挑戰重重、世紀盛會、世界文明、中華智慧、未來願景。參觀者從1廳「寰宇舞臺」進入,沿自動扶梯逐級向上,即可參觀所有展廳。
世博會博物館既是國內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國際性博物館,也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全面展示世博專題的博物館。其中,1-4廳主要展示1851年至2008年間世博會的發展狀況和歷史面貌。走進1廳,1851年第一屆倫敦世博會的「水晶宮」模型和巨大的多媒體屏幕即映入眼帘,記者聽到好幾位參觀者表示有種「一下子被震住」的感覺。倫敦世博會之後,沿著參觀路線行進,就可以看到歷屆巴黎世博會的盛況。
2010年的上海世博會無疑是世博會歷史上最為璀璨的明珠,5-7廳的展示內容都圍繞上海世博會展開。第5展廳的「日新月異」部分,記錄了2006年8月19日到2010年5月1日曆時近4年的時間裡,世博園區從動工建設到正式開放的風貌變遷。包括圖片、物料、實物等展品,被別具匠心地安置在腳手架上展出,尤其是標明為上海世博建設者當年穿著的工作服、安全帽以及使用過的繩索等工具的展示,生動再現了昔日熱火朝天、爭分奪秒的上海世博會籌建場景。
「清明上河圖」再度吸睛
2010年上海世博會期間,「動態版」的《清明上河圖》被譽為中國館的「鎮館之寶」。在世博會博物館第7展廳,《清明上河圖》的精彩得以延續。這份「動態版」《清明上河圖》佔據的屏幕牆,是8個展廳當中面積最大的。屏幕上,行人往來,小販招手,船家揮槳,動作都惟妙惟肖,趣味盎然。參觀者們在屏幕牆前尋找各種角度拍照留念。
第8展廳呈現的是2010年世博會後未來各屆世博會的精髓。據悉,館方秉承動態傳承世博遺產的理念,緊扣「行進中的世博」這一主題進行藏品徵集和展示,通過展示內容可持續的更新,來保持展覽的活力和吸引力,體現出世博館面向未來、不同於傳統博物館的特色。
「小白菜」繼續行動
「不要擠。」「洗手間請往上走。」「這位老伯伯您慢點走啊。」從第1展廳前往第2展廳的電梯口,六十多歲的志願者劉女士一直在重複這樣的提醒,時不時還回答參觀者的各種提問。
2010年上海世博會留給參觀者的,除了精彩內容,還有優質服務和志願精神。而記者發現,這種優質服務和志願精神,也在世博會博物館獲得了延續。在博物館內,除了工作人員,還隨處可見身穿制服的志願者們。劉女士告訴記者,今年4月份,她看到世博會博物館招收志願者,就立刻在網上報了名,經過培訓之後,成為博物館開放首日的志願者。
5月16日前全部約滿
世博會愛好者們的觀展熱情,從預約數字也可以看出。第一位進場的參觀者孫先生告訴記者,4月25日上午他看到世博會博物館開放網上報名之後,第一時間預約了5月1日的參觀。工作人員透露,4月25日下午,5月1日當天的4000名參觀者的名額就全部被約滿;截至5月1日,5月16日之前的全部名額都已經被約滿。
除網上預約外,世博會博物館每天會額外增加100名現場排隊的觀眾名額,而開放首日上午8:30,這部分排隊的人數已經超過了100名。工作人員特別提醒,鼓勵大家進行錯峰參觀,尤其下半年還有很多特色活動,包括7月份之後動感電影院、雲廳會陸續開放,這裡值得一來再來。